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牌民生新闻栏目《沈视晚报》的创新之路

2018-04-26王姗姗

记者摇篮 2018年3期
关键词:正能量品牌创新

王姗姗

【摘 要】很多人将眼下这一时期定义为传统媒体的冬天,新媒体百花齐放,看似绚烂美好,但作为地方城市台的老牌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保持品牌栏目的优势和竞争力,重塑自我,稳中求进,实现品牌价值,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深思并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品牌 发展 正能量 创新

目前,传统媒体正在经受时代浪潮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洗礼,报业的衰败和电台电视台的苦苦挣扎在事实上宣告了传统媒体已经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人直接将此称为传统媒体的冬天,并预言传统媒体将越发一蹶不振,濒临衰亡。而势头正猛的新媒体越来越彰显其百花齐放、绚烂美好的新势头,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清晰地看到,虽然表面上新媒体是顺应时代的宠儿,但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凸显了良莠不齐、先天不足、真伪并存等一系列漏洞。满屏充斥的“标题党”,快速发布又快速删除的片面失实信息,层出不穷的辟谣报道也在事实上证明了新媒体自身并非一呼百应、一劳永逸,能够牢牢占据舆论导向阵地,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这是一个真与假、好与坏并存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去伪存真、应用辩证思维的时代。

经历了近几年来传统媒体深刻大洗牌,以及新媒体乱象中的反思与沉淀,我们沈阳广播电视台也在思考自身的发展创新之路。其中,新闻综合频道《沈视晚报》栏目创办于2004年。开播近十四年来,受到沈城百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牢牢占据了辽沈地区所有落地频道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名,先后被评为“省优质栏目”、辽宁新闻“名版名欄”、“全国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类十强栏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作为一个老牌民生新闻类栏目,也同样承担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之下的压力。如何在新老媒体交汇的信息平台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要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这是栏目组包括整个频道都在思考的现实问题。

作为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老百姓的发声者,时代变迁的见证者,立足当下、守望未来的思考者,新闻报道也好,一档电视节目也好,绝对不是哗众取宠,只顾吸引眼球的“小丑”级媒体。我们眼中的新闻点,也绝对不是只关注昙花一现的绚烂,把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所谓“爆点”加以放大。我们的报道,我们的着眼点,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因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们既要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并不矛盾,是统一的结合体。我们的新闻工作可以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发掘新闻现场背后的真相,讲述老百姓最真实的故事,一直是《沈视晚报》的强项。《沈视晚报》开播以来,巧用舆论监督这柄利剑,“到位”而不“越位”,“真实”而不“矫情”。用多元化视角反映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和百姓诉求,深入挖掘社会影响和警示意义。当然,光有“舆论监督”这一柄利剑是不够的。近一两年,《沈视晚报》栏目组重新规划了自身的品牌设计,打造了一系列叫得响的子栏目,力争提升栏目的整体品质,塑造品牌力量。

其中,“律师帮忙团”是维权类子栏目。专业律师和记者联手组成“律师帮忙团”,如果有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内容,律师和记者会一起赶到现场,为当事人分析案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这样不仅弥补了很多民事纠纷警方无法介入的尴尬,也切实地满足了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这个子栏目对于观众来说,同样有普法的作用,通过收看节目,可以学习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百姓110”是以记者现场采访公安民警日常出警为主线,力争现场化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矛盾。记者与公安强强联合,表面是看热闹,实际上通过这个栏目,观众也从中学会了如何处理小纠纷,做到知法守法。

“今日开庭”和“今日执行”是《沈视晚报》栏目和法院联动拍摄的纪实性报道。通过呈现庭审和执行过程,一事一议地说理讲法,帮助当事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教育老百姓知法、守法、懂法、护法。在此过程中,也展现了媒体的公益属性,对推动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爱心姐妹花”是2017年新推出的一档致力于公益事业、爱心活动的子栏目。“爱心姐妹花”表面上是记者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公益,记录现实社会中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的生活遭遇,实际上是以故事化的手法展现人间温情,为需要帮助的人点燃希望之光。“爱心姐妹花”的正式推出,再次宣扬了《沈视晚报》对于社会正能量的褒扬态度,也使这一品牌民生新闻栏目更加深入百姓生活,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展示社会温情的一个助推器。

