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

2018-04-27李加明赵皓矾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蚌埠市居家养老

李加明,赵皓矾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1 相关研究及问题提出

2015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44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据抽样调查结果可知: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有4063万人,占老年人人口的18.3%;老龄服务发展不平衡,供求矛盾依然严峻*参见《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6年的深圳高峰论坛中的数据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失能率和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达50%和75%[1]。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收入的增加、疾病谱的变化、少子化的“421”家庭结构的出现等,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群的多元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若要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机制,就需要明确什么是“社区养老”。Adam Pavey、Demi Pstios认为,社区照顾服务由邻居、家人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顾与由慈善机构和私人机构等团体提供的正式照顾组成,正式照顾可以增加老人的归属感[2];周伟文等将社区养老分为保障助养、解难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参与社会和老年教育[3];田原结合日本社区养老的经验,得出我国社区养老应注重突出医疗保险、文化需求等方面[4]。在社区养老的供给方面,我国学者多数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注重社区养老的床位数等硬性条件。徐守勤认为,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存在医护资源匮乏、专业工作人员偏少等问题[5]。王艳芳等认为,现阶段对于社区建设的投资不足,主体过于单一,和居家养老服务资源脱轨严重[6]。目前学术界多关注于机构建设,片面强调建设养老机构的重要性,设立各种指标,过度关注指标评价,也多基于宏观层面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的性质、服务模式等。本文根据蚌埠市的实际情况,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认为保险可以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机制。

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2.1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的主要模式

在2016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定位了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各地根据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规划,主要推行了4种代表模式,即“9064”、“9073”、“9055”和“9643”。详情见表1。

表1 现阶段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2.2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推行的4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对比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误解“社区养老”。在当前推行的养老模式中,大部分都将“社区养老”看作一种同“机构养老”一样的独立的养老模式。然而,“社区养老”应该是以社区为提供养老服务的媒介,通过社区平台将专业性的养老服务和传统的居家养老结合起来的一种服务模式。

(2)忽略“居家养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是,现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社会普遍要求家庭子女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而对现阶段的“421”家庭结构不适合传统的居家养老的问题考虑不充分。这就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居家养老,而不是盲目要求建立社会养老机构。

(3)倾斜“机构养老”。在这3种模式中,政策和资金都大幅度地倾向于仅占3%至5%的“机构养老”,表现为:兴办养老机构,将机构的床位数、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等各种指标纳入政府的考核指标。为了达到指标要求,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的财政支出,这无疑加剧了财政负担。在政府财政无力支付的情况下,便吸引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而又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民企养老产业做规范约束,造成许多民企养老机构为了盈利而舍本逐末,从而偏离了为老年人群服务的首要目的。

3 蚌埠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特点分析

近年来,蚌埠市老年人口日益增加,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安徽省统计局《蚌埠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是61.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6.2%。根据国际上关于老龄化地区的评定指标来看,蚌埠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地区的范畴。笔者于2016年8月初在蚌埠市市区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54份,其中,60岁以上占63.63%,男性74人,女性80人,以此了解了蚌埠市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3.1 居家养老仍是首选

调查显示:49.35%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并认为是理想的养老状态,只有23.37%的老人愿意选择敬老院和社会举办的养老机构,这主要是和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关。老年人不愿意改变生活环境,认为敬老院、养老机构没有归属感,觉得养老机构不自由或担心养老机构的高费用。整体而言,居家养老仍是首选。

3.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严重

调查显示:74.93%的老人享受到子女对其的照顾,58.44%的老人有过“忘记吃药”的经历,19.48%的老人曾经有“摔倒在楼梯”的经历,12.99%的老人曾经非常明确地感到过孤独。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方面,63.64%的老人完全不了解,12.99%曾经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68.68%的老人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由此可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照料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传统的居家养老无法避免这些安全隐患。老年人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较急切,但是认知程度不够,甚至不了解,即使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相关居家养老服务,也无从下手。

3.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趋势显著

蚌埠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蚌埠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表2显示:59.74%的老人愿意购买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包括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等;74.03%的老人愿意购买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方面的服务,如身体检查、健康讲座、慢性疾病的护理和身体复健等; 50.65%的老人愿意购买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包括聊天解闷、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娱活动。由此可知,老年人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并能有尊严地养老,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满足“饭”和“床”的需要。此外,身体健康问题依然是老年人关注的焦点,这应该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出现的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增加以及老年人的健康风险意识的提高有关。

4 蚌埠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

蚌埠市“银发帮扶工程”如表3所示。

表3 蚌埠市“银发帮扶工程”简介

根据表3,“银发帮扶工程”存在的不足如下:

(1)覆盖范围小。“银发帮扶工程”面对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且有城市户口居住在城区的老人,这就没法让城市无业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更别提数量更大的持有农村户口的老人。

(2)服务内容单一,助老员专业化水平低。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多为简单的家政照料,对于需求量大的医疗照护看护等方面的护理基本没有涉及。由于该工程也要以解决特困家庭的“零就业”问题为原则,导致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3)资金来源有限。政府的资金投入受财政收入的限制,资金数量有限,必然导致没有办法建设相应的养老基础社区、购买相关的专业器材以及招募专业化的护理人员,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5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服务方式灵活、覆盖面广且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这也契合了我国老人“落叶归根”的心理和现实国情。发展“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 明确社区平台作用,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1)政府应改革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制度,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提高社区参与居家养老建设的积极性;(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社区居家养老主体方面的权责和职能加以确定;(3)社区自身要合理利用已有的资源,以其自身的平台功能为基础,开展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4)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利用多种机制分工,如日常照料等简单的家政服务要利用准市场机制,引入专业的家政公司;(5)对于居民需要的医疗康复方面的服务,利用行政机制和准市场机制,吸引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加入,进一步打造集医疗、养老于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中实现“医养结合”;(6)文化精神方面的服务也要利用准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根据社区自身辖区内的房屋资源,开设棋牌室、健身房、聊天室、休闲吧等准市场经营的场所,方便社区内的老人们消费,丰富文化生活;(7)社区里所有养老服务的提供者都要参与综合责任保险,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机制安全有序运行,进一步增强社区自身的“造血”功能。

5.2 借力“互联网+”,提供多元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特征,利用云计算,对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进行信息收集,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供给信息库,建立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实现数据共享;借助“互联网+”平台,切实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主体间的沟通和纽带作用,保障信息资源在各个主体间的公开性、实时性和有效性;借助移动互联网APP等应用及社区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5.3 引导多方主体参与,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保障

要建设可以满足多方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积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不同主体如企业、保险公司等的参与,可以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解决了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较少的问题。除了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打造社区自身的医疗照护队伍外,还可以与社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约,让社区里的老人在签约的医师和门诊处享受优先问诊、住院等服务,让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享受到专业的医疗照护。

参考文献:

[1] 常修泽. 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新方略: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J]. 改革与战略,2016(3):47-54.

[2] Adam Pavey,DemioPstsios. Formaland Inform Community Care to Older Adul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r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1999(3):120.

[3] 周伟文,严晓萍,赵巍,等. 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4):56-61.

[4] 田原.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发展观察,2012(5):24.

[5] 徐守勤. 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 社区医学杂志,2005(3):8.

[6] 王艳芳, 冯志涛.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影响因素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114-115.

猜你喜欢

蚌埠市居家养老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磬云岫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