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少先队员养成教育
2018-04-26陈建萍郑世瑞
陈建萍 郑世瑞
摘 要:少先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预备队,也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来说,少先队员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集体。但是,从现阶段的少先队管理工作中,我们看到,存在部分影响少先队成长的因素。基于此,笔者从自身少先队的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系统入队意识、丰富实践活动以及注重心理教育等,促进少先队员养成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其他少先队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员;养成;入队仪式
少先队的管理工作是集少先队员的综合发展为一体的教育管理形式,也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少先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开展少先队管理工作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促进少先队管理工作优化的机遇。那么如何基于当前农村小学少先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導,实现少先队员的有效成长呢?
一、系统入队仪式,提高学生使命
在目前的少先队员教育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管理人员没有真正地理解少先队活动的作用,让少先队的工作流于形式,从而将这些少先队的入队仪式模式化,丧失对少先队员使命意识的培养。而随着党和国家对少先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化的教育工作缺陷也暴露出来,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系统化入队意识,让少先队员在参与入队意识的同时,就感受其中的使命意识,从而养成少年先锋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具体的入队仪式中,先由老队员进行升国旗的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国旗下感受到入队仪式的严肃,意识到少先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辟护下存在的,是为中国人民而存在的,从而在仪式开始的初期,就形成使命意识;之后,全体少先队员立正,迎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敬少先队队礼,引导少先队员在少先队队旗徐徐升起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紧接着,少先队员进行红领巾的佩戴,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组织新入队的少先队成员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宣誓,使新少先队成员在“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成员。……”的誓言下,进一步深化少先队的责任,感知少先队员的使命意识;随后,由老队员向新队员进行献词,从而引导新入队少先队员在老队员的献词中,感受到少先队所承担的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加强使命意识。
显然,在开展少先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化入队仪式,使新入队的学生在严格的入队仪式中,逐步感受到其中的庄严肃穆,深化自身对使命意识的认知,促进新少先队员的养成。
二、丰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内涵
从当前少先队的工作日常中可以看到,相对于更能直观影响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言,辅导员更多地是采用宣讲、室内理论教育等形式对少先队员进行养成教育,这样只能让少先队员的意识和思想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难对少先队的义务和责任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也不能更进一步地体会少先队成立的意义。因此,辅导员可以让少先队员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亲身经历的行为,体会少先队的职责,从而深入对少先队的作风理解。
例如,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也就是10月13日的时候,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以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感受少先队成立的内涵,从而深化自己的理解。辅导员可以带领少先队开展“少先队员手拉手”的主题活动,让少先队员与留守儿童“手拉手”,从而使留守儿童感受少先队的温暖;辅导员还可以带领少先队与优秀党员“手拉手”,使少先队能够将榜样的力量铭记于心;再有,辅导员也可以让少先队与农村的孤寡老人“手拉手”,从而让少先队在送去关怀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自身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自身的认知。
不难看出,在对少先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学生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践行少先队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强化自身的直观感受,深入理解少先队勇敢、团结的作风。
三、注重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先队队员,在心智上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辅导员等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少先队队员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讲道德 树新风”的活动中,为了让少先队员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辅导员可以让少先队队员进行征文评比,让他们将自己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遵守纪律,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进行宣扬,同时促进自身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
不难看出,在对少先队进行实践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能够以征文等活动,让少先队在撰写的过程中,感受正确的向导,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对少先对队员进行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当针对少先队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有效的活动设计,逐步形成一整套促进少先队养成的教育模式,从而引导少先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捷.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小学少先队工作研究[D].呼和高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张永住.试论加强小学少先队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