作为一家地方媒体,办好一档品牌栏目不容易,品牌栏目的成功和地方媒体的生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作为一档辽沈地区成长十四年的知名电视新闻栏目,《沈视晚报》一直在经历历练、探索、创新、发展之路。2017年,《沈视晚报》在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和探索。新闻的核心永远是有血有肉的人,做好正面宣传要以人为本,讲好中国故事。既然是能够代表地方媒体形象的主流品牌栏目,《沈视晚报》报道的内容在以往的调查类报道、法制类报道、家庭伦理类报道的基础上,应该主动地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积极地以一个城市之眼的态度报道城市新闻,讲述百姓故事。因此,《沈视晚报》在报道题材以及报道方式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尝试。

在2017年下半年,《沈视晚报》首推以沈阳本地人文历史为题材的板块“小巷故事”,聚焦现代都市中的老街小巷,表现沈阳城的地理人文以及老沈阳人的所思所感。首批推出的“小巷故事”包括表现抗日将领郭景珊将军与少帅张学良情缘的大帅府,体现老沈阳古城风貌的西塔、中心庙,反映时代变迁的商业中心太原街,以及苏州街白手起家、金字招牌不倒的老杨家熟食等。熟悉的街巷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市井沧桑中书写着奋斗者的传奇。“小巷故事”的推出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沈阳,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久违的文化气息和怀旧情愫,激发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激情。

另一主推的子板块以“我是沈阳人”为主题,一是展现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木偶、刺绣、雕刻、剪纸、花灯、核雕、绳艺、相声、戏法、炭精画等等,展现每一位传承人和他背后的故事。很多观众反馈说,没想到我们沈阳如此藏龙卧虎,如此具有文化魅力。对于非遗的报道与其说是对传承人的鼓舞,不如说在更大层面上推广了传统民间艺术,展现了我们这座城市俊秀的文化之美。

二是报道本土不同行业的先锐人物,如自力更生、有着传奇经历的独立夫妻档摄影师,海洋馆里的美人鱼演员,把非遗引入现代生活的设计师,坚持自我、不懈追求的“星光大道”2015年度总冠军紫凝,致力公益、画狗栩栩如生的画家马光,中国唯一一名滑翔伞世界冠军马强,牺牲小我、为中国冰上运动培养人才的老冰球人,人格魅力无限、创办沈阳第一个残疾人合唱团的省委党校教授栗舒娅,等等。这些先锋人物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成绩,而且闪耀着社会所需的正能量,自然也成为了观众比较关注和喜爱的新闻人物。

三是小人物的正能量故事,例如历经苦难、笑对人生的阳光大妈魏馥,自强不息培养脑瘫女儿、投身残疾人红娘事业的感动沈阳人物李艳霞,自驾游历中国二十年、相亲相爱战胜病魔的老夫妻,古稀之年苦练绝活儿的农民王世吹,跟随母亲的公益足迹、为康平地瓜代言的外国姐妹花,等等。这些人物真实而感人至深,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呈现出了最美好的人间温情。与此同时,《沈视晚报》在2017年入冬之初,推出了大型公益行动《一条围巾温暖一座城》,为各行各业的户外工作者送去代表温暖的红围巾。红毛线由爱心企业捐赠,红围巾由社区爱心市民亲手织就,手手相传,红动沈城,既勾起了人们对七八十年代的怀旧情愫,也在以实际行动传递着媒体人和爱心人士的公益之心。

《沈视晚报》虽然只是地方媒体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但我们有着几百万人的收视群体,和充满热忱与正能量的观众。讲好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采写最鲜活、有温度的新闻报道,让越来越多的“凡人微芒”,通过我们的镜头,成为照亮中国梦的温暖火把,是媒体人的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虽然我们面对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但我们相信,最真实的、最打动人心的,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

猜你喜欢

正能量品牌创新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