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基于与浙江、安徽、湖南省的比较分析

2018-04-27陈太盛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福建省福建竞争力

陈太盛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州 350001)

茶叶是福建省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也是福建省对外销售的传统商品之一,早在17世纪就出口到欧洲[1]。但是,由于受欧盟和日本技术贸易壁垒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自2011年以来,福建省对外销售茶叶数量逐年下降。虽然福建省茶叶对外销售价格上升,对外销售金额在增长,但还是远远低于浙江省,同时,安徽和湖南省的茶叶出口数量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根据近几年的文献搜索,关于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I)、单产指标、净出口指标和贸易依存度等评价指标分析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其中前3个指标比较常用,只是研究的层次有所不同。如谢鸿泽[2]、赵长和[3]等研究中国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宋姗姗[4]、彭继权[5]等研究具体某个省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然而,利用这些指标分析福建省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采用常用的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并采用钻石模型分析影响福建省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希望对福建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1 福建茶产业概况

1.1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

2011-2016年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16年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

根据表1,在2011-2014年之间,福建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大得比较快,从2011年的211.34千公顷上升到2014的242.93千公顷,年增长为10.53千公顷,年增长率为4.73%。2015年以后,福建茶叶的种植面积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分别只上涨了2.96%和0.48%。福建茶叶的产量提升很快, 2011年只有29.60万吨,而2016年已经达到42.68万吨,平均增长速度在7.56%左右,居全国第一位。

1.2 茶叶出口数量、金额和价格

在2011-2015年之间,福建茶叶的出口数量逐年减少,由2011年的1.74万吨减少到2015年的1.34万吨,下降幅度为23%。但是,福建茶叶出口金额没有下降,反而快速地上升,从2011年的0.86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1.66亿美元,几年之间,几乎涨了一倍。具体见表2。

表2 2011-2015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数量、金额和价格

根据表2可知,在2011-2012年之间,福建茶叶出口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大约每千克5美元。从2012年开始,福建茶叶出口价格开始迅速上涨,从2012年的每千克5.12美元上涨到2015年的每千克12.39美元,共上涨了7.27美元,上涨幅度为141.99%。这主要是因为福建茶叶质量、品质已被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提升了竞争力。

2 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评价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计算公式是 IMS= Xt/ Xw×100%,其中,Xt是t地区茶叶出口金额,Xw是全球茶叶出口总额[6]。IMS值越大,该地区的茶产业出口竞争力越大。详情见图1。

图1 2011-2015年福建、浙江、湖南和安徽省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

由图1可知,在2011-2015年之间,浙江省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8.63%下降到5.2%,但还是高于其他3个省,居第一位,竞争力最强。受福建省茶叶出口金额上升的影响,其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开始迅速上涨,从2013年的1.48%涨到2015年的2.12%,近5年的上涨幅度为41.3%,表明福建省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自2012年以来,安徽省的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比福建省高,说明福建省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比安徽省低。相比于这3个省,湖南省的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更低,并且在1.5%左右来回震荡,表明湖南省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最低。

2.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011-2015年福建、浙江、湖南和安徽省茶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如图2所示。

图2 2011-2015年福建、浙江、湖南和安徽省茶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是RCA =(Xat/ Xa) /( Xtw/ Xw),其中,Xat为a区域茶叶出口额,Xa为a区域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t为全球茶叶的出口额,Xw为全球所有商品的对外销售总额[7]。当RCA<0.8 时,出口竞争力较弱;当0.82.5时,出口竞争力很强[8]。根据图2显示,2011-2015年间,福建、浙江、湖南和安徽4省茶叶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2.5,表明这4个省的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很强。图2也表明,近5年的福建茶叶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浙江、安徽和湖南都小,并且在这5年间变化不大,说明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比其他3个省低。

2.3 贸易竞争指数

2011-2015年福建、浙江、湖南和安徽省茶叶贸易竞争指数如图3所示。

图3 2011-2015年福建、浙江、湖南和安徽省茶叶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的计算公式是TCI= ( X-M) /( X+ M),其中,X表示某地区茶叶出口总值,M表示某地区茶叶进口总值[9]。当X大于M时,说明该地区茶叶出口大于进口,TCI 为正值,具有出口竞争优势,TCI大,茶叶出口竞争力大。从图3可以看出,在2011-2015之间,浙江和湖南两省的茶叶进口数量很少,茶叶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99,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很强。安徽省茶叶进口数量也较少,其茶叶贸易竞争力指数在缓慢爬升,由2011年的0.84上升到2015年的0.95,但比浙江和湖南两省的小。福建茶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也在缓慢上升,在2011年只有0.78,到了2015年已经达到0.89,但明显低于其他3个省份,表明福建省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比较低。

