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堂情境设置“三法”

2018-04-28周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冰思想品德回家

周颢

在教学情境设置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努力将教材知识引入生活情境中。笔者以自身教学为例,探讨思想品德课堂情境设置的三种方法。

巧设悬念,开启学生思维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

在教学《爱在屋檐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笔者补充了一则材料:“一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教书,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因讲不清题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学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女儿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语言形象描绘,激发情感共鸣

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用富于情趣的、抑扬顿挫的语言,或叙述事情的经过,或描述当时的场景,或勾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等,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

学习《为坚强喝彩》一课时,笔者先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了一组长征中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语言的渲染作用,把学生带进当时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啃树皮,与自然斗、与敌人斗的历史场景中去。然后,笔者和全体学生齐声背诵毛泽东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激昂的诗句令学生群情振奋,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长征”精神对你有哪些启示?在形象的语言描绘中,学生树立了道德形象,并自覺地以道德形象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为。形象且生动的语言,既能描绘情境,又感染了学生,既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又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心动的同时促进了行动。

注重心理体验,促进知性统一

八年级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我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例如,《两代人的对话》一课中,笔者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原文中说:“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家不合理,一时发了脾气。”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女冲突。于是,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冰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冰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冰早点回家。代表小冰父亲一方的学生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笔者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完成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让学生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孝感市云梦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小冰思想品德回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小冰在“浙江24 小时”干了些什么活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回家的路(外一则)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1670天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