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岩村的“革命妈妈”

2018-04-26子君

党员文摘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岩村丹霞特务

子君

人物档案:饶国模:1895年生于四川大足县(现重庆市大足区)农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2年,饶国模随夫携子到重庆,因不愿在家当官太太而创办三友实业社,成为重庆著名的实业家。1930年,她买下郊外红岩嘴的土地开办农场。1939年,她将红岩村的房屋提供给八路军办事处,为掩护党的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是饶国模的外孙女夏丹霞对外婆的深情回忆。

1941-1942年,由于日伪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之华北各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延安的物质极为匮乏。在1942年12月的寒冬中,夏丹霞降生了。而1938年来到延安鲁艺大学教书的母亲夏静一直忙于工作,父亲也无法分身,小丹霞无人照顾也无法保障基本的给养。1944年春,董必武即将赴重庆开会时,周恩来嘱咐他:“赶紧将夏静同志的女儿带到刘老太太(注:指夏丹霞的外婆饶国模,因其夫姓刘,故如此称呼)身边去。”就这样,在周副主席的关怀下,1岁零4个月的夏丹霞来到了山城,来到了外婆饶国模的身边。

“双面”外婆

外人眼中的饶国模不过是红岩村的女主人,然而与之如影相随的日日夜夜里,夏丹霞开始触及外婆不一样的人生。

红岩村(即红岩嘴)坐落在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大有农场内,背靠虎头岩平顶山。夏丹霞来到外婆身边时,大有农场已是花果满山、芳香馥郁了。而于她印象颇深的,便是门坊内不远处矗立着一棵占据了独特地理位置的黄葛树——其右侧道路向上通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左边则向下通往国民党的国民参政会大楼,“阴阳树”由此得名。

当年,就在这棵黄葛树附近设有一间茅草房,名为卖洋火和水果的商摊,夏丹霞后来才知道,实际上这是用来为白色恐怖中初来红岩村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指路的,这可是细心的外婆特意安排的。

待丹霞稍稍懂事,外婆便告诉她,“上面的人”是“好人”,他们是在工作,但绝不能对外张扬,特别不能让“下面的人”知道。小丹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时,丹霞还瞒着外婆偷看上面那些好人的神秘工作。

“神秘”实为当时情势所逼。国民党的大小特务遍布山城,所驻红岩村的8年间,八路军办事处与中共南方局便置身如此险境。办事处的西边山上,为宋子文的公馆,有全套的特务机构;山下则是国民参政会的大楼,当时参政会主席王世杰的公馆就在那里。從办事处大门口到公路的500多米,整段路布满了特务流动哨。碉堡式岗楼里机枪时时瞄准了外婆的楼房。还有一些声称“查户口”“查电线”的凶汉肆意闯入搜查。

身处如此氛围,渐渐地,夏丹霞才从外婆的只言片语中得知这些好人的来历,也体味到外婆对他们的特别情意。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9年机房街70号被日军炸毁。经过认真的勘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决定就在置身郊外、山木隐蔽的大有农场内安营扎寨,租用外婆当时正在修建的两层楼作为公开对外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新址,南方局秘设其中。外婆不仅欣然延纳,还同意负责将其改建为三层。

之后,钱之光等同志专门给外婆拿来了大洋作为房租,毕竟办事处有几十号人,而当时的粮食还非常紧缺。外婆立即摆摆手,说:“我不收你们的钱,快、快拿回去。”指指下面说,“我就收下面那些人的。”

就这样,共产党在这里8年的租金,外婆从未收取过一分。

不仅如此,果园丰收时节,外婆会给他们送去最好的蔬果、大米以及做好的饭菜。每逢佳节,外婆还会邀请周恩来、董必武、钱之光等同志一道就餐品茗。

而坏人呢,就是那些“住在下面的”人。

对于这些坏人,外婆总是“谎言”不断——

为了加强监视,国民党参政会的王世杰曾经满脸热情地对外婆说:“刘太太,我将你家三个小孩送去美国读书深造如何啊?”外婆早已心中有数,一边敷衍说孩子们有想法自己管不了,拒绝了“好意”,一边则暗中安排夏丹霞的母亲、大舅和二舅到延安学习和参加革命工作。

有时候,官太太、国民党特务发现管家何六爷往三楼提物端饭,便会有意无意地询问:“这三楼是用来干什么的啊?”何六爷不忘外婆平日叮嘱,很自然地笑答:“放杂物而已,上面的工人也要吃东西嘛。”这样,对方才没有继续追问。

1949年解放前夕,重庆成为国民党溃逃时负隅顽抗的最后窝巢,他们有计划地布置了潜伏和破坏,对党的地下组织肆意破坏,四处追捕和疯狂杀害革命志士,当然,饶国模家也没放过。“他们经常前来翻找,骚扰不断。外婆就时常嘱咐大家尽量少搭理,并坚决不予他们需要的东西。”

