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岩村“美丽乡村”创建史探索桂林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2018-05-14曾杰
曾杰
[摘要]十几年前,红岩村还是一个普通小山村。10多年来,红岩村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优势打造“美丽乡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CCTV十大魅力乡村绿色家园。透视红岩村“美丽乡村”创建史,探索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关键词]红岩村;美丽乡村;探索;休闲农业旅游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桂林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传承丰富,自古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市的旅游业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桂林市正式吹响了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集结号。在创建“美丽乡村”的同时,依托桂林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 红岩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形成发展与创建
模式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休闲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休闲农业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意识。
红岩村是一个瑶族自然村,距县城15km,交通便利,全村103户共408人,耕地面积86.67hm2。在政府的引导下,以种植恭城月柿为主导产业并从中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响应政府建设富裕生态家园新村的号召,将原有村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思路统一规划建设现在展现的80多栋整齐漂亮别具特色的独立红岩新小别墅村。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的建设方式,全村建成。此后还陆续建成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大型停车场、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旅游登山等公共设施。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初具雏形:村庄依山傍水,群山环抱中矗立着一栋栋崭新农家小别墅,村前是万亩月柿观赏园(与毗邻的莲花村连接一起),村后是青翠葱茏的马头山,村中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潺潺而过,房前屋后有特色菜园、果园、绿化带、生态鱼池,加上独特的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亭等,景观相互辉映。
每年秋冬季节,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柿林、一树树红彤彤的柿子吸引着全国各地商家采购,同时人们还口口相传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越来越多的人们慕名而来观赏。村里有人大胆提议:既然月柿不仅可以吃,还可以观赏,我们何不让月柿多功能化,拓宽到旅游环节呢?这个想法一经提出,村民们一拍即合。在得到上级政府肯定后,红岩村村委发动村民以2000元为一股,自愿集资组建起红岩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短短几个月,村民就筹集资金42万元,参与农户达48户。在村委带领下,全村走上了一条集月柿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一条龙发展的致富之路。如今,每天都有自发或随旅游公司组团到该村观光的游客,更有不少散户、“驴友”在村民的“农家乐”旅馆一住就是几天,吃农家饭菜,请村民当导游摄影采风,还有人特地赶来拍婚纱照。红岩村已经成为美化环境、美丽乡村、生态富民的典型样板村,多年来,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2006CCTV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绿色家园奖、中国村庄名片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十几项荣誉称号。
2 红岩村创建美丽乡村的措施
2.1 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
该村风景秀丽,依山傍水,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走进红岩新村,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画卷中,明净峻朗的山、丰润秀丽的水,一座独具特色的乡村别墅点缀在青山绿水、红花绿叶之间。景区内,美丽清澈的平江河从村中流过,河畔翠竹林立,杨柳飘逸,周边五座山峰神态各异,呈五马归巢之势。特别是村前有名的万亩月柿观赏园,每逢金秋时节,枝头金色的柿子硕果累累,似一片彩霞映红了天际,地上黄澄澄的柿叶象铺满金色的地毯。在这醉人的田园风光里,无论是河边垂钓、田间耕耘、园中摘果、水里游乐、山上观景、树下对歌或是与家人亲手制作原汁原味的农家饭、与友人散步于湖光山色中,都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2.2 以主导产业为支撑
2004年,该村成立了月柿协会,协会主要负责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月柿加工、包装、销售等服务,依靠科技,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使该村形成月柿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格局。2003年恭城月柿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茶江牌”恭城月柿(柿饼)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08年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标准化月柿栽培技术后,红岩村的月柿果型美观,色泽鲜艳,个大皮薄,脆柿味甜可口,冻柿清香甜蜜,柿饼甘柔如饴,清甜芳香,柿叶茶更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茶。柿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柿饼还远销韩国、东南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月柿协会还在村里建立脆柿廠,负责收购、加工、销售月柿,辐射带动周边月柿种植,把月柿系列深加工做强做大,据统计,该月柿常年加工月柿1500万kg,总产值达7500万元。
2004年该村同时成立红岩村旅游协会,开始举办“月柿节”,随后又组建红岩村旅游有限公司,与县旅游开发中心联合开发,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旅游项目:明星演唱会、柿子大战、篝火晚会、竹排游玩、摄影大赛、果园采摘等。据统计,2012年红岩村累计接待游客26.3万人次,休闲农业产值达2780万元,村集体收入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其中旅游、餐饮、住宿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自2003年首届月柿节以来,红岩村共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村民把自家的小别墅装修配套成标准客房300多间,农家乐餐馆近50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2.3 以基层组织为保障
红岩村以支部为核心,组建了村民理事会、水果销售协会、生态旅游协会、村治安联防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对全村事务实行公开民主管理。全村治安良好有序,村民相互关爱,尊老爱幼,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民俗蔚然成风。多年来红岩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自治区、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4 以夯实公益设施为手段
红岩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清洁美化家园。硬化完成村屯四通八达的道路,陆续建成80多栋崭新的别墅;2007年投资105万元建设施污水处理厂,彻底消除了房前屋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60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同时该村集体修建了文化科技培训大楼、大型会议室、停车场、篮球场以及瑶寨风雨桥等一批公共设施及休闲旅游设施。全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家园美丽,到此观赏的游客都由衷赞叹:农村不比城市差!
