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补考现象归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2018-04-27黄雄英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归因学期学业

金 丽,黄雄英

(合肥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旅游系,合肥 230000)

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业考核制度,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精神,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加强学生的学业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对一些学生在学期课程考核不合格或者缓考的情况,高校一般都制定了补考的规定,给予这些学生再次考试的机会。本文主要针对大学新生补考现象,选取某高校工科补考学生为典型代表进行分析,希冀从中找到大学新生补考的成因,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根据2011年该校《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及《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学生必修课(模块)不及格者和已经办理缓考手续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考,补考及格可以获得相应学分,但是不计入绩点,而平均绩点低于1.7者不能获得学位证书。所以,补考的设置只是使少量成绩不及格学生或者缓考的学生有一定的弥补机会,而有大量学科补考的学生要想获得学位,必须进入重修环节。

1 工科大学生的学业及其补考概况

1.1 补考人数和人次概况

图1是某高校工科生2015-2016年度两个学期的学业补考人数和人次情况比较:补考的学生无论是人数还是人次,第二学期较第一学期补考人数增长近1倍,补考人次增长2倍,专业课补考人次增长率将近10倍,只有公共课补考人次呈现下降趋势,数据下降跟公共课的开课情况和难易程度有关,高等数学课程第二学期不再开设,而这门课程在第一学期公共课的补考人次占据一半以上。

图1 2015-2016年度两个学期的补考人数和人次

1.2 补考学生的性别概况

由于专业的性质决定了男女生在该院系中的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该工科系参与调查的总人数144人,男生为113人,女生31人。表1为男女生补考的性别比较。

表1 2015-2016年度两个学期补考男女生人数和人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女生的补考人数递增率是50%,而男生是241%,这个结果将近女生的5倍。女生的补考人次递增率是40%,男生是236%,这个结果将近女生的6倍。

1.3 补考学生的来源与重复率概况

从补考学生是否班委成员来看,本班一共有30名班委,第一学期班委的补考率将近7%,第二学期大约17%,呈现了150%的增长率。其中在两个学期同时补考的有16人,占据班级总人数的11%,第一学期班委中17人补考,第二学期又有48人加入补考行列,这一递增率为182%,如图2所示。

图2 2015-2016年度两个学期补考生来源与重复率

2 工科大学生补考现象的归因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提出了一个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的归因模型。他将个人对成败的解释归结为4种因素:(1)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务的难度;(4)运气的好坏。其中,前两项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控性原因”,后两项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控性原因”[1]。

按照福建师范大学黄光扬所采用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分析,和学业有关的一共24项所确定的得分标准,高于60分为外控型,低于40分为内控型[2]。 对照补考组和非补考组两组学生,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关于学业成就归因量表进行测试[3]。根据以上标准,外控型人数比例中,补考组为6.34%,对照组为10.13%;内控型人数比例中,补考组为7.59%,对照组为1.13%。从这个调查结果看出:(1)两组在MMCS上的得分平均值比较,补考组为49.24,非补考组为54.24,两者相差并不明显。说明两类学生对学业成就外在归因和内在归因倾向性不是特别明显。反而补考组学生的内在归因的倾向性稍大些。(2)若把对照组看作这类学生总体的一个有效样本,可以看出这类学生群中部分学业成就归因偏于外控型,对待学习并不努力积极主动。为此,对这类补考生进行了调查谈话,最后归结为以下几类原因:

2.1 补考生自述的内部原因

第一,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上不重视。有部分同学自我感觉进入了大学,就像进入了休闲场所。他们说在高中的时候,高中老师就说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了。因此在学习上缺乏动力,不再认真学习了。

第二,课外活动和学习时间冲突。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是,大学不只是纯粹的学习书本知识,有很多社团和第二课堂外的活动,这些活动目不暇接,部分学生时间分配不均,没有精力学习,往往顾此失彼。

第三,对某些学科没有兴趣,上课不专心,复习不充分。有些学科同学反映难度较深,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跟不上老师上课的步伐,逐渐掉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听不懂,越不想听,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没有充分的时间复习,结果导致补考。

第四,受到往届一些同学不良学风的影响。经常会听到往届生对他们口传考试经验,告诉他们大学里面不用像高中那样拼命学习,而且某些课程的老师不抓学生补考,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偷懒,不用学习专业知识。

