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情况研究现状调查报告

2018-04-28杨惠婷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城镇居民现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便开始注重个人文化修养、教育培训、旅游休闲享受生活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本文将针对川南地区泸州市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泸州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策略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也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本文以泸州地区603位随机调查居民关于“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情况调查问卷”结果为依据,全面分析泸州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文化消费需求及消费意向、文化消费热点等,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稳步增长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调查内容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被调查的对象均为泸州市各区城镇居民,其中江阳区、龙马潭区各发放200份,纳溪区发放180份,泸县发放140份,古蔺发放140份,叙永发放140份,收回有效问卷993份,有效问卷960份,无效问卷33份。其中,男性346名,占总人数的36%,女性占64%,614名;在这些调查对象中,36.5%年龄在20-30岁之间,34%在20岁以下,而40岁以上总共只占29.5%;在被调查对象中,月收入1500以下的占34.7%,1500到3000占28.4%,8000以上的只占1.5%;对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调查显示,41.3%为学生,22.6%是个体或私营业主,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占16.1%,企业员工占10.1%,其它农名民、离退休人员、工厂工人、待业等总共占9.9%。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对象较为广泛,被调查对象本身条件各有不同,比较有利于收集更广泛的数据。

2、调查对象的文化消费情况

(1)文化消费实现的基础。(问题7,10)调查显示,泸州市城镇居民每月生活必需品在生活费中的比重为100%-80%之间的占36%,比重在79%-60%的占37.1%,比重在59%-40%的占21.6%,在39%以下的占5.3%。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每月的生活费中预留的其余消费的空间较少。同时,问题10针对收入结余的支配方式来看,34%的居民选择改善物质生活,27%的居民选择丰富精神生活,还有20%选择进行投资,另外19%选择存入银行。本组数据显示,各个选项百分比接近,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居民人数略多。

(2)对文化消费的认知。调查显示,12.1%的居民表示对文化消费很了解,51%的居民表示对文化消费的了解度一般,还有30.3%表示略懂,还有6.7%的居民表示完全不了解。与此同时,针对居民的消费观念所做的调查显示,51.6%的居民认为应该有计划的花钱,30.3%的居民认为消费应该视情况而定,20.1%的居民认为消费应该能省就省,还有6%的居民认为消费就是想花就花。因此,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认知情况比较乐观,同时,大部分的居民的消费习惯都比较科学,愿意为自己的消费制定计划,这对于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文化消费方式。调查显示,泸州市居民中53.7%文化消费属于娱乐类,即电影、上网、电视、听音乐、游戏等,45.6%选择休闲类(旅游、逛公园等),36.7%会选择知识类(书籍、报刊、去图书馆等),选择运动类(健身等)占30.3%,26.9%选择打扮类,情感类(与朋友聚会、送朋友礼物等)占16.6%,艺术类占9.8%。与此同时,针对最近一年文化消费方式中消费比例最多调查可以表明,40.1%选择休闲娱乐,35%选择拓展知识水平,24.9%选择强身健体。由此可见,泸州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式以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的娱乐类和知识类消费为主,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

(4)文化消费时间。调查显示,泸州市民每天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1小时以内者占37.8%,每天1到2小时者占33%,每天3到5小时者占16.6%,更多的占6%,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文化消费者占6.6%。由此可见,泸州市居民文化消费时间介于1到5小时之间者占49.6%,属于中等水平。

(5)文化消费支出比重。针对居民最近一年用于文化消费占总支出比例的调查显示,31.7%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比重在20%-30%之间,32.3%的居民认为在10-20%之间,超过30%的居民占17.2%,低于10%的居民占17.2%,还有1.5%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文化消費。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在总消费中占比达到10%-30%,总体来讲,文化消费的支出偏低。

(6)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27.7%的居民认为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文化消费设施缺乏,27.5%认为是时间因素,26.2%认为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14.3%的居民认为受到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另外还有4.3%的人认为受到自我意愿的影响。这说明大部分的居民有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观意愿,但受到时间、收入水平、以及设施缺乏的因素影响较多。

