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8-04-26宋艳娟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知识能力,又包括实践应用的能力,学习能力强弱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驾驭知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下面,本文就如何通过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生能力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力

目前,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足,很多教师在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能力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学生除了作为课堂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还在用他们稚嫩的触角与世界相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识应用的能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数学应用。

一、 课堂教学情境化,培养学生参与操作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贫乏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不了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渲染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喜爱数学,实现快乐教学的效果。情景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接收数学信息,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场景中去,并且在参与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该物体是否能从一个平均分成两个一样的。首先是凤尾蝶剪纸,学生认为可以分成一样的两部分;接下来是清代的瓷器双耳尊,同学们认为也可以分成一样的两部分;然后又播放了央视大楼的建筑,同学们认为它不能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学生通过对物体能否分成相同两部分的分析,了解到什么是轴对称。然后我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彩纸,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剪出轴对称图案,并且沿某条线对折,观察两部分图形能否完全重合。

在学习《统计调查》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图片,其中有:一个家庭的水费支出表、一家商店上个月的营业额、一场运动赛参赛项目与人数的记录表,学校教师出勤情况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一下数据统计调查的用途。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平均分成6组,每组中的学生轮流掷1个骰子,共十次。如果掷到每组的相应数字,则算赢,并记录赢的次数。然后让学生合作,利用不同的方法统计全班掷骰子比赛的结果,整理后让学生分析观察,哪个数字赢得的比赛次数较多。

这样,我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生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了对知识的解读,有效培养了学生参与操作能力。

二、 课堂教学趣味化,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迷恋一个事物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究,再由探究到成功,取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新的兴趣,不断循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清楚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性,并且针对学生的特性展开教学活动。趣味化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兴趣连接起来,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一起玩游戏的方法,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创造和谐活跃的高效课堂。

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提前准备好若干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不同的事件:水中捞月、守株待兔、钟表指针指向6、地球自转、苹果先结果后开花……然后将学生分组,每一位学生都会領到一张卡片。当我说出随机事件时,学生根据自己分到的卡片上所写的内容进行判断,属于随机事件的学生举起手来,不属于随机事件的学生保持原状态不动。然后让大家一起讨论代表随机事件的学生是否判断正确,判断正确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游戏,判断错误的学生则要被淘汰接受惩罚:背诵一遍随机事件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讲述唐朝“李白沽酒”的故事来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李白无事街上走,提着酒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下面问题:如何才能得到壶中原来酒的量呢?注意,古代的一斗是10升。”当学生讨论后无法得出正确的酒量时,我便开始引入将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结合故事帮助学生分析:“我们要求的是原来的酒量,原来的酒量是个未知数,那么,我们就设原来的酒量为x,遇店加一倍为2x,见花喝一斗为2x-1。他第一次见店、花后为2x-1;第二次见店、花后为:2(2x-1)-1;第三次见店、花后得方程:2[2(2x-1)-1]-1=0。解得方程后可知原来的酒量x为7/8。

这样,我利用学生对游戏的热忱,将教学内容贯穿进游戏中,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锻炼了同学间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 课堂教学人文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讲授者与主控者时,有时并不能平衡知识重难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人文化,是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人翁位置,教师成为课堂的辅助者,帮助学生更好地主动完成知识的对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加强独立自主性,完成课堂学习。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从讲授者变成了聆听者,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挑选他们喜爱的部分,自己查找资料或者询问老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把握,然后将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不拘教学形式。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总有些害羞,形式单调,讲得磕磕绊绊,所以,我就带领其他同学一起为她鼓掌,增强她的自信心。学生心情放松下来,思路也变得流畅清晰,还与台下的同学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最后,由我对她讲解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一堂数学课就在学生热热闹闹的氛围下拉下了帷幕。这样,通过以学生为本,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既紧密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控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丰富学生的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贤.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28):99-100.

作者简介:

宋艳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兴隆林业局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