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18-04-26林月燕

新一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实践初中语文

林月燕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习者而言,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和策略,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思维导图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运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做好阅读笔记,建构知识体系,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时,学生对阅读学习树立信心,会直接影响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新学习的知识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将新旧知识结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一、做好阅读笔记

思维导图是对思路的一种呈现,从里面可以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清晰反映问题之间的主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在阅读教学里,学生一边要阅读,一边还要做好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思考。所以,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有必要组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厘清时间线和事件发展进程,用“时间轴” 的方式记忆阅读材料重点,同时对自己的记忆进行自我检测,及时修正。从问题出发,从主题出发,关联相关的知识点,在层次上、结构上体现出来,便于课后的复习。

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我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二、建构知识体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是采用线性方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的。这有它的好处,也有不足。不足在于不能一眼看出这些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关系。而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尽管有线性的思路,但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上思考时,往往是网状关联在一起的。为适应大脑的思维模式, 有必要在整理语文阅读知识的时候,应用思维导图,充分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关联起来,存进大脑,即建立起知识网络体系出来。

例如,在《散步》教学中我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三、提高阅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语文学习重在平時的积累,因此,初中学生应该坚持每天阅读优秀的文章、名著,不仅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文章重在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层次结构,经过大量的积累,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现文章的层次结构,学生可以清晰地梳理文章大意,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并且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均得到提高。

例如,为了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大意,我在《春》教学中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个很实用的工具,但是在语文学科中并不是阅读任何文章都适用于思维导图。所以,教师对思维导图也不能过分依赖。只有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结构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配合参与教育改革,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合理应用现代技术和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经验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实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