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音乐综合性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8-04-26伍超维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效规范新课标

摘要:在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更加系统和规范了,而音乐教学方面,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言,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在平时的课堂中找到了一些适合学生的较为规范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浅析与研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综合性课堂;规范;实效

随着中小学音乐美育被列入国家方针。音乐也开始逐步被教育行列重视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新课标也在不断地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由单一的学习歌曲到课堂乐器打击伴奏、课堂即兴创编等综合性课堂,从动“嘴”到动手,老师不断引导与激发,从而激起对音乐课的无限兴趣。

一、 复习旧知,渗透新知,提取重难点

万事开头难,通过五年的教学,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有多深重了,大多数学生的记忆就好像鱼的记忆一样短暂,上一节课学的好好的,到了下一堂课就全部忘记了,所以在开始新课之前,一定要对旧知进行复习,然后与此同时还不能忘记渗透新知,将新课当中的重难点提炼出来,单独板书,让学生进行有效地练习,通过点节奏、读节奏、划节奏、拍节奏等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回忆旧知和记忆新知。

一堂课,如果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课,那么你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这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在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背景下提倡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学的时间,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二年级上册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的节奏教学,因为学生对每个节奏型都比较了解,所以计入一些趣味性的对唱节奏教学:×× ×× | ×× ××× | ×× ××× | ×× ×‖(1.2组读二八,3.4组就快速接ti ti),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最后,加上打击乐铃鼓边读边拍节奏,很快整首歌曲的节奏都能流利地点读下来,还能做到像小老师一样互相检验对方。接着在学唱歌曲前,由于已对歌曲的重难点进行过单独的练习与分析,所以笔者进行了一个小挑战,尝试把平时的教师教唱改为学生自主学唱,学生通过聆听和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等方式,歌曲旋律已游荡于耳边,此时再引导学生跟着钢琴唱一遍,基本哼唱歌曲就没有问题了,然后以对唱齐唱以及竞赛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演唱情况,还帮助了不太会唱的同学提高注意力跟着唱,这种方法虽然在课堂中会闹出很多的笑点,但学生很喜欢,所以进步都很快。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自学歌唱能力越来越强了,分析歌曲的难点、寻找相同相似乐句和学唱歌曲的简易方法,过程中不但降低了歌曲的难度,也增强了自主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 音乐审美为主导,视听结合

音乐教会我们如何去审美,在课堂中我们除了教学生学唱歌曲,更应该教学生如何用“美”的形式去演唱歌曲。学生在学会审美的同时也会去模仿“美”的声音。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教学,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们演唱的自信心,使其享受到音乐之美的愉悦……”

在经历了五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笔者不断地反思与研究,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生硬地唱熟歌曲,并没有赋予美的情感去演唱歌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多方调查与询问,笔者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反思,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对后来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对的改正,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第一课《茉莉花》,因为教材安排有几种不同地方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初衷是想让学生通过聆听与演唱,熟悉中国民族并喜爱民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这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理念“弘扬民族音乐”的再一次体现,可是在本人的实际课堂中,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听到民族方言歌曲,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去笑,更别说带着情感去演唱,每次播放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版的《茉莉花》时,学生就全部笑开锅了,根本无心继续学习,整个课堂都呈现在讥笑中,无法集中,更无法继续教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改变了聆听的方式,以审美为主视听为辅,通过(宋祖英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视频,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方法来聆听音乐,同样是聆听,但在视觉上也不让学生闲着,当视觉效果得到满足后,学生果然好很多,心里想的不是笑话,从眼里流露出的都是对歌手的欣赏与羡慕,视听结合的效果确实好过之前的单一的音频聆听,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了解到歌曲内容是对茉莉花的赞美,也很快了解了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更进一步感受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对本首歌曲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很多时候,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也是可以多方面地去思考,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三、 视谱的重要性

音乐基本要素中节奏的把握与旋律音准的掌控,二者对学生学好歌曲起到决定性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潜意识里,节奏与旋律是分开的,学生单一點读拍节奏都很不错,但唱旋律或歌词的时候,就会自然忽略歌曲的节奏,为此,笔者运用我说你答的互动游戏形式解决单个节奏问题,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你的名字叫什么》当中有一句节奏是说出自己名字的节奏 ××× ××和××××,学生有点模糊,这时笔者就会采取互动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了。

旋律的学唱也是建筑在节奏掌握的基础上,有节奏的视唱旋律才会美妙动听,所以,首先解决的就是节奏问题,接下来还有一个制约视唱旋律的因素,那就是音准问题的解决,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控音准,这又无疑是一个难点问题,虽然只有简单的七个单音,若要唱好唱准,还要快速运用到与歌曲节奏融合,对于小学生而言确实是有点难度,笔者的一些常用的方式方法就是鸡蛋里挑刺,把每一小节师生配合分开练习一遍,比如: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第四课《打花巴掌》,这是一首北京说唱歌曲,前半部分是说,后半部分是唱,唱的部分有个相同的歌词“采朵”,但节奏构造不一样,学生在旋律、节奏、音准等方面混淆了,此时采取有节奏的视唱第一小节旋律,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音高唱歌词。(唱前先讲解歌词中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方式与对应节奏的演唱 665采朵,朵字,一字对两音,后一个音用朵字拼音的最后一个音O作延长,不能省略不唱。)

1. 朗读歌词两遍

(1)按照自己的方式;

(2)按照节奏来朗读歌词。(一字一音和一字多音)

2. 视谱读拍节奏:55 55 6- |55553-| ……读拍成titi ti tita - | ti ti ti tita - |…用不同的节奏练习方式(划节奏和拍节奏)。

3. 音准解决:采用音阶、音组、模唱等形式进行,带领学生随琴声进行音准练习。

4. 简谱视唱:按照节奏简单视唱,难句在琴声中解决,提升唱谱能力。

5. 试唱歌曲:将歌词对应的音符进行模唱。

6. 互帮互助,解决歌曲难点:学生相互教唱乐句乐节,共同探讨。

7. 拓展部分,引导学生自行为每一句歌词编排动作,教师从旁辅导,这样既能快速记忆歌词,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解决好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后,无形地从教学生唱歌的单一模式转变成了学生自学歌曲的综合性教学轨道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虽然不是所有同学都完成得很好,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在成长,在进步了。

教学中,笔者就是通过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反思与改正,从而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更要提高综合性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所以,学生学得开心了,就是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何青.察觉新版美术课标新动向,指导美术教学新方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3,(8):110-111.

[2]雷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260.

作者简介:

伍超维,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逢沙小学。

猜你喜欢

实效规范新课标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