(7)文化消费目的。调查显示,泸州市居民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为“提高文化知识,促进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占57.4%,“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者占39%,“娱乐消遣,打发时间”者占37.8%,“增加就业机会”者占37.1%,“扩大人际交往”者占15.9%。数据表明,泸州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目的以“提高文化知识,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主,他们比较重视发展型消费,积极利用文化消费促进自身的发展。

(8)文化消费的作用。调查显示,多数居民(55.6%)认为文化消费活动能够增长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40.5%认为文化消费培养了一定的艺术爱好,38.5%认为通过文化消费获得了健康的体魄,38%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活动能够放松身心,使心理压力得以排解,另外还有15.4%认为扩大了朋友圈和人脉,9.8%的居民认为可以打发时间,也有1.7%的居民认为不打算花时间在此类活动上。从数据可以看出,泸州市居民对于文化消费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个人素质提高,精神生活丰富以及生活方式健康化等方面。

(二)泸州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偏低,从前文的调查数据来看,泸州市城镇居民每月生活必需品在生活费中的比重为100%-80%之间的占36%,比重在79%-60%的占37.1%,比重在59%-40%的占21.6%,在39%以下的占5.3%。也就是说,大部分居民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并不多,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引起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市民总体收入不高,月薪3000到5000占27.4%,5000到8000占8.3%,人均收入在5000-6000,收入水平較低的居民首先要保证自己生活必须品的支出,大部分居民文化消费支付力有限。同时,我市的物价水平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泸州调查队资料显示,2017年上半年,泸州市CPI同比上涨1.9%,在全省21个市州中,泸州列第二位,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4%)。物价的上涨,使得购买力下降,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支出比例增大,而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比例下降,这也是较大部分居民认为收入水平制约自己文化消费的原因之一。

2.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有待优化。调查显示,泸州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式主要以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的娱乐类和知识类消费为主,文化消费方式多样,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看电影、电视、上网、打游戏、逛公园等,而艺术类占9.8%。高雅艺术消费和纯文化艺术消费,在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还不占重要地位。文化消费方式虽然多样,但构成比重却不科学。除上网属于新兴文化消费项目以外,其它内容都属于传统项目,这些活动消费范围和环境局限性大,文化消费层次偏低。这样的文化消费构成缺乏活力和消费热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认识不够,大部分人表示比较了解文化消费,但观念多停留在传统的休闲娱乐类文化消费;其次,文化消费构成不科学还收到居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受访对象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只占16.1%,其余农名、工人、待业等占19.4%;同时,文化消费结构有待提高还受到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在受访对象中,37.1%的居民愿意增加娱乐类的文化消费,愿意增加知识类的文化消的比重为30.7%,而愿意增加艺术类和情感类文化消费的居民只占8.6%和4.1%。

3、文化消费环境待优化。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是刺激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而调查显示,27.7%的剧名认为“相应文化消费设施缺乏”是制约自己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在针对居民对居住地文化氛围的评价调查来看,只有18.2%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很好,33.3%的居民认为较好,多达40.8%的居民认为周围的文化文卫不太符合大众的要求,还有7%的居民认为周围文化环境较差,0.7%的居民认为变文化氛围极差。可见泸州市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环境的满意度不高,这无疑对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稳步增长的对策建议

1、树立并强化文化消费的观念和意识,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热情。

政府应全面系统地进行居民文化消费引导机制的建立与创新。可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倡导文化消费的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文化是发展的核心,文化繁荣和居民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样一种共识,引导居民自觉地以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满足精神享受、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为目的,自觉进行文化消费活动,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良好的城镇文化环境。

不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充分了解研究并尊重消费者的需求,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生产、服务什么,不断满足最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市场注入活力,带动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同时,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消费项目,创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3、依据居民文化消费现状,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应立足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要调整目前文化市场定价过高的产品和项目,如电影、景区门票等,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文化消费定价过高,老百姓消费不起,居民原本的文化消费的欲望也就被扼杀了。单纯靠高价位反而不能换取高额利润。因此,政府应加强文化消费设施建设,优化文化消费产品,合理发展适合不同消费层次及消费水平人群消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标志性的经典项目,更要贴近群众、社会、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引导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最终实现不断提高全体居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营造和谐文明社会我氛围的目的。

课题编号:JY2015D02 四川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情况研究——以川南城镇群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惠婷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城镇居民现状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第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