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接地气”中激发新闻活力

2018-04-26曹宝章何春祥

记者摇篮 2018年3期
关键词:娘家人接地气工会干部

曹宝章 何春祥

近几年来,辽宁职工报编辑部常常是人去楼空。“走!到基层去”已经成为编采人员的口头禅。翻开近年的报纸,几乎每期都围绕“走基层写三工”开设了一个个醒目的栏目——“走基层——小工会大作为”“走基层——寻找最美娘家人” “走基层——一线工人风采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几年来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辽宁职工报带来的新变化。如今,这项活动坚持至今,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报社人员怎样调动,这项活动始终常抓不懈。在走基层中寻找新闻灵气,在接地气中激发新闻活力,为报社的生存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强劲动力。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确保走基层常态化

2012年,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这一年的11月,一份《辽宁职工报“走基层写三工”活动方案》摆在总编辑荣文库的案头,也融合在全体编采人员的心中。这份方案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辽宁职工报是辽宁省总工会机关报,是宣传全省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的重要阵地,是表达和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的重要窗口,肩负着在舆论上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重大使命。辽宁职工报的这个职能定位,决定了这张报纸的生存发展与基层一线息息相关,与“三工(工会、工厂、工人)”血肉联系。总编荣文库在全体编采人员会议上强调,“走基层写三工”是辽宁职工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新闻“三贴近”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工会的报纸、职工的报纸,“走基层写三工”是辽宁职工报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要把“走基层写三工”作为报纸的生命之基、活力之源,深深地融入编采人员的职业生涯。他要求全体编采人员要把新闻的视角聚焦到工会、工厂、工人身上,这里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只有用心体验、用脚丈量,才能采撷到生动鲜活的素材,才有写不完的故事。荣总编富有哲理充满激情的讲话引起了全体编采人员的强烈共鸣,大家跃跃欲试,信心百倍,一场“走基层写三工”的战役由此打响。

如何使“走基层写三工”成为报社编采人员的常态化行为,彻底改变坐在电脑前摘拼文稿、到基层走马观花、利用现成材料修修改改的被动局面,辽宁职工报采取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手段,利用制度的力量约束和激励编采人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由自发上升为自觉,为“走基层写三工”的常态化提供了有效保证。

建立联系基层制度。报社明确规定,每名记者除了定点联系各市采访以外,都要在基层建立一个联系点,联系一名通讯员,定期或随时走下去加强联系沟通,开展体验活动,听取有价值的信息,挖掘有价值的报道线索,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一线采访。为了与新媒体融合,报社设立了微信公众号辽工e+,与联系人和通讯员建立了微信群,进一步拓宽了信息来源,加快了信息沟通的时效性。

严格稿件刊发标准。报社严格制定了稿件刊发标准,下决心不刊发那些粗制滥造、浮夸不实、空洞无物的报道,从源头上杜绝那些网上下载的、采访不深的、流水账式的稿子。凡是记者亲临一线采访的来自基层单位和一线职工的稿子,要优先刊发、在重点版面刊发,特别优秀的稿件还要在奖励上给予倾斜。这样的制度安排,倒逼着记者俯下身子走向基层,迈开双脚深入群众,采写富有活力的高质量的新闻。

强化新闻选题策划。报社每周召开一次编采人员例会,来自基层的选题总是受到关注,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的稿件总是受到优待。报社每月召开一次选题策划会,大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围绕“走基层写三工”推出重大选题进行精心策划。对于已经确定的重点选题,报社将选题细化到每一名记者,到什么单位去采访,采访什么人,采访什么内容,采写什么样的稿件,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采访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证。

围绕重点专题规模化推进。为了保证“走基层写三工”活动取得规模效应和实际效果,报社围绕重点专题开辟了一系列专栏,走基层——小工会大作为,访职工——寻找最美辽宁工人和最美娘家人,找亮点——县区工会行,体验——做一天环卫工人等。围绕专栏组织记者集体采访,体验生活,在有领队、有选题、有策划的统一行动中深度展开,提高记者深入采访的本领。对优秀稿件进行连续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层思考。

这样的制度机制,鞭策和激励记者把走基层作为常态化的自觉行为,在走基层中开掘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唤起编采人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纸质媒体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辽宁职工报仍能充满生机、发行量不降反升,“走基层写三工”无疑是报纸制胜的法宝。

走进县区,为推进基层工会活力建设助力加油

2014年,一份有关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省总高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报告显示,全省企业的大多数是非公企业,全省职工的大多数是非公企业员工。而非公企业的工会工作却十分薄弱,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活动难开展、权益难维护。这些问题制约着全省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表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针对这些问题,省总工会果断决策,以非公企业工会为重点,在全省开展基层工会活力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各项基础工作,让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职工之家。

