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集体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2018-04-26路璐
路璐
摘 要:班集体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形成具有“和谐、进取、团结、正直、向上”班风以及“比、学、赶、帮、超”学风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优化发展,与班级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将学生参与与班主任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结合,已成为班集体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发挥班集体作用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班集体;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管理策略
班级授课形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需发挥自身指导作用,采取有效的策略与学生主体共同建立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班集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在经验总结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明確认知班集体重要性,树立班集体管理意识
“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班集体不仅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的任务,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中重要武器。众所周知,班级授课制度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教学手段,班级作为基础教学组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由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拥有不同生活背景与经历的学生以及班主任共同组成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学习、个性发展、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的基本条件与基础环境。可以说,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自律、自强、自信、合作、荣誉、责任等意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机交往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因此,强化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在接手班级后,需明确认知班集体重要性,树立班集体管理意识,引导学生共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班集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创设科学管理目标
班集体是由班级所有学生以及班主任共同组成的,由于班级学生属于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所经历的成长环境、生长经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个性也各有千秋。在新建班集体中,学生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对新环境、新同学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不适应性。因此,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是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接触、沟通、磨合、内化中得以形成的。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应尽快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可,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例如,班主任通过实践调查,与学生以前的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相互沟通中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掌握。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采用有效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对话”,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学生个性特点,心理期望具有全面的了解与准确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建科学管理目标,建立良好班级氛围。如通过“欢迎新同学”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促进彼此之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组织团体活动,如足球赛、拔河、小组白板布置等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使学生认知到集体的重要性,在集体活动中放松自我,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并从不同层面满足学生心理期望。
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提升学生集体意识
一个班风正、学风佳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具备完善而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学生行为的约束、引导与管理。例如,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时,班主任应注重“以人为本”、“公正、公平、公开”等原则的有效落实,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集体制度制定中,悉心听取学生意见,从而保证班级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使学生对班级各项制度具有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其次,保证所指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明确性、简明性、指向性、严禁性、全面性。通过建立《班委会责任》、《班委责任》(包括学委、体委、组织委员等等)、《班级干部选拔制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等责任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明确各班级干部成员班级职责,提升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水平。此外,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注重德育、美育、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通过建立“班级文明条例”,在“做人要和谐、做人要团结、做人要进取、做人要正直、做人要向上”的要求下,形成“和谐、进取、团结、正直、向上”的班风;通过制定“比、学、赶、帮、超”的班级奋斗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形成良好班集体学习氛围;通过建立班号、班徽、班歌,提升学生班级凝聚力、向心力,打造班级文化、建立班级品牌形象,提升学生荣誉感,树立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主体成员,应发挥自身主体意识,在“自我管理”理念下,与班主任共同建设和谐、文明、向上、团结的班集体。例如,通过构建班干部队伍,发挥学生榜样作用,实现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在能力测试、民主选举中选拔班委会成员,并充分发挥班委会成员榜样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此同时,班主任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班集体学生管理框架,充分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参与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提升学生班级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基于学生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负担,使班主任成为班级的一员,更好的对班级学生进行引导,还能够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与解决,实现班主任指挥者、引导者、协调者、推进者角色的有效转变。
五、注重家园共育,创新考核与批判方式
班集体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它有时不仅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合作,也需要学生家长的有效参与才能形成,并发挥自身最大价值与功能。对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认知到“家园共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推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例如,班主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像微信、腾讯QQ、校园网等平台建立沟通机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明确家长对班集体的期望与目标,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管理方案。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研讨会,让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宗旨、班级发展情况、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具有明确的认知,悉心听取家长建议,促进家长在班集体建设中的积极参与性,并将家长的综合意见列为班级管理考核内容中。与此同时,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通过与家长的协调合作,对学生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纠正方案,避免因批判过激而为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打击学生自信心甚至使个别学生出现叛逆行为。
总而言之,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要想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需班级学生参与和班主任管理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对此,班主任在明确认知班集体重要性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班集体建设,从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班风正、学风佳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朱水强.善用多种好资源力创良好班集体[J].华夏教师,2016,05:88-89.
[2]刘敏慧.共享发展理念下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0:92-95.
[3]李美阳.发挥学生主动性,科学地创建班集体[J].中外企业家,2016,29:14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