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蓄而丰盈

2018-04-28郝佳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造景

郝佳

摘 要;受到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播等很多方面的影响,现代景观少了许多古人的精巧和雅致。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模仿西方风格的园林设计,正在失去古典景观的风采。

关键词:传统园林:造景:美学精神:继承与发展

一、造景的艺术构成及思想内涵

园林是精神的家园,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亭台楼阁的精美,山水花木繁茂,还有古人寄情与山水的心意。

中国造园,自商周其以有了最初的形式,秦,兴修宫殿,宏伟壮丽:汉武帝的太液池,浩若蓬莱;上林苑尽收天下珍禽花木。宋倾国之力修艮岳奇景。这些园子精巧奇绝,但并不中式的园林全部。在江山易主,兴衰交替的发展中“归隐”的思想伴着仁人志士人生的起起伏伏也渐渐兴起,并发展成了古典园林的独特气质和不可缺少的精神内涵。

文人园林兴起于魏晋时期,到明代中后期发展蓬勃。魏晋是动荡的社会背景带来的是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血腥的时代,将文人逼进山林,以求远离浩劫。唐代文人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生存。王维,将他的辋川选置在一个离长安四五十里,离隐士之山终南山六十余里的地方,这个微妙的位置耐人寻味,既可以品味山水之乐,又可以顾及庙堂之志,可进可退之间,依然保持着魏晋隐士的风度。白居易则做得更彻底一些。遁入深山与他热爱生活的本性不符,他更愿意出门就是朝堂,回家便是山林。他提出了“中隐”的理论,“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获落,要路多险艰。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自唐代文人建立了人与自然,园林与城市相互关照的形式,隐与仕不再成为矛盾,思想的通达使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这些人文思想赋予了江南园林丰富的精神内涵,人们借山借水让园子朴实清静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江南园林含蓄丰盈的特点所在。

二、造景要素在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要素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有亭台楼阁,厅馆轩斋,榭舫廊墙。其中楼台作为居住的主体轻巧幽雅而不失气势。

1.游廊连接的景与意

游廊遮风避雨,也是园林的欣赏线所在。与西方那种几何对称相比,游廊更婉约含蓄。(附图1)

古典园林,尤其是面积不太大的私家园林,由于园子尺寸小,造园者要在方寸之间包容各种元素,便采取了曲折掩映,以小见大的方法,反而意趣无穷。中国园林强调水必曲,园必隔。苏州的留园,园的中部峰峦环抱,波光粼粼,东部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北部田园恬静,西部樹木森森。用游廊分隔这四部分,曲直变化丰富,游廊成了园子的景观线,乐趣无穷。

2.风来亭赏月最诗意

风月亭是网师园中对的一景,以月景最为独特。风来亭在水边凸起的高地上,每到中秋明月初上,在此待月迎风,堪称园中一绝。翘首仰望天上一轮皓月正当空,低头俯看银光荡荡,月沉池底。除了这一实一虚的月亮之外,造园者还在亭中藏了一个月亮,能工巧匠在亭中布置了一面镜子俯仰之间回头一望,发现镜子中还有一个月亮,三轮明月,虚虚实实在你周围,不由得是你感叹园林艺术的精妙。

(二)造园要素

筑山、理水,和植物的种植是园林的构园元素,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叠石成山,积水成渊,翠竹悠悠,兰桂飘香。四季之景不同全在精巧的布置之中。

2.余荫山房翠竹美

余荫山房的第一景便是“夹墙翠竹”。这道精巧的景致来自园主人对空间的精心安排。受面积的限制,种植大片的竹海是无法实现的,园主人即便竹种在墙与墙中间,一来不占用太多面积,二来隔挡了院外的喧嚣。每到春天,新篁爬出窗外,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竹丛显得更加翠雅娉婷,清品高洁。

3.个园的石中有四季

个园的石景石出了名的有趣,后花园中,各色景物都在一个大空间内完成,给人一览无余的乐趣。个园的石景分四季(附图2),春景生机勃勃石笋与茂竹共生共荣;夏季疾风骤雨;秋季丰硕踏实;冬景残雪伴着风声共吟。模拟自然,却比自然来的更富人情。

(三)造景的手法

构景手段很多,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等等。其中借景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精华所在,景物之间相通相借,让人感觉园与原之间的息息相通。借景手法上运用的相当的多,通常是一面开敞对一景,另一面以廊壁隔挡另一景。廊壁上有窗,使游人身在一景中却能透过漏窗窥探另一处天地。

三、现代景观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

江南园林含蓄丰盈的特征对现代设计也有很大启发。这种特征已经和民族特色融为一体,成为很多设计者关注的方向。含蓄而丰盈的江南园林会以新的面貌在新的时代给人们以新的美的感受。

(一)黑白灰的诗意——竹园

厦门世博园花园展示区域——竹园,是一处非常成功的现代景观作品。

竹园通过一道折线形的白粉墙和一道曲直兼有的青石墙互相穿插,构建出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空间界限。这道墙正是从古典园林中的墙脱胎换骨而来,新的材料和更纯粹的表达方式给它注入了时代的新气息。空灵的水面、纤细的翠竹、坚挺石墙、天光云影使竹园具有了浓厚的传统园林的气韵和水墨情趣,而空间的大小穿插,远近相容,变化莫测又让竹园具有了浓浓的诗意。

(二)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万科第五园

第五园的院落式中国形式的突出体现。多种组合的院落式联排别墅,充分演绎了中式住宅形态。对面积较大的户型采用独立中间内院,前庭、内院、宅前绿地采用并联的形式,扩大了空间大视觉效果。对于面积比较小的户型则运用了独立前庭的布置方式,几户组合,形成半公共的前庭。通过这种半私密空间公共化的方式提高院落建筑的实用性。在单体房屋的设计中。突出了中式民居庭、院、门的塑造,采用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如安徽的马头墙,江南“四水归堂”的天井院。在色彩上采用素雅、古朴的颜色,穿插少许亮色,使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这种简单纯粹的色彩表达又不失现代主义的简约气息。

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古典造园技艺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继承和发展园林艺术中的美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深入的学习,理解,欣赏园林之美,增加我们对传统美学的认同感,有助于我们更贴近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也要将古典园林造景在美融入我们的实践中。突破园林的时空局限,让园林中蕴含的古典美学思想在新额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造景
基于水族箱造景与水草养殖探究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狠刹“移石造景”的歪风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