省总工会有令,辽宁职工报迅速行动。对于习惯于在大企业和领导机关采访的编采人员来说,这次走基层,对他们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编采人员动员会上,荣总编告诫大家,走基层,大家要做好走断腿、磨破嘴的思想准备,要真正走下去,到工会工作的一线去,到职工群众身边去,在深入基层中领悟工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中获取丰富而鲜活的新闻素材,采写出对省总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对基层工会具有指导意义的好文章。

推进基层工会活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哪里?辽宁职工报首先把目标聚焦到了县区,因为县区是非公中小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会工作最薄弱的地区。县区活则基层活,县区强则基层强。为此,报社精心策划了“走县区,找亮点”这个重点选题,围绕这个选题,报社兵分四路,记者全员出动,用时40余天,行程上万公里,走进全省30多个县区,与县区工会干部探讨,与基层干部职工交谈。经过深入采访,总结出一批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可行性的新鲜经验,在报纸突出位置进行重点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对推进基层工会活力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在本溪市平山区,记者以《好一张全覆盖的大网》为题,报道了平山区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的经验,辽宁职工报把这个经验称为“平山模式”。“平山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是,全区从上到下,横到边,竖到底,条块结合,编织了一张工会组织系统全覆盖的大网,企业无论大小,职工无论多少,都在这个大网的涵盖之中,企业建会,职工入会,无一“漏网”,真正做到了企业一个不落,职工一个不漏。“平山模式”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困扰小企业工会工作的诸多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在小企业开展工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做到了组织、工作、维权全覆盖,为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开辟了新的天地。

辽宁职工报在报道平山经验的同时,连续配发了四篇评论员文章,对“平山模式”的深刻内涵、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引起了省总、市总的高度重视,在全省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借鉴“平山模式”,让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口号迅速变成实际行动,在全省全面展开,推动基层工会活力建设进入高潮。

今年3月,大连市旅顺口区总工会向报社提供了推进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的信息,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报社领导敏感地注意到,当前工会改革正当时,改革的基点和重点指向就是大抓基层、服务职工。旅顺口区的做法生逢其时,正是报纸需要的报道重点和方向。

按照这条线索,报社派精干记者三下旅顺,走近各层次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以《网格化工会工作站搅活“一池春水”》为题,报道了旅顺口区總工会推进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闯出新路的经验。旅顺口区总工会“网格化工会工作”模式在辽宁职工报重要位置进行连续报道后,引起了省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辽宁省总工会、大连市总工会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在省、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旅顺口区总工会“网格化工会工作站”新模式,以推动全省基层工会活力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真正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规模的走县区采访活动,形成了新闻效应的规模化,一系列专题报道、连续报道以及深度评论,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工会干部全方位感受到了县区工会的鲜活图景和生动气息,以及给基层工会带来的勃勃生机,赢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会干部的广泛关注。一位县区工会主席每期必看这个专栏,他说,辽宁职工报开辟的这个专栏太好太及时了,好像给我们建立了一个智库,县区工会工作怎么干、干什么、怎么干好,在这个专栏里都能找到答案,非常受启发,我们获益匪浅。

省总工会有关领导在评价辽宁职工报的工作时表示,辽宁职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访报道了一大批来自基层一线的新鲜经验,挖掘了工会工作中的许多亮点,在舆论上为工会工作助力加油,在活力建设上为基层工会推波助澜,辽宁工会工作有成绩,职工报功不可没。

深入基层,雕琢最美娘家人的典型群像

基层工会主席是工会工作的带头人,对于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辽宁职工报在“走基层写三工”活动中,还把重点聚焦到基层工会主席身上,通过对基层工会主席的贴身采访,感知基层工会主席的酸甜苦辣,领悟工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记者细腻的笔触和真情的感悟,雕琢了最美娘家人的典型群像,对他们的事迹进行集中连续的报道,为广大工会干部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2014年,辽宁职工报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门讲述工会人的故事,这个栏目就叫《寻找最美娘家人》。怎样当好职工的娘家人,什么是最美娘家人,最美娘家人在哪里,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只能到工会主席火热的工作实践中去寻找,只能到广大职工的真实评价中去寻找。围绕这个专栏,报社进行了精心策划,记者分赴各地寻找最美娘家人,与当地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广泛接触、与工会干部深入交谈,积累了大量鲜活的新闻素材,一群栩栩如生的最美娘家人典型群像通过记者的精心雕塑展示在全省工会干部和职工面前,吸引了广大工会干部敬佩的目光,引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由衷的爱戴。