2.2 学生补考现象存在的外在原因

第一,考试制度本身的局限。和国外大学考核方式不同,国内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补考对于大学生而言司空见惯,即便正常考试不合格,通过补考同样能取得学位,学校培养模式的总体特征是“严进宽出”。而国外的大学培养特征正好相反,是“宽进严出”,对于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即可入学,他们在进入大学学习期间实行考试淘汰机制。每个学期学习一门专业课程,除了课堂老师的教学和讨论之外,有很多课下阅读文献的工作,在课堂上交读书报告,和老师同学探讨读书中的体会和问题。同时,学生会忙于月考和季考,对于考试不符合要求的同学,会有补考的机会,但是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会被淘汰出局,取消继续学习获得学位的机会。

第二,生源质量的下降。由于高校每年的扩招,学生生源质量较之以往在学习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所下滑。而且存在地区的差异,有很多来自偏远省份的同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为有些困难,在为数不多的外省学生中,补考人数占据了相对较高的比例。

第三,专业造成的性别比大。由于工科类招生中,女生相对较少,而男生相对较多,补考中女生占据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女生较男生相比更在意补考一事,一般来说,女生大部分同学自觉性相对较高,男生当中有部分同学学习比较散漫,甚至有的热衷于游戏,造成补考中男生占据比例大。

3 遏制补考现象的对策建议

3.1 考试制度本身的改革调整

新生补考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大学考试制度本身的弊端。国内的高中生学习紧张有序,他们目标明确,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是他们的动力所在。而进入大学之后,就是“坐等”毕业证的发放,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无所事事,不思进取。这也是考试制度本身的局限体现,若实行淘汰机制,学生必然会为此努力学习,减少补考现象的发生[4]。

3.2 教务处联合教学

院校建立更为完备的教务系统,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对补考现象防患于未然[5]。目前,本校的教务系统是学生在考试结束之后,能够及时查询到自己的成绩,学生可以根据现在成绩知道是否补考的信息。现在也有部分高校在教务系统中进行改革,比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学业预警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实行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当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系统会相应提示给学生本人、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甚至给学生家长发出预警性的信息。这样就会督促学生要对在校学习状态作出调整,以便顺利完成学业,从而有效避免一些学生出现拿不到学位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现象的发生。

3.3 发挥学校教育者的教育优势

高校学生教育要任课教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三管齐下[6]。作为大学的任课老师更应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同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被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折服。作为每个班级的专业班主任,应该本着教者用心负责的心态,对自己班级学生所遇到的专业方面的疑惑给予及时解答,对以后的专业前景能够做一个前瞻性的预期,同时以自己的专业所长给学生树立一个身高为范的典型。而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应该及时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新生补考现象出现之后,我们不仅仅发现学生补考的科目,同时要了解学生补考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还是由于外在因素的干扰所导致[7]。

3.4 向学生家长借力共同协助促进补考新生的学习

例如,针对本班学生出现的新生课程补考的现象的发生,作为辅导员老师除了跟班干部了解情况,让班干部和室友督促这些同学学习外,同时还跟这些学生及时沟通,了解他们补考的原因所在,发现他们补考的心理状态。对出现多门补考的同学,跟他们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状况。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应该征得学生同意,让学生明白辅导员老师是希望家长了解情况,一起及时帮助这些补考新生改掉学习上出现的一些通病,比如上课不专心,复习不及时,甚至有旷课现象出现。二是和家长沟通,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可以先介绍学生平时的表现,同时给予某些肯定,但是提醒家长他们的孩子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大学的课程比较多,活动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兼顾好,造成了期末有一些课程补考,希望家长也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监督,大家一起帮助他们,争取新学期能取得好成绩[8]。

4 结束语

大学生群体是即将为社会与国家做出服务的人才,这部分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补考现象的增加,一方面反映出了学生自身对考试的漠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考试制度上的弊端。我们对内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外要改进多年来我们应试教育的模式,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深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2.

[2] 黄光扬.SCL-90及MMCS在学业受挫大学生中的应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5):297.

[3] 范亚峰.补考大学生学习成就归因及对策浅析[J].教育探索,2006(12):60-61.

[4] 王郦.高校大量补考现象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4(4):83-84.

[5] 李友良,张宝,闫建平,等.大学生补考问题的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0-145.

[6] 俞胜南,高太梅,周序倩.高校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13-15.

[7] 王惠萍.影响大学低年级学生补考因素实证分析:以南京某高校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80-82.

[8] 刘睿.我校大一新生大量补考现象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新课程,2010(4):168-169.

猜你喜欢

归因学期学业
艰苦的学业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