由于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鉴于小丹霞的安全考虑,外婆便带着她东藏西躲,从南泉到铜梁老家.直至山城解放。解放初期,那些散乱潜伏的反动特务还多次劝外婆离开红岩村,诽谤共产党“财产都会被没收的”,云云。外婆却漠然置之:“没什么,要收就收嘛。”执意不走。

外婆的信念

在夏丹霞的成长路上,少不了外婆的谆谆教导,那自然也是外婆的人生感念。夏丹霞记得解放后的一个夜晚,外婆娴熟地在火盆上打一个鸡蛋,对端坐在一旁的小丹霞轻声说道:“要知道,这做人并不简单,人的一生可要经过很多坎坷的事情。现在解放了,但革命那会儿是相当不容易的。你看,你和我到南泉、铜梁去躲难,是因为国民党要抓我。那为什么要抓我呢,是因为我跟着共产党走。我跟周恩来他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胜读十年书啊!而那些坏人让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解放时跑得这么快,还杀害了那么多人!我们要过新生活,就只有靠共产党……”此时7岁的丹霞已明事理,她几乎读懂了外婆的心思,认真地点点头。她看见外婆那厚厚的镜片后面,眼眸中闪动着笃然的光韵。

这熟悉的光韵,使夏丹霞不禁想起了1948年春的那一天,生机萌动,阳光明媚,一如当时外婆的神情。这天的外婆看起来特别的神秘,她告诉丹霞要去曾家岩的某个地方。

带着满脸疑惑的丹霞,外婆搭上了人力黄包车,然而在路上,黄包车突然间一个急刹,被车夫往后一掀翻倒在地,一老一小被摔到了路边,而那车夫却逃之夭夭。

丹霞被吓坏了,但除了几处小小的擦伤并无大碍。不过外婆的右手摔折骨裂了,脚也崴伤了。“当时小小年纪的我根本不知道这里究竟有什么玄机,直到长大一点才恍然大悟。”黄包车忽然掀翻并非意外,而是特务事先预谋阻止外婆当天所行。

包扎完毕,顾不得手腕的疼痛和缠裹纱布的不适,外婆仍旧执意前行。丹霞后来才知道,外婆这天其实是准备前去参加加入共产党的宣誓大会,但终究由于其介绍人被捕牺牲而未能与党组织正式接上联系,入党一事也暂时搁置了。但这些都无法挫消她跟着党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心愿。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尽管国民党特务多加阻挠,外婆时时牢记周恩来告诉她的“党早已把你当作自己人”这句话,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临近解放,国民党溃逃前杀害了许多革命同志。那段时间,夏丹霞发现红岩村的托儿所里来了不少小孩。这个托儿所本是为了解决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邓颖超同志找外婆幫忙建起来的。当时外婆二话没说,立即腾出办事处大楼西边山坡上的几间平房为其所用。但一时间房屋竟快满员了,丹霞对此非常不解,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啊?外婆神色凝重地解释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被坏人杀害了,现在成了孤儿,是无家可归的娃儿了。”为此,外婆花钱请人来专门照顾他们。

南方局和办事处搬走后,红岩村迎来了“新客人”——陶行知的育才学校,外婆又办起了红岩小学。她安排了一些地下党组织介绍来的党员同志担任教师,专门招收一些进步人士的子弟。此外,外婆还将家里值钱的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结婚饰品,以及农场里能换钱的作物等都换作钱物,以帮助共产党人“尽量少一些牺牲,早一日实现解放中国的革命事业”。

解放后,外婆决定向党组织和国家捐出八路军办事处、农场等财产,并奔波于各项事务,继续坚持为党的建设事业尽心尽力……

丹霞初三即将毕业之时,外婆病了。外婆在北京住院期间,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钱之光等领导人除了亲身前往探视外,还时常派工作人员看望。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得这份情意愈加深醇。

1960年6月14日,外婆离世了。遵照她最后的遗愿,其骨灰被送回重庆红岩村安葬。

1985年,邓颖超重返红岩时深情地说:“没有饶国模,我们哪来的红岩哟!”

如今的红岩村,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和饶国模旧居也保留了下来,迎接着前来观瞻与踏寻的人们。

(刘名远荐自《红岩春秋》)

猜你喜欢

红岩村丹霞特务
初见丹霞·黄河之水
A New Bamboo Variety from Danxia Mountain and Morphological Supplement to 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从卖柿子到卖“生态”
——“柿乡”红岩新变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广西恭城红岩村农家旅馆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从红岩村“美丽乡村”创建史探索桂林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AB换数
郭沫若巧戏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