2014年4月,辽宁职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用爱撑起职工心中那片天》,报道了盘山县总工会主席孙丽颖用爱心打造团队、用爱心对待事业、用爱心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工会干部中产生强烈反响。辽宁职工报在“爱心铸就的风采”的评论员文章中指出,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工会主席,怎样干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工会主席。孙丽颖的事迹给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具有爱心才能当好工会主席,把爱心转化为行动,就是一个称职的工会主席。孙丽颖用爱心诠释了工会主席的责任,在工会工作这个舞台上铸就了精彩人生。

2014年6月,辽宁职工报以《他走了,带着为职工服务的追求》为题,报道了沈阳市劳动模范、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新华科技大厦工会联合会主席姚长杰,因长期辛勤工作,不幸罹患癌症,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最后不幸逝世的感人事迹。报纸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姚长杰对工会事业的忠诚执着,对职工群众的真情实感,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犹如为职工娘家人描绘的一幅肖像画。什么是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就是像姚长杰这样的工会干部,他以全部的身心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诠释了职工群众娘家人的真谛,他无愧“模范工会干部”的称号。

姚长杰的事迹在辽宁职工报刊发以后,在沈阳市以至全省工会干部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沈阳市总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工会干部向姚长杰学习。许多工会干部在深受感动的同时纷纷表示,做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就要像姚长杰这样。

围绕这个栏目,辽宁职工报记者先后寻找并报道了58名全省各地“最美娘家人”的事迹。这些最美娘家人在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一位荣获最美娘家人称号的工会主席充满深情地表示,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了这份亲情,就会超越血缘关系,成为职工群众真正的娘家人。职工群众发自内心的“工会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工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在大家庭感到很温暖”,就是对工会干部的最高褒奖。

贴近职工,体验一线劳动者的艰辛

关注职工群众、贴近一线劳动者,感知他们的艰辛,体验他们的疾苦,维护他们的权益,始终是辽宁职工报“走基层写三工”的聚焦点。近几年来,报社编采人员在“走基层写三工”活动中,用不知疲倦的双脚、善于发现的双眼和饱含深情的笔触,采写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职工辛勤劳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在不断提升新闻作品真实性、感召力的同时,也进一步锤炼了新闻编采人员的优良作风。

2016年夏天,报社开设了一个“体验——当一天环卫工人”专栏,组织记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体验式采访活动。报社全体记者分别到各市最基層一线环卫工人岗位,亲身当一天环卫工人,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亲身感知平凡岗位产生的伟大。在盘锦市繁荣小区小市场路段,记者戴吉楠早上3时50分就换上工作服,跟着环卫所临时师傅甩着2公斤重的大扫帚清扫和洗刷8公里的路段。她的感受是,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手脚麻木,这项工作太辛苦了。不亲身体验,就难以领悟环卫工人在平凡岗位创造的伟大。

在丹东市鸭绿江畔,记者邹晓蕾也亲身体验当了一天的“环卫工”,在鸭绿江边沿线她从早上4点一直干到11点,其中辛苦自不必说。她的感受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但也从来没有这样感动过。鸭绿江是丹东市最美的风景,而环卫工人辛勤装扮着最美的风景,他们才是最美的人。

在锦州市,记者孙铭悦4点30分来到卫东街与肇东街交会处,和环卫工人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亲身感知他们的艰辛,真情记录他们的勤劳。她的感受是,不亲身体验,不知道什么是辛苦,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我们奋进的动力,看到他们,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

在鞍山市,记者李静怡亲身体验做了一天“特殊”的环卫工人——垃圾装卸工,他们虽然不必每天凌晨就爬起来工作,但在岗位上却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是奢望。她的感受是,垃圾装卸工的岗位是苦脏累的,但他们乐观豁达、善良朴实、感恩知足,同他们一起吃苦受累,才感知他们的心灵是最纯洁的。

在沈阳、辽阳、大连,在全省各地,到处都留下了辽宁职工报记者的身影和足迹,他们在与环卫工人贴身采访、共同劳动中收获着感动,激发了灵感,写出了几十篇充满真情、现场感极强的稿子,弘扬环卫工人的优秀品质,抒发自己的感动之情,唤起社会各界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为环卫工人献出一点爱。

这些文章在报纸刊发以后,在职工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朝阳一位环卫所长说,报纸这样连续深度报道我们环卫工的故事,任何媒体都做不到,我还第一次看到,传播的全是正能量,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感谢辽宁职工报给我们尊严,给我们呼吁。辽宁职工报不愧是我们工人的报纸,是为工人说话办事的有良知的报纸。

如果说,走基层,体验劳动者的艰辛,是培养记者对劳动者的感情和锤炼劳动精神的话,那么,贴身式跟踪式采访则是对记者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严峻考验。这种走基层贴身式跟踪式采访在辽宁职工报无处不在。

