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2018-04-28李嘉铭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定位

摘 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现代过程工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型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一体两翼)”的大类学科交叉型专业,意在培养具备机械工程、控制技术、化学工程等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在机械、化工、炼油、制药、环保、能源等领域中从事过程装备的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工作。该专业是过程工业的基石,迫切需要培养熟悉国情、具有专业知识专门型人才。本文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进行探讨,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发展方向

一、概述

过控专业的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業,最早成立于1951年,成立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代,化机专业的人才对我国化工、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目前,很多所高校都开设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不同高校的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有所不同。有些过控专业设置在化工学院,本科所学主要课程为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基础、化工原理、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本科毕业后可到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或国内各大型设计院工作;有些过控专业设置在环化学院,主要面向过程工业的工厂、企业,设计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和机关事业等单位,培养可从事化工装备的设计、设备检验与改造、新产品研发和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有些大学,过控专业是在原有的真空技术专业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具有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较好的声誉。

二、措施

(一)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本科生能在3-4年的时间里学好过程机械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已属不易。如果跨学科的专业面过宽,对于毕业生找工作并不合适。分析过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工作性质可知,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面向化工行业,具有相对宽厚的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而培养满足过程机械设备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更新课程体系和优化知识结构

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的修订对于专业发展非常关键,同时又是一项烦琐复杂的工作,涉及的人员及部门较多,因此具有较大的难度。

(1)找准专业定位。根据过程装备为主体,“一体两翼”的过控专业定位方向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并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因为“控制技术”是热门领域,许多考生报考该专业主要是奔着控制来的,一旦接触到专业课程,极易产生失落感,甚至于不安心学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急需确定本科阶段教学过程中的主干课程,更新适合专业定位的课程体系,明确学生毕业要求,优化所学知识结构。

(2)调整课程设置。针对目前大多院校过控专业隶属于大机械类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过控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较重要的机械基础类课程,比如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及机械原理等课程,使得学生初步掌握机械类相关专业知识,为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乃至工作提供基本保障;为了使学生掌握过控专业中控制学科有关知识,适应过程装备的自动化需求,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技术、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等相关控制类课程相继在大二、大三设置。此外,对于课程设置不合理之处做了调整,增加了化工原理课程学时,开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削减了与过程设备设计课程重复较多的化工容器安全技术的课程。总体上在课程设置环节,切实地淡化专业界限,构建了与机械相关专业相近的公共基础课模块,此外有限元理论与技术、矿山机械、机电一体化等选修课程增加了该专业的柔性;积极地创造条件,努力增大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环节所占学时比例,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课改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三)探索科学和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1)开设符合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原有的“装备”基础上,实验类型由单一的验证实验转变为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同时,将仿真和实验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增加参与性,扩大知识面。此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潜力巨大,因而努力开设一些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环节,取代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缓解由于实习经费紧张而造成的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压力,还可以学到通常实习难以学到的新鲜知识。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实习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该选择一些优秀企业作为实习的单位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设计是学生离校之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按照学院制定的毕业设计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依据教师自身工程实际及学生未来工作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安排一定比例(30%)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处理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育内容和组织管理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教育内容不仅仅指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教育内容,而且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不限于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同时包括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类活动等。评价学生能力,也不再只凭考试的结果,更重要的要看其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情况,以及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既可以从客观上起到加深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也能从主观上引导学生平时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他们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明旭,王中营,阮竟兰等.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初步探讨[J].大学教育,2013(02).

[2]刘佳,张运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培训,2016(14).

作者简介

李嘉铭,哈尔滨石油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14级2班,学号:201403440222

(作者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定位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