总结以上分析,和浙江、安徽和湖南相比较,福建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均处在最后一位,表明福建省茶产业出口竞争力与浙江、安徽和湖南省的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尚有差距。

3 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省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3.1 资源要素

福建省境内山脉比较多,土地肥沃,气候条件较好,降雨量充足,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地方,现有红茶、绿茶和白茶等5个类型。据有关考查,福建人民在晋朝时开始生产茶叶[10],唐朝时,生产的茶叶在中国有一席之地,到现代,福建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区域。在漫长的种茶、采茶、制茶以及饮茶过程中,福建滋生了灿烂的丰富多彩且形式多样的茶文化。

福建茶叶的产学研结合比较好,在福建省内有两所大专院校和两所本科院校均开设茶学院,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层次的人才,两所本科院校都成立了茶叶研究所,并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内地方茶叶研究所联合,为茶叶的种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福建还拥有国家级茶叶质检中心,为茶叶监督抽查、质量仲裁以及检验等提供便利。

3.2 需求条件

我国是全球最先利用茶的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有喝茶的历史。直到现代,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如广东、浙江和福建等都保留喝茶的习俗,茶叶取代了咖啡等饮料,成了他们生活和商务谈判的常用饮品。以牛肉、羊肉为主食的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的人们为了帮助消化,也把茶叶作为常用饮品。现如今,我国大约有14亿人口,居世界第一位,人口众多,茶叶需求潜力很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喝茶人口达到4.7亿人,比去年上涨12%[11]。随着我国民众收入的提高和对更好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茶叶因其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预防癌症、降低血糖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12],自然会赢得更多民众的喜欢。

3.3 相关与支持产业

福建茶叶的上游产业包括茶叶的选种及育种、采摘技术和茶叶投入物等。福建茶叶的采摘技术运用情况不是很好,机械化程度低,采摘大部分靠人工,成本较大。为追求眼前的利益,部分农民和茶叶企业使用政府禁用的成本低、效果好、不容易降解的农药,造成福建茶叶的农药残留量一直比较高,既影响了茶叶的正常出口,也影响了茶叶在国内的销售。

福建茶叶的下游产业包括茶叶的深加工和营销等。福建茶叶的深加工企业较少,大部分深加工企业使用科技含量比较低的生产设备。茶食、茶点等销售范围小,延续性差。福建茶叶的营销情况有较大的优势,营销渠道建设比较完善,有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大型的茶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有茶叶企业在全国开立的茶叶专卖店,也有企业和农户在淘宝等开设的网络营销渠道,还有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国外设立的营销中心。

3.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近几年,随着福建茶叶销售收入的增加,在福建省各级政府扶持下,福建茶叶企业发展迅速。但从全局来看,福建茶叶生产大部分是以农户为主,规模化程度低。根据有关统计,福建从事茶叶相关行业的人员超过400万人[13]。2015年,福建省有各类茶叶企业1.6万家,荣获省级和国家级茶叶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只有58家和7家[14],其余大部分茶叶企业规模小,使用传统的茶叶加工技术,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企业竞争力较差。虽然福建有23个茶叶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但从全球来看,福建省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有限,和世界品牌立顿红茶的品牌效应相差甚远。

3.5 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福建茶产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一是市场需求大,“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很多国家民众喜欢喝茶,但其本国不生产茶叶,如俄罗斯、巴基斯坦等,生产茶叶的国家只有中国、越南和土耳其等6个国家[15];二是有利于福建茶叶文化推广,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茶文化将传遍全球;三是政策互通将消除贸易壁垒,我国将积极和沿线国家构建多层次政府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完善茶叶贸易保护措施,简化通关环节,进一步促进福建茶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3.6 政府作用

由于福建茶叶生产的分散性和较低的规模化水平,福建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福建省各级政府的支持。福建省各级政府历来重视、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茶叶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政策、技术等支持,为福建茶叶产业化、品牌化创造条件。同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提出:“从建设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服务保障和增强发展能力等6个方面提高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水平。”

