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018-04-26郑英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元认知数学学习

摘要:在我们所接触的绝大多数学生中,觉得从小学到中学数学都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学的学科之一。怎样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成了数学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学习材料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我意识,对该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视、控制和调节的元认知过程。而学生在学习中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是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为基础的,并在对学习的认知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因此,改善学生怕学数学的状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学习;元认知;元认知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直至高考结束前,都是人人必学的学科之一。但在我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涯中,却深深地感到很多学生都怕数学。因为难学,就怕学。这种怕学数学的情形给初中阶段及后续的数学学习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少学生学不好数学。为改善这种状况,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尝试。

一、 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作课前不作预习与课前作预习后听课效果的对比。

在学习一节新的内容之前,我只告诉学生明天要上什么内容,请大家预习一下,并未对预习提出更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二天,我一进教室就开始讲新课,讲完之后,便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完成后对每个题的解法对学生进行提问、纠错、总结。然后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让学生简要写出听课后的感受,最后布置作业。

第二次上新课之前,我把预习提纲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依据提纲进行预习并作必要的笔记。第二天进教室后,我先让学生四个人一个小组,根据提纲谈谈自己预习的情况,然后各小组长汇报预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我再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同样进行课堂练习及练习的讲解、纠错、总结。并让学生简要写出这两次课的对比感受。少数以前会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感觉差别不大,绝大多数以前不会预习的学生感觉差别较大,认识到课前预习与课前不预习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解题时的速度完全不一样。这样地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都尝到了预习的甜头。进而我对学生提出了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的要求,并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共同拟出小组的预习提纲,复印之后张贴在学习栏内供其他组同学借鉴,互相取长补短。自己编拟预习提纲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要能拟出预习提纲,就必须对这节教材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既要思考所拟的提纲是否与这节教材内容相吻合,又要考虑是否能紧扣教材的内容,既有覆盖面,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操作性。通过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 抓好课堂三勤: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探究知识,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能力的培養及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抓好课堂“三勤”,是培养学生听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结合预习笔记,把老师所讲及小组讨论中所得的新感受、新感悟,补充在笔记本上,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三者缺一不可。只动口,就会使不少学生养成“大合唱”、“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学生就懒于动脑去思考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只是听着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吼吼。不动手,学生只是竖着耳朵听,课后想想也还能回忆起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内容,时间稍长,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最后很多东西就只是从左耳进,从右耳出的。其实,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过程,要能记下,就必须听。若不知所云,那记什么呢?同时,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的过程。

三、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独立作业的能力

作业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应在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独立作业来检验当天所学成效,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达到巩固和应用知识、“消化”知识的目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精选例题,认真剖析,从中找出解题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在例题的处理上,最好先由学生充分思考后提出方案,教师归纳不同意见,整理为几种有代表性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讲解中,既要讲此题“应该这样做”,更要讲此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即把这一题解证方法的思维过程揭示出来,暴露出来。例题讲解完后,应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在“前思后想”中总结相关知识的作用、意义,变潜意识运用数学概念、性质等为显意识的运用,变盲目碰撞为有目的、有策略的运用,变机械性练习为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探究性解题。并配一些与例题相应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若没有例题讲解后反思的过程以及与例题相配套的练习,就会使所讲例题的功能基本丧失,使所学知识、方法得不到进一步的迁移和巩固。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独立完成,一时做不来的不要去偷窥他人怎么做,应仔细思考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与这些知识点联系的有哪些内容?本题是什么题型?解决这类题要应用什么思考规律、思考方法、常用解法有哪些?此题与哪些题有相似之处,相承之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哪些相通之处?等等。练习完成后,小组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看看自己的做法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人的做法有哪些值得自己借鉴、吸收……。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会学习是一个掌握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和监控学习过程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的关键。注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将有效地改善学生“怕”学数学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永正.例谈中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1.

[2]徐荣捷.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4.

作者简介:

郑英,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和中学。

猜你喜欢

元认知数学学习
音乐教学元认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