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4-26李顺卿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国内外学术界愈来愈重视传统民族文化,而高中语文也逐渐将传统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中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增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底蕴重视,将传统民族文化贯穿于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传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

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素养,所以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推动素质教育教学的全面开展。

一、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 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

1. 语文教师忽略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是学生形成思维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应当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学习古诗古文时要重视内容理解,并在理解基础上来指导学生展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重大帮助。

2. 过分依赖古文翻译辅助书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古典文学作品来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由于语文教师忽略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过度依赖古文翻译辅助书,因此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和理解古文作品。在学习古文作品时,没有深入理解古文内容,同时还缺乏自主思考问题,因此无法领悟到古文中所蕴藏的思想内涵。

三、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我在教学中一直注重有关的文化因素,只不过以往是以介绍性为主,近几年,有意识地转变为渗透,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闪耀

1. 字词教学中文化色彩的渗透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词中文化色彩很浓,我借此使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中国文化,掌握字词。

(1)从造字法入手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象形文字,但不是只有象形这一种方法,指事、会意,特别是会意这一方法使汉字走向丰富。世界上有许多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只有汉字发展得这么丰富,使用得这么久,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

汉字的另一特点是音义结合。这要归功于“形声”这一造字法,“形声”使汉字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走向丰富。

(2)让学生了解初文的变化,增強对汉字的理解。

(3)揭示汉字中的民族审美意识:大羊为美。神“羊”正直断讼,先民奉羊,羊是美味也是奉神首选物,汉字中以“羊”为文的字总是有美好意义:美、羹、羡、祥、羲、善、羞。

(4)揭示汉字中包含的得先民道德准则,为人处世心理。

2. 篇章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叶圣陶先生反对老师在课堂上包讲到底,说有些老师教文言文就逐字逐句讲,教现代文就讲背景,讲大意,讲写作特点……,包讲到底当然不行,但适当讲背景,讲文化常识是必需的。

最典型的是,儒佛道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代都有许多人身上折射出这些思想,我在讲授相关作品时,总是把作品作者放到这一文化背景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颂英雄豪杰,慨功名未就,怅早生华发,叹人生如梦,《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绘仙境,感慨古来万事如仙境转瞬即逝,如东流水一去不返,表示要访名山,寻山水之乐,决不在官场“摧眉折腰”,为什么在一个作品中会有这么复杂、甚至矛盾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是因为儒家思想要求文人志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佛道思想中的求仙隐逸、远离浊世,可使穷士既暂时忘却烦恼,又能独善其身。这些文化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不再觉得作品内容不可捉摸,作者思想不可理解。

中学教材中有隐逸色彩内容的作品是很难把握的一类。消极隐逸不是与积极入世相对立么,为什么陶渊明又是高洁的?难道遇逆境就退隐是值得肯定的么?这些问题在学生脑中成了解不开的谜团,于是,文化渗透又可发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作用了。

(二) 纠正观念,博采深钻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需纠正观念,一是教材上的,甚至是课外的作品,不是孤立的,而是文化背景上的一颗颗珠子,珠子与背景之间,珠子与珠子之间都是有种种联系的,而且弃去了背景,珠子就不是珠子,而是石粒。二是语文教学不只是教字、词、句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哲学文化、伦理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滋养,且语文知识的教学还得依靠文化的渗透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文化渗透这把刻刀,刻出教材中作品的风貌,刻出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 区别优劣,把握分寸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深厚,有优有劣,甚至有些优秀的因素也或多或少有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教学中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生辨优劣,知取舍。如隐士文化、道德文化等,更需要擦亮眼睛。

四、 结语

我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欣赏、写作能力、心理精神品质有多么大的作用。它是一股活水、一把钥匙,使我的语文教学血肉丰满、生动有趣,所以我会继续钻研、实践。我想,如果语文老师都能这样做,是语文老师的大幸,是语文教育的大幸,更是学生的大幸。

参考文献:

[1]陈军科.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孔子的礼乐观[J].宁夏党校学报,2001,(3).

[2]张文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礼”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36).

作者简介:

李顺卿,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