福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悠久灿烂的茶叶文化加之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些因素增强了福建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但福建茶叶农药残留量较多、茶叶质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及品牌影响力小等因素,削弱了福建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4 提升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4.1 设立检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福建省政府应当在分析茶叶国际标准和主要茶叶进口国家茶叶标准的基础上,组织省内龙头企业和专家等,根据茶叶的不同种类,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衡量各类茶叶的标准。从茶叶的生产、加工等环节抓起,掌控产品质量。同时,采取以下4种措施提升茶叶质量: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强财政投入,帮助企业建设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二是在福建重点生产茶叶的区域,建立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引领广大茶农和茶叶企业进行高质量茶叶生产;三是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各级政府或者相关茶叶中介组织应制定一套茶叶投入物使用标准,对农药、化肥等进行区分管理,只允许使用符合标准的农药、化肥;四是加强培训,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各级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茶叶种植专家等深入各类茶叶企业、农村,对广大茶叶生产者进行培训,以提高茶叶生产水平。

4.2 扶持龙头企业,提升规模化水平

龙头企业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是福建茶叶企业迈向规模化、产业化的关键。福建省可以采取以下4种措施扶持一些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升福建茶叶规模化水平。一是政府继续在人才、税收和资金等方面扶持现有的茶叶龙头企业,让它们有更好的环境,能更好地发展壮大;二是福建省各级政府应当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茶叶企业进行行业整合,如通过股份制改革、资金收购等方式,整合一些具有竞争力的茶叶龙头企业;三是福建省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采用合资、独资等方式引入一些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四是改革现有的茶叶生产模式,鼓励有能力的茶叶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等的方式实施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4.3 依托茶叶区域品牌,打造福建茶叶国际品牌

国际品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让消费者信任,甚至愿意花费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福建省目前有两种类型的茶叶品牌,一种是区域品牌,如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等;另一种是茶叶企业的私有品牌,如武夷星源、八马、天福茗茶等。这两种类型的茶叶品牌都不是国际品牌,但从目前来看,福建茶叶区域品牌知名度大于福建茶叶私有品牌的知名度。福建大部分茶叶企业规模不大,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时间独自创建茶叶国际品牌。因此,福建茶叶企业可以采用“抱团”形式,借助茶叶区域品牌的“母品牌”,在国外开展营销活动,逐渐推广各自的茶叶品牌,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最终建立企业自己的国际品牌。

4.4 融入“一带一路”,开展国际营销

福建茶叶企业应该尽快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开展茶叶国际营销活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福建茶叶企业应加大市场调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消费者的构成、购买力和消费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对产品研究和开发,加工出适合这些国家消费者习惯的茶叶产品,如研发出欧美地区消费者喜欢的花果香味的拼配茶等。有条件和实力较强的茶叶企业,可以学习星巴克的经营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城市设立具有统一CI形象、VI视觉的茶叶营销中心,一边宣传展示具有福建特色的茶叶文化,一边推广销售本企业产品。由于跨境电商的便利性和成本较低的特点,福建中小茶叶企业应积极利用茶叶跨境电商模式,根据“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选择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与亚马逊等合作开旗舰店,或者建立网络商城开展茶叶跨境电商销售。

参考文献:

[1] 陈艳玲.清中期销英茶叶和茶具营销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2] 谢鸿泽.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5.

[3] 赵长和.中国和印度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1):83-84.

[4] 宋姗姗.云南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 彭继权.基于钻石模型的安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J].荆楚学刊,2015,16(2):65.

[6] 杨娜曼.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以湖南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6):132.

[7] 王莅横.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8] 许珊.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9] 刘滨,唐云平,叶永梅.江西省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15年的数据[J].新疆农垦经济,2017(2):45.

[10] 庄亚界,朱朝枝.基于农业文化资源挖掘的福建茶产业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2.

[11] 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茶世界,2016(4):25.

[12] 刘佳佳,李道和,谭昭辉.消费者茶叶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99.

[13] 秦明,王志刚.福建省茶业发展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4(9):50.

[14] 高峰.福建省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6(3):14.

[15] 陈富桥,姜仁华,姜爱芹,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市场开拓策略与建议[J].中国茶叶加工,2016(2):6-9.

猜你喜欢

福建省福建竞争力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日本竞争力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