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班班通设备应用能力的策略
2018-04-26刘鹏林
刘鹏林
摘 要:“班班通”作为一种帮助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硬件设施正在被广泛使用,但现实普及中却存在各种问题制约这一优秀的资源分配措施,只有明确其意义作用,转变主体思想观念,才能顺利推行,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班班通;应用;策略
从铁犁牛耕到生产机械化;从工人纺织到机器自动化;从汗牛充栋到人工智能,在洪流历史中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各个层面各个行业也都有不同的变化,包括教育事业因技术而迎来的蜕变。把信息技术融进教育事业已不是个新的课题,无论是最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深有体会。技术还不算发达时使用的教具是黑板粉笔,后来出现了笨重的幻灯片机和幕布,再后来又出现了投影电视机,直到现在基本上每个班级的黑板后边都藏着一块数字化可手写的显示屏,每个老师手里也都拿着一台平板用来隔空指导。这是新技术带给教育的改变,这些都是好的影响,但是如果身为教学工作者的教师不会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又会如何呢?可想而知,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会因此降低,这里并不是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问题,而是在强调技术带来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试问老师空口白牙描绘一幅画让学生想象效果更好,还是直接放映屏幕,带领同学们直观感受效果更佳呢?由此可见,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设备的重要性。此文主要以班班通为例,谈教师提升此种能力的策略。
一、何谓班班通
“班班通”是融合了网络基础设施、教育教学相关整合等内容的网络信息工程。指学校里每一个班级都具备与外界不同层次进行沟通、资源获取、利用信息和终端显示的条件环境,以此来实现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的有效互动与整合,使二者完美融合,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变革,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十二五期间刘延东副总理曾言: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围绕班班通资源平台,依托云平台的优势将优质资源和教学应用引入课堂。用班班通带动“校校通”,以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推动“网络学习人人通”。班班通又是如何做到“通”的?
首先,“通”硬件设施,每个班级都需要配备一定程度数量的信息化设备与相关的网络设施。其次,是“通”资源,硬件环境建设良好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协调的教学资源。最后,为“通”方法,就是利用信息化资源的软件环境部融合硬件设备进行教学活动。
二、应用策略
班班通的意义已不言自明,硬件设施软件设备都是客观的条件,在同等条件下是不会出现大的差异的,那又是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呢?自然是实时教学的教师,如上文所言,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大变量,保证教师的教学操作水平,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班班通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班班通设备的应用水平是这场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
(一)效率应用。在飞速发展的当下,“效率”一词已经成为对每个人的要求,高效更是最佳的工作状态,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很多学校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原因在于很多老教师或学校管理者对于新设备的认同度不高,亦或是不愿学习新设备的使用。这就直接导致优质的教育資源闲置甚至浪费,这些都是对于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所以应该要求学校的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要求教师群体加强对新技术的认识,加快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提高班班通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好“班班通”的应用功力。
现代教育水平节奏加快,学生课业繁重,如何提升40分钟的课堂效率是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应以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1]。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更直观的体味学习内容,节省出的板书时间也可以留给学生消化新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此次教学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广泛应用。“班班通”设备的广泛应用有两个层面:一是广泛区域内使用;二是广泛领域内使用。就第一层意义而言,其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优质多样的资源,而且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对于缺乏音体美教育的偏远山区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但可以让孩子们有书读,还能够让他们读好书,因此,应加大投入力度,发展山区农村班班通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人才的配备。此外“班班通”不仅仅要在应用在日常教学课堂中,还应用在科技创新、班会举办、教师培训、成绩评定等多个方面。具体说来,开展一次有特色生动的班会,可以使用安全教育平台来教授学生相关知识,甘肃省基础资源网与学生交流优秀作文,平台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虚拟实验开展教学活动,用酷我音乐播放音乐陶冶情操……这样做既易激发学生兴趣,也利于学生集中注意获取知识,突出学习主体地位[2]。
不论如何详尽的计划和周密的部署,都无法离开实施者的影响。信息技术人才是基层教育必不可少的资源,有了好的设备还需专业人才去维护与使用,因此教师不应一叶障目,鼠目寸光,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习新知,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回应新时代的号召。
参考文献:
[1]高海娣.“班班通”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45):49.
[2]张有成,李当智,刘旭尧等.《民族地区基于宽带项目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研究报告[R].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