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云南历史文化资源能够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原因探析
2018-04-26杨光尧杨培
杨光尧 杨培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云南历史文化资源,能为《纲要》教学提供丰富形象的素材,增强课堂吸引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云南历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实效性
《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当下,学生如何明辨是非,正确的认识历史,从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纲要》课所要完成的目标。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底蕴,是地方的一种文化软实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素材,在“纲要”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山学院开设的《纲要》课程,和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每学期只设置36学时,但是要完成近代以来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教授,时间紧,任务重,为何还要将云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呢?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云南近代以来扮演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保山学院地处滇西,学生大多数来自云南各地州,只介绍保山本地的历史文化,未免太单一,有时无法引起学生共鸣,但是放眼云南的话,历史文化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云南成为了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辛亥革命时期,为了响应革命党的号召,云南革命党人发动了滇南起义、重九起义和腾越起义,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称帝,云南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率先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为捍卫民主制度作出了表率。民国时期,云南工业大力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云南具有着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滇越铁路修筑以来,极大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云南同外界的联系,云南此时具有了重要国际战略通道的作用。昆明在滇越铁路全线修通后,“交通便利,为各路之交汇点;贸易腹地广大,为货物集散中心,金融、通讯等商业机构健全,生产消费均居全省之首。”云南的商业中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使得昆明一跃成为了抗战的后方重镇。这就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素材,只要将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提高《纲要》教学时效性。
二、能提供丰富形象的素材,增强课堂吸引力
“纲要”教材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整体概括和宏观叙述,很难兼顾到各个地方的自身特色和个性差异。如果不将云南的地方历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单纯地进行历史事件的梳理和理论的阐述,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对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无法感同身受,没有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也是当前《纲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结合云南历史文化资源来进行《纲要》教学的话,利用其“近、亲、熟”的特点,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很多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自己的家乡,和当地的历史人物容易产生亲近感,学生会自觉地去查阅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将地方历史融入“纲要”教学中,能够赋予该课程浓厚的本土气息,为大学生塑造出直观、生动的历史形象,“从而使教材中抽象、固化的历史事物变得立体和丰满,使脸谱化的历史人物变得棱角分明、有血有肉。这些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资源,空间距离短,时间距离近,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丰富对历史事物的认知,也对“纲要”教材起到很好地补充和佐证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本“活教材”,让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历史的痕迹,从而自觉地去探索历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纲要》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
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志乘为一县之书,即一国之史也。”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与国情,是纲要课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地方史虽然有地域上的局限,但它是组成国家历史的重要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本身就是由无数的地方史组合联系起来的,了解地方史和乡情是了解国史与国情的前提与基础,是深入了解国史国情的重要途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在教学中将地方史和乡情引入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在整体把握《纲要》课程主线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云南历史,然后将学生自己家乡小历史,置于国家大历史进程中,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云南在全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学习近代云南的历史,有助于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整部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对国史国情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保山学院的学生除了少数来自省外,大多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州,生源相对集中,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大多都会留在省内,在《纲要》教学中引入云南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不无裨益。
综上所述,将云南的地方历史资源与《纲要》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增强保山学院《纲要》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无定法,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教学模式,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都应该被吸纳到《纲要》教学当中,以便更好地实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福明.近代云南区域市场研究,载彭泽益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438.
[2]余安龙.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探究[J].教育评论,2017(11):133.
[3]来新夏.当代学者文史丛谈·依然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28.
作者简介:杨光尧(1989-),男,云南保山人,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保山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項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B005JGY)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