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2+4+2”考核方式改革

2018-04-27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总成绩调研案例

刘 璇

(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合肥 230000)

1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2+4+2”考核方式的具体内容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 “2+4+2”考核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全程考核及评估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其中,第一个“2”是指课堂考勤、在线参与考勤的形成性考核,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下小规模在线学习,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工具,通过在线布置习题或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自学或自测,然后电子打卡,在线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在线出勤状况[3]; “4”是指物流情景模拟角色表演,案例讨论、上机实验、项目调研的过程性考核,这部分考核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拓展能力。第二个“2”是指机测客观题和笔试主观题的终期性考核。在这部分考核中主观题以灵活性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可采用闭卷也可采用开卷形式(见图1)。

图1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2+4+2”考核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考核会按照“244”的比重,在学期末形成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并且三个方面的考核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布在整个学期。

2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2+4+2”考核总成绩认定标准

2.1 总成绩认定比例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2+4+2”考核方式,三个部分的成绩按照“244”的占比进行综合评价。即形成性考核、实践性考核、终期性考核这三部分的分值分别占课程总成绩(100分)的20%、40%、40%。形成性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基本的出勤及学习态度,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终期考核考查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学习效果。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具体成绩认定比例见图2。

2.2 各项成绩认定比例及折算方法

(1)“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出勤,包括课堂出勤及在线参与活动出勤。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出勤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点名册,每堂课进行点名;在线学习可采用电子打卡或在线留言形式统计。考核结束后,点名册、电子打卡记录或者留言截屏照片由教师统一保管,作为该项成绩的支撑材料(见表1)。

表1 形成性考核成绩认定比例及折算方法

(2)“4”——实践性考核。实践性考核主要从物流情景模拟角色表演、案例讨论、上机实验和主题调研四个方面展开(见表2)

表2 实践性考核成绩认定比例及折算方法

物流情景模拟角色表演。教师提前提供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境,设计项目主题,学生模拟营造该情境,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任务。在角色模拟过程中,根据学生对情景的把握程度及分析理解程度等,教师当场给予指导[4]。考核过程中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当场评分,学期内每个小组至少完成一次角色扮演。

项目过程中,每一个角色表演都有评分标准单。成绩单会将学生的表现情况记录下来,与此同时,会以书面材料以及电子照片或录像的形式记录过程,形成该项成绩的支撑材料(见表3)。

表3 物流情景模拟角色表演评分折算办法及依据

项目调研。组织学生完成以物流为主题的项目调研,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项目调研学期内开展一次,学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给出的物流大背景下自由选择调研主题,组内成员确定各自的角色,并做好准备。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任务,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出决策。项目完成之后,以团队为单位,形成书面PPT,上台演讲。首先由小组自我总结,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再由教师对项目调研工作成绩进行检查和点评,让学生理解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为完成下个调研项目积累经验(见表4)。

表4 项目调研评分折算办法及依据

案例讨论。在每一个章节结束都会设置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案例,案例内容有可能随堂给出也可能提前布置。根据案例内容设计讨论题目,布置给学生,将学生分组,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活动。大范围的案例讨论活动,学期内组织开展两次。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点评。案例讨论成绩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书面材料,由学习小组自评(25%)、学习小组互评(25%)、教师评价(50%)三部分构成每一小组的案例讨论成绩。

上机实验。上机实验利用实验室《企业物流管理模拟软件》,共8个课时,且8个课时为一个周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物流公司经营,最终评比各公司的经营效果。学生组成团队,注册公司并经营。第8个课时,教师总结各公司的经营状况,现场点评。将各公司的经营业绩排名,排名靠前的团队给与该项考核分数的奖励。

(3)“2”——终期性考核。终期性考核主要从机测客观题和笔试主观题两个方面展开。基础知识作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及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的前提,必须要做到熟练且扎实掌握。[5]每一章结束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供学生自主练习,不计成绩。在学期结束,组织学生参加上机测试,参照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模式,题目为100道客观题,限时90分钟。机测结束后,完成笔试主观题,笔试试卷与现实接轨,体现应用型和灵活性。题目较灵活时可以考虑采用开卷形式(见表5)

表5 终期性考核成绩认定比例及折算方法

3 结语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需要大量的课时来完成,这就要求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必须“翻转课堂”,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现代化、网络化的线上教学,实现与学生的无缝沟通、实时沟通。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是社会极其需要的,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过程性的学习,而非终期的笔试成绩,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更加有利的。而这个过程中合理、合适的过程性考核内容设计也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郑久昌,杜琳琳.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12):28-30.

[2] 惠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4):157,163.

[3] 梁红波.云物流和大数据对物流模式的变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4(5):41-45.

[4] 刘晶璟.高职物流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5-89.

[5] 范荣华.《物流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290.

猜你喜欢

总成绩调研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举重锦标赛顺利举行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飞镖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