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训练法对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应用研究

2018-04-28李俊张静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

李俊 张静

1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在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创新思维训练法,建立基础课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清晰明确的教学方法体系,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来达到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研究重点是通过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实践创新思维方法,真正有效发挥基础课的作用,帮助实现专业课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目的是要达到“创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别具一格的设计思维来树立起独特的自然观、审美观,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这种创新思维、设计素养的形成可以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1.2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在高等艺术学院的重要性

创意思维也称作创造性思维,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对问题新颖的阐述。它在整个环境设计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忽略设计前期调研”、“设计目的不明确”、“不会对主题进行创新性创作”等问题。学生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不利的想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点,建立独特的创意思维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2.创新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思路

目前该方法已经分别在15届和16届学生中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发现,该思维训练法对于衔接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起到一些成效,能有效发挥基础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这些成效充分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确立项目,以获得更加稳定的资源和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早日形成操作性强、清晰明确的方法体系。

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路基本上都以“传承”为主,以“复制”和“粘贴”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把传统的设计概念当做了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对“自我理解”加以重视。这种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目的都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它不会带给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更不能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要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树立起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引领时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走向,除了要拥有一定的天赋之外,后天的实践性操作与明确的创新思维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是设计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要注重对自己创想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2.1实验的方式方法

本项目组成员对国内艺术高校进行调查研究,針对拟解决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学术进行随机问询。调研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成果展示,获取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法。

技术路线:借鉴国外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中心”、“讨论法”、“引导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

2.2实验分阶段方案

(1)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阶段。本项目通过前期调研国内有名的艺术高校,收集相关课程设计资料,了解各高校的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以及其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成果。

(2)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阶段。系统研究国内外创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制定系统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设计,教研组成员应用统一的课程设计分别授课,在本校进行教学实践。

(3)后续研究与结题阶段。从阶段性教学成果中不断修正和反思课程漏洞,查漏补缺,深入研究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继续实践,最终形成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

2.3实验推广阶段计划安排

教研组成员应用统一的课程设计分别授课,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该思维训练法,研究其对于衔接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作用,保证艺术教学中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3创意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法是指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实现的。

两段式教学是指将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教学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教学体系,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打基础,专业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表现技能、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优秀的思维品质综合互动而产生的。知识和表现技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积累和反复训练而获得的。与思维的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专项训练得以提高的道理一样,各种思维互动的辩证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得以提高的,而思维品质作为素质因素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

3.1意义及推广应用价值

本项目在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创新思维训练法,建立基础课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清晰明确的教学方法体系,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来达到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本项目研究重点是通过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实践创新思维方法,真正有效发挥基础课的作用,帮助实现专业课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目的是要达到“创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别具一格的设计思维来树立起独特的自然观、审美观,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这种创新思维、设计素养的形成可以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4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依据

创意思维体系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目的解决大学生思维习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型的创新产业不断出现。如:“移动互联网设计,移动终端设计”等。创意思维体系也应随着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进行改变,也应根据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入特色思维模块。无论今后的创意思维体系应如何变化,但对于创意应遵循清晰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职业技术院校应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