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2018-04-28刘君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马克思

摘 要:马尔库塞自称自己的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所处年代社会发展的不同,二者的理论相处还是甚远。本文通过对二者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来说明其理论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马克思;马尔库塞;人得本质

在马尔库塞所生活的年代里,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来说,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年代相比,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在表面上看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各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秩序也变得更为合理了。渐渐的两人理论差异越来也大,在对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理解上尤为明显。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在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唯心主义和自然主义。人的本质是精神,是自我意识。这是黑格尔的观点;费尔巴哈则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是生物。就这两种观点来说都有合理之处,但都是片面的。马克思吸收其合理之处,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阐明了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指出,既能从根本上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又能体现人之为人的的内在根据的那就是人的劳动实践。人的本质就是劳动。马克思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

第一,人的各种属性形成的前提就是劳动。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并不是简单的生物进化过程。古猿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和生活习性只是为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自然前提,真正使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是劳动,劳动起着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语言和意识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是专属于人的活动。

第二,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任何生命的存在,都以它特有的生活方式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联系,进行着物质交换,来维持自己的存在和繁衍。人是以自己特有的劳动作为其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周围的一切联系着,劳动是社会生活存在和人的存在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视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而且,亲属关系和婚姻形式也在劳动中,并随其发展和变化着。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劳动的结果,劳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一切社会关系都与劳动的发展同步发展着。随着劳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广泛。劳动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形式,孕育着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萌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由此开始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物质生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劳动作为人本质形式的起点,也是人本质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劳动的开发性、全面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开放性、全面性。只有解放劳动,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本质的完善,塑造全新的人。劳动的解放是人自己对自己的解放。“劳动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人的解放与劳动的解放有着一致性。马克思认为,劳动“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那么劳动的解放也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劳动在自然层面的解放即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劳动在社会层面的解放就是要达到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占有的平等和参加社会劳动的平等,并平等的分享劳动成果。劳动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平等,必然带来道德地位和社会政治的平等。解放了劳动,才能实现人在生产中地位的平等,才能丰富和完善人的本质。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人的 解放”问题上,马尔库塞企图通过吸收和改进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来确立自己的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爱欲解放论”。

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爱欲。他本人赞同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人的本质的解放,人的本质的现实也就是人的幸福的思想。所以他通过这样的理解得出了人的解放就是爱欲解放的结论。但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人产生了不尽的压抑,这种压抑使人陷入到了無限的痛苦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在一定的物质匮乏经济贫困的情况下,社会中存在一定的基本压抑并限制着人们的欲望要求,这种压抑是必要的。然而在马尔库塞看来,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富裕的程度,这种社会的压抑理所当然的应该被取消。马尔库塞所说的人的解放也就是说人摆脱这种社会压抑,得到解放。

马尔库塞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中,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解放论和他的爱欲解放论混淆在了一起。他把人最基本的爱欲活动看作是劳动,人得到爱欲发泄的机会是劳动所提供的。而且在他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并不是实现某种利益目的,而是人的器官的享受,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创造了生活必须品。所以他认为,直接参加劳动的人获得爱欲解放的可能性也大一些。马尔库塞指出,是马克思系统论述必须消除异化,并指出人也需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重点强调劳动解放。进而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尔库塞虽承认以上马克思的观点,但是他认为,马克思对人怎样在劳动中实现自己这个问题并没有做进一步答复,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人在劳动中获得快感。就马克思以上“缺陷”他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确立劳动的核心地位,那就必须把劳动和爱欲(深层次的人的本质)联系起来去理解。而且这种爱欲是在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在劳动过程中没有压抑,所拥有的是幸福感,此时人的爱欲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所以劳动的解放也就是对人根本的解放。

马尔库塞还将弗洛伊德的思想嫁接到马克思主义领域,把“统治利益”看做爱欲压抑的原因,认为推翻现行的统治制度是解放爱欲的关键。这在表象上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似乎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学说是一致的。可以看到,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的问题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的,他同意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异化是由劳动异化造成的观点,但他还是希望从心理层面入手来实现解放。这样看来,他对马克思思想的“补充”无济于事,他们二者的“解放思想”有着明显的本质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2] 肖前,李秀林,汪永.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人民出版社,1983:4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

作者简介

刘君(1992—),女,汉族,籍贯:甘肃天水,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赫伯特·马尔库塞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