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色在梵高绘画中的内容

2018-04-28刘思明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梵高黄色

摘 要:绘画作品在传播和传递思想以及文化影响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用形象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梵高作为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一生中绘画出大量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估量的财富。

关键词:梵高;黄色;表现内容

“人与人之间对色彩和形状的反应是有差距的”。阿恩海姆发现学龄前儿童依据对视觉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判断,随着逐渐受到教育的熏陶和时间训练得到结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的确,梵高在绘画中一直保持着对色彩的一份单纯,黄色是最受梵高喜欢的色彩。

1.黄色是旺盛生命力

在梵高的绘画中,对其色彩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他对色彩的主观性,这种对色彩的主观运用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使艺术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波长最长,最能发光的颜色。它象征金色,秋季,秋收,丰收,黄色给人以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色彩印象。梵高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黄色的主色调,正如法国评论家所说,他追求世界上最简单和最平凡的事物——太阳与他所有的能量,他的作品总能给我们一种神圣的光芒,他把这种暖暖的黄色和闪耀的光线洒满他的作品每个角落,他的作品如同不断闪烁的光线的乐章,促使他去寻找圣洁的光芒,传达浓郁的宗教气息。不错,梵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崇拜法国丹枫白露画派的农民画家米勒,他总是能让人在他的画作面前驻足许久,以他独特的基督徒式的圣洁给人一种宁静与安详,梵高明显的受到了米勒这种精神追求的启发和影响,他曾经花了大量时间去临摹米勒的作品,他说:“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去发现美,创造美得东西”。梵高的黄色是非常典型的主观用色,他的色彩不仅充斥着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还表现出他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寂寞。他在描述 1888 年创作的《丰收景象》时说:“我正在描绘一个新的题材,极目远眺,到处是黄绿相间的田园。我已经画了两张稿,现在开始画油画。它简直像那个描绘广阔田野的伦勃朗的学生所作”。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梵高对这一望无际的广阔美景心驰神往。梵高精准的用色和细致的构图,将我们的视觉引向了麦田的尽头,天地的尽头,画面的纵深感可见一斑。土黄和橘黄色的麦田,夹杂着几组绿色的矮树丛,金色的麦田将我们引向天地的尽头,露出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铁犁格外醒目,贡布里希曾说过:“艺术史学的基本技能:依据风格提供的证据确定年代、地点,如果可能的话,还有名称的能力。”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应着不同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时代印记。梵高的一生是短暂而富有激情的,虽然他的人生饱受苦难,但是他对人生和社会充满了热爱。他说:“尽管我又病又疯,却仍不失对人类的热爱”。

2.黄色是绝望和躁动

除了对生命的的渴望和热爱,梵高的黄色还表现躁动不安的内心。在艺术观上,弗洛伊德提倡无意识和幻想,他认为艺术家可以通过幻想来把被压抑的本能或是无意识通过隐晦的象征手法委婉的释放出来。弗洛伊德说:“艺术家的创作也同梦一样,是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的满足。”并且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之所以得到认同是因为“享受我们的白日梦”,以伪装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欲望本身的快乐。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人格有极大关系。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最后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梵高自杀前几天所画的,这幅画还没有完成,梵高就走上了死亡之路,从这幅画画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画面采用的是水平式构图,这种构图给人以平静、辽阔、深邃的视觉感受,但是黑色的乌鸦和麦田中俩条绿色的曲线打破了这一平静,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田,在微风的吹动下,跌宕起伏。麦田的金黄色不仅仅象征着生命的火热,还表现了梵高那躁动不安的心。这幅画取景于瓦兹河附近的农村,每到一年的收获季节,都有大批的乌鸦来到这片金色的麦田,这在乌鸦看来是美食的天堂,但在梵高心中,麦田的丰收象征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以及他对现实的不满,黑压压的乌鸦群在麦田的上空不断地盘旋,啄食丰收的麦穗,象征着现实对梵高的压抑。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孤僻”个性的形成是由于三个“我”之间的相互不协调或是幼年时期“心理性欲发展不完善”以及“本我”过分被压抑所致。在荣格理论中,“孤僻”个性的形成和“集体潜意识”以及“自我”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有关。由于梵高从小得不到所需要的母爱,导致了他的性发展的停滞,这种停滞和压抑会使儿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性格趋于孤僻、自卑和冷漠。而梵高的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传教士,在道德层面上对他的管教更是严格,宗教的礼数禁锢着他的自由,外部环境对“自我”的限制要比同龄人多很多,“自我”对于“本我”压制也让他必须小心谨慎,这种从小积累下的“危险”会导致“自我”的软弱,从而让人产生焦虑,引起心理失衡。从这些理论中我们也就更能看清梵高“孤僻”个性的形成,以致后来走上自杀的道路。

梵高绘画中的黄色所体现的主观性、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意义,也是主观性色彩的普遍意义。通过分析这些普遍意义,对于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去理解并把握色彩的主观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京生.油画家工作室报告解读色彩[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英)弗雷斯特著,张振,王华丹,彭艳青译.梵高激情与灿烂[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周书田,曹意强译.理想与偶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4]周时奋.梵高画传 [M].济南:山东畫报出版社,2002.

[5]王颂华,沈乃泉.哲学与艺术·下篇[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刘思明(199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梵高黄色
梵高的世界
黄色四翅小粉蝶
梵高笔下的秋天
趣图
闯入梵高的世界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黄色的冲锋板
黄色四翅小粉蝶
黄色的小蝎子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