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同步课堂教育传播模式的建构思考

2018-04-28全广花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析

全广花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的传播模式是远程传播模式与课堂传播模式的结合,它的信息传递系统也是远程传播信息传递系统与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系统的综合。本文以聊城市X小学和D小学之间实施的远程同步课堂为例,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传播模式建构的进行分析。

关键词:远程同步课堂;教育传播模式;分析

一、参观情况

2017年4月笔者有幸实地参观了聊城市两所学校的远程同步课堂实施情况。X小学是聊城市内的一所民办私立小学,学校设备良好,继续建设齐全;然D小学是一所尚待建设完全的乡村小学,学校人员稀在校学生也不多。学校虽然地处偏僻资源欠缺,但设有微机室和远程教育实验室。本次远程同步课堂主要是由X的教师通过视频同步给X和D的学生上课。第一节课是音乐课,观察地点是D。X教师在上课时同时兼顾两方学生。教师上课富有激情,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和双方学生互动良好。学上积极参与课堂反映良好。第二节课是语文课,上课内容是《荷花》一文,观察地点是X。本节语文课上D教师仍处于维持秩序状态,并不参与教学。总体而言,参观的两节课中D的学生都处于一种听视频的状态,而D的教师则形同虚设。导致D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指正,D学生无法跟上X教师的步伐,双方学生不能更好的互动。

二、远程同步教育传播模式的思考

(一)建构依据

笔者认为对于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虽说需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然而更重要的是要依賴于传播学。主要体现在:

1.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通过媒体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不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

2.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的学习除教材以外,更主要是有赖于多种远程教育媒体,表现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行为,传播双方之间的反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表现出大众传播的特征。

3.远程教育以大众传播媒体为传播通道,教学信息覆盖的范围更类似于大众传播。

4.远程教育信息反馈延迟性。远程教育在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系统中需要更多的交互。

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的系统结构框架,如果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来分析,已无法解决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只有根据其自身的过程特点,用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研究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

(二)传播模式的构建注意的问题

传播模式的构建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传播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可以启发我们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相关应用问题研究。

1.系统协同问题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远程传播系统和课堂传播系统间的协调性并不理想,形成的新系统缺乏稳定的架构,系统的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因此,需要我们探索远程传播系统和课堂传播系统间的协同策略,寻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教学设计问题

远程教育信息要素的出现,使整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的系统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远程教育信息的作用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所使用的教育媒体手段也是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相混合的产物,教育信息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化。因此,按照系统教学设计的原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需要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传播系统中各要素的新特性,开展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3.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既是远程传播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课堂传播信息的发送者。在整个信息流通环节中,教师处于教育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是整个传播系统运行的主要控制者。因此,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传播模式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相关的专业化培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既要懂得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现代媒体技术、现代传媒教学法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需要我们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4.教育信息资源适应性问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中的教育信息,如同人体的血液系统,它们源源不断地循环流动,使传播模式充满了生命力,传播系统也由静态变为了动态。如果教育信息不能良性循环流动,传播信息系统就不能健康运行,传播系统的整体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环境下,都提供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然而,这些信息资源并非完全适合于当地学校,往往需要对远程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本土化移植。甚至有些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当地学习者可能完全不适合,而学习者所需求的教育信息资源又无法获取。因此,要因地制宜,开发适合于当地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是完全必要的。

三、总结

笔者认为远程同步互动课堂,重点还是在互动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双方教师之间的交流都至关重要,不然无法体现互动,更加无法体现远程同步的优势。在此类课堂中,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要充分调动双方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仅要考虑本班学生的情况还要分析对方学生的特点即学习情况。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事先预测,因此教师的教学校设计不容忽视。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使用远程技术进行教学的一方(文中D学校)教师不能只是维持纪律。

参考文献

[1]蒋国珍.有效的远程教学传播:过程、模式与原理[J].中国电化教育, 2007(03):36-40.

[2]邱渝.现代远程教育及其系统模式[J].重庆行政, 2000(04):63-64.

[3]王卫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12):78-81.

[4]韩瑞婷.远程教育与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3(06):29-34.

[5]杨改学, 俞树煜.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的选择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38-40.

[6]金振坤.从传播学视角看远程教学过程——简析远程开放教育传播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 2003(01):19-22.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