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新探

2018-04-28李贇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对分析小学数学

李贇

摘 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必须发生重大转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制定出符合小学生个性特征及阶段性成长需求的教学方案,致力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走上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道路。然而受到传统落后教育观念的限制,“伪生活化”教学现象得以产生,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应对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可行性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伪生活化;应对;策略;分析

引言

数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与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于复杂、多变的数学知识点往往无法形成具体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与分析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伪生活化”教学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强化提升,还会严重制约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教育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伪生活化”概念

“生活化”是时代教育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伪生活化”则是由“生活化”不断衍生出的一种教学限制现象。“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将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以生活实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内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所有教学方法的应用目的都是一致的,然而过程中则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教师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思路转变不够及时,新型教学理念认知不够准确等,都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节奏失控等问题,“伪生活化”就是一种教学局限性较大的典型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制约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场景运用不恰当

生活化的教学就是通过营造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拉进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使晦涩难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很科学的教学理念,如果恰当使用,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在对生活化教学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1]。比如,一个数学教师在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加减法数学运算时,创设了一个全家人去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接下来教师为了过分追求生活情景的逼真,带领学生们把教室布置的像真的超市一样,同学们在布置场景时都兴致勃勃,等到真的进行购物的加减法运算时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致,这种过度追求逼真情境、对生活情景运用不当的做法给当前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二)运用信息与学生接受能力不符

数学教师在设计生活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因素,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一些生活常识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有些教师在引入生活信息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使学生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遇到困境[2]。例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讲概率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都会引进买彩票这个例子,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都没有买彩票的经历,他们对于彩票也不甚熟悉,所以这个生活情景的引入其实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属于学生不熟悉的生活信息。所以我们在创设生活情境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相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的应对策略

(一)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度地依赖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而是应该使得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数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3]。比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尽量多列举一些生活中比较实际的例子,而不能过分地夸大这些例子。如在讲解圆形的形成时,我们可以记录秋千的360度荡漾,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例子的特点自己去发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例子,并且将这些例子分享给其他学生。

(二)加深教师的认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伪生活化”教学现象、应该采用的具体解决方法是加深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工作的认知程度。比如,清楚的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真正意义,不再用机械、敷衍的态度对于生活化教学进行被动的执行、能够用生活中具体的实际例子进行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融合,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工作等等。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和保障。

(三)优化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存在的“伪生活化”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与革新、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工作全面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试题中涉及具体生活情况的问题,应该从教学设备与方法创新的角度进行生活化的教学,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进行生活化教学场景的呈现。比如,用收割机进行小麦的收割工作、进行植树活动、道路交通的改建工作等这些具体生活化的情境,许多的同学没有具体的生活实际体验、因此对于这样的题目没有准确的理解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多媒體技术、或者是进行“微课”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化、生动化的这些场景的集中展现,便于他们对于这类的试题进行深入的理解,想出科学的解答方法。

(四)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户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定期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和了解生活,使得他们了解生活中一些利用数学知识的细节。比如,在星期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户外进行观察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一些利用数学知识的细节。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来列举一些利用数学知识的例子,并且要求所有学生写一篇自己的活动观后感。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伪生活化”的教学现象屡次发生,教师设计的诸多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并不能体现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本文从“伪生活化”的原因出发,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实现生活化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21)33-34.

[2]李崇伟,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生活教育,2016,(9)72-73.

[3]李新涛.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5,(30)82-82.

(作者单位:贞丰县挽澜镇窑上小学)

猜你喜欢

应对分析小学数学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