3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当今全球性的“朝阳产业”。桂林作为全国旅游的风向标,看准了这一在全球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把它作为旅游发展的新支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创建美丽乡村的切入点。多年来,桂林市通过积极引导,把旅游业与农村、农业不断融合,拓展农业功能,丰富旅游业内涵,带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通过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参加全国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中国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定等一系列创建升级、评比活动,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迅速推向快车道。
目前,桂林市休闲农业景点景区总数、接待人数、总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阳朔、恭城、灌阳、灵川、龙胜、荔浦等6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6个;三星级以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8个,在广西独占鳌头。2015年接待游客约1600万人次,休闲农业总收入达200亿元,休闲人次年均增长在20%以上。
桂林市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提高了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对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4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机遇与前景
4.1 良好的历史契机
桂林市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有利时机。一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希望在假日里到郊区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改变环境,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恢复精力和体力,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渴望到农村亲近大自然、体验农村生活,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二是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多样化、个性化消费不断增长。城市居民随着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会追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外出休闲旅游成为人们向往的消费方式之一。另外,城市在岗人员每年有法定节假日(包括双休日)114天甚至更多,退休人员赋闲在家,私人汽车快速增加和交通条件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市民外出旅游的机会。四是广大农村具有优美的农业自然环境,美好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的农家生活,这些都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从城乡发展的时机来看,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时期,城市各行各业都在支援农业、支持农村发展,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休闲农业、创建“美丽乡村”也是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是历史发展趋势。六是政策引导力度加大。桂林市在全面分析全市农业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了《桂林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把全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一核三带四园”,线路设计以“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为主题,努力打造以“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要内容的26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为桂林市今后发展休闲农业指明了方向。同时,桂林市农业局和旅游局签订了《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对进一步打造桂林市休闲农业品牌、促进桂林市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也标志着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可以预见,桂林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将进入到一个良性互动、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4.2 优越的自然资源
桂林是一个旅游大市,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市,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是自然景观优美、类型丰富多样;二是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种多样,特色农业优势显著;三是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丰富;四是农村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农家生活富有乡土特色。
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桂林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桂林必将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市。桂林要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不可或缺的发展项目。
5 发展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考与建议
5.1 加强政府引导
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拓展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涉及发改、财政、旅游、文化、交通、国土、环保、税务、工商、畜牧、林业、新农办等多个部门,建议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同时,政府要出台操作性强、内容具体的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及私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休闲农业建设,形成全民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良好氛围。
5.2 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桂林市休闲农业的投入主体大都为农民或企业,缺乏政府财政支持,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资金不足,很多有创意、有前景的生态旅游项目无法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休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影响到休闲农业的发展,影響到休闲农业的品牌创建。建议政府加大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投入,在预算内每年安排一定财政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
5.3 完善基础设施
桂林市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安全、消防、应急、医疗、食宿等设备简陋,有的景点、景区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造成接待能力低、游客“回头率”低。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配套,以促进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上水平、上档次,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游客“回头率”。
[参考文献]
[1] 史亚军,秦远好.休闲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28(4):64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