APP下载

博山区民间布老虎文化管理模式探索

2018-04-28刘晓彤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布老虎民间艺术管理模式

摘 要:本文通过对布老虎制作的文化背景、制作工艺、艺术价值等的调研整理,思考民间艺术的创新管理模式和设计实用性,探索如何通过设计管理传承与保护布老虎文化。

关键词:虎文化;布老虎;民间艺术;管理模式

自古至今民间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虎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赋予虎神圣的职能和品格,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中华虎文化源自远古的图腾崇拜,与“龙文化”并重,自古以来两者就是表达祥瑞的典型形态,象征了国家、民族的雄伟强盛,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与创新,伴随民间艺术发展,构成了充满活力的民俗文化特质。

一、博山区民间工艺文化背景

博山区东、西、南三面环山,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北面为丘陵河谷地带,形成了博山盆地,显示出群山环抱的自然之美,因此成为“博山”。

博山区传统手工工艺种类众多,古文化历史悠久,比较著名的有博山陶瓷、博山琉璃和内画瓶。其中内画瓶使用特殊工具,用削尖变弯的竹签,制成钩形竹笔,蘸上颜料,伸入瓶口于内壁上作画,非技艺精湛者、难以胜任。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的男耕女织的影响下,女子从小学习纺织、刺绣等手工技艺,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往往从“德,言,容,工”等方面来衡量,其中的“工”即为手工方面的技艺,加上手工业高度发展,使民间手工工艺得到很大提升。

博山其他民间美术作品也是种类多样,例如年画、泥塑、皮影、剪纸等。数种工艺形成的总体生态发展环境,为布老虎工艺的发展和不断革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博山民间布老虎制作工艺

经过调研走访博山区制作布老虎的民间艺人后发现,为了祝福儿孙,祈福纳祥,老人对于制作布老虎的经历已经几十年,一般为双头枕。

布老虎的用料、装饰,都十分讲究,整体的制作需要很多工序。先用高粱米或者玉米磨成粉加水烧热调成浆糊,均匀涂到布上,晒干后,在布上剪出虎头的形状。布老虎剩余的外形需要打样后裁剪。布老虎的贴眉、点睛等等一系列的装饰,是造型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通常以双鱼为眉,或以人祖为鼻,眼睛则以太阳形为标志,绣法精美。点睛时,根据老虎的形态和气势来选择饰物,多为珠子、金片和金线数种(见图一)。针脚十分细致否则也会影响整体的效果。将布翻到正面在内部填上锯末、棉花或香草。

在博山乡村的老人为了家里后辈孩童安全健康的成长,儿童的鞋帽上也常会绣有虎头的形象,称为虎帽、虎鞋,寓意吉祥(见图二)。还有绣以其他纹样作为装饰的鞋子,比较常见的有梅花的图案(见图三)。

布老虎的造型除了实用的双头虎,还有作为玩具的单头虎等,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需要布老虎的形态、装饰、用料各异,成为不同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

三、博山民间布老虎艺术价值

虎文化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还彰显了中华民间的审美角度、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

布老虎在生活中还具有多重的实用功能及欣赏价值,可以作为家里小孩的玩具或者朋友之间来往的礼品。从造型来看,没有固定的规格样式,一般脑袋大,躯干小,五官清晰大方,也是对儿童日常生活面貌的一种借鉴。不论老虎形象如何变化,却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意象化了现实中的虎突出虎的神态,又赋予了人的情感,因此极其传神。寄托着老人对家人和后辈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反映了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诉求。

四、博山民间布老虎文化管理模式探索

现在乡村在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民俗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的缩减,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改建成现代住房,对民间工艺样式保护少,掌握布老虎制作工艺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加上缺乏对传统工艺的经营管理和多样化创新,“布老虎”工艺很难传承下去,在开发上也遇到不少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积极建设自己的村落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将设计创新融入管理理念,树立全面设计质量的产品和开发理念;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创新,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的有效性,以科学的管理原则和理念使设计团队层层功能细化,为了创意生产和设计的时效性共同努力。对于布老虎工艺进行“保护”与“展示”,向研究者展示,不仅研究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价值信息,同时向公众展示,使社会共享信息关注传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山东滨州博兴县的刘清华在北京学习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艺后,回到家乡创办布艺场,建起裁剪加工制作为一体的制作车间,选聘几十位巧女从事布塑制作。这样统一对布老虎的制作进行管理,既发展了本地村镇的文化创意产业,给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且实现了民间艺术的价值。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的艺术创作仍然要坚持集传统朴素与现代美观于一身,依照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的特点进行传承、扶持与发展。

在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设计师通过调研总结相应的理论应用在作品中,这些方法都符合设计管理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作品艺术性和设计生产过程的统一。对设计工作者而言,一方面布老虎工艺这是一项可以共同习得和掌握的技艺,另一方面可以从材料、纹样、工艺中获得灵感,提炼传统纹样符号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合理地对作品进行研究与分析,管理过程与设计相联系,深入解读作品与社会的和谐之道,通过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升其文化、技术和创意含量拓宽发展空间,让现代设计创新与深厚的社会文化一脉相承。

参考文献

[1]陆岚,陈言.村镇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民間手工艺发展模式[J].艺术百家,2013

[2]张志颖.艺术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影响——从环艺作品的艺术性与适用性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王会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社会科学,2014(5)

[4]刘娜.刘清华和她的布老虎[M].走向世界,2017

作者简介

刘晓彤,(1995.3.13),女,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职位:研究生,学历(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布老虎民间艺术管理模式
A granny and her handmade toy tigers 赵奶奶和她的布老虎
水彩慢行记
我为你点赞
民间艺术篇
布老虎睡午觉
传承·民间艺术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