报纸开辟的专栏,见证了记者的足迹。“新春走基层”——记者深入到列车与返乡农民工交流感受、共享他们归家的喜悦;在千米井下与煤矿工人共度新春,感知他们的坚守和艰辛;在急救中心,与白衣天使共同见证挽救生命的壮举;在水务抢修现场,目睹维修人员不怕艰辛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雪战目击现场”——各路记者第一时间赶赴城市的大街,感受风雪中劳动者的艰辛,见证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城管工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寻找最美劳动者”——各路记者采取贴身采访的方式,追踪一线劳动者的足迹,把劳动者最美的一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深刻的引导和启迪。“一线尖兵”——记者深入车间、班组、工地,寻访技术精英、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描绘了辽宁产业工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一篇篇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文章跃然纸上,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记者李娜的一段感言代表了报社全体编采人员的心声:报社统一安排的“走基层写三工”活动,我这个“新兵”马不停蹄地走了一遭,查资料,找典型,下基层,终于真正理解了前辈们的一句箴言:脚底板子出新闻。记者就是要弯下腰沉到基层去;唯有走近,才能听见,才能看见;唯有真诚沟通,才能感同身受。

关爱职工,用真情温暖劳动者的身心

基层永远是辽宁职工报扎根群众的土壤,一线职工永远都是辽宁职工报报道的主体。在“走基层写三工”活动中,辽宁职工报记者牢记自己的职业责任,怀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在走基层的征途上一路洒满关爱,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多次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使发出的报道有着更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文章更有深度、力度和温度。

用真心,才能在深入一线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素材,感知劳动者的疾苦;动真情,才能自觉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记者李瑞在采访辽阳市白塔区总工会副主席夏静时,听到辽阳有一名不幸患癌症的14岁男孩白雪剑因缺乏医疗费不能及时治疗的消息。李瑞虽然觉得这个线索再抓下去可能耽误自己的采访计划,但是,一想到如此年轻的生命或许因为金钱的缺失而凋零,内心萌生了想要帮助他的冲动。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李瑞去了男孩所住的医院慰问,接着又倒了5次车去偏远农村的孩子家里,对他家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采访,迅速写出报道在辽宁职工报上刊登,产生了积极反响。辽阳市总工会已经决定为白雪剑解决部分手术费,并号召全市职工为这个困难的家庭捐款,使白雪剑的手术顺利进行,生命得以保证。

37岁的记者刘然是全国新闻单位最早采访郭明义的记者之一。2010年11月,刘然和郭明义第一次见面,郭明义曾为她题写赠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定会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深受郭明义大爱善举的影响,在刘然身上迸发出了爱的力量。2011年大年初五,刘然和郭明义一起看望了患股骨头坏死的鞍山的哥王勇。刘然不仅为王勇捐款1000元,还积极协调相关方面,争取到了省职工慈善基金会及社会爱心人士的2万多元善款,帮助王勇顺利完成手术。

2011年4月刘然被确诊为绒毛膜癌,在化疗期间,郭明义时常通过微博为她加油鼓劲:“惦记着辽宁职工报记者刘然已经很长时间了。今天看到了她,我拥抱了她……我想着她,因为她有一颗爱别人的心。”郭明义每一条关心的微博,都让刘然感动不已,更给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力量。她在患病期间及出院后,竭尽所能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每年至少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为数十位采访对象及患病网友累计捐款捐物近3万元。康复后,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和同意,刘然成为人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及沈阳中心血站的应急献血志愿者,2013年至今献血小板共计10个治疗量,相当于8000毫升全血。刘然说,记者,不仅仅只是记录和传唱别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良知与温度汇聚正能量,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郭明义和刘然的爱心善举深深感染了报社的全体编采人员,用集体的力量和舆论的力量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成为报社全体人员的共同行动。2011年3月,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职工报分队正式成立,这是辽宁媒体乃至全国媒体首家成立的爱心团队。6年多来,爱心分队先后开展为患病职工筹集手术费,为白血病患者寻找熊猫血,为白血病大学生筹集学费,发起设立“振兴向上3+1助学基金”,为火灾中重度烧伤的农民工捐款捐物等活动,累计募集款物价值30多万元。

2013年8月16日,抚顺遭遇强降雨,给抚顺市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辽宁职工报郭明义爱心分队闻讯迅速出击,搭建平台,成立捐助小组,带着基层单位的爱心捐助赶往抚顺。一位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当天中午,我们在重灾区清源县吃着盒饭,看着被毁的庄稼,听老乡回忆着那时的狂风骤雨……泪水打湿我们在场所有人的眼眶。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感受到一股力量,虽微薄,却真实。这次紧锣密鼓的爱的传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走基层写三工”,辽寧职工报记者既充满激情又脚踏实地,因敬业而忘我,因责任而投入,因感动多多而收获满满。

为一线职工的辛勤付出、朴实淳厚、乐观豁达、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收获了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真谛,收获了与职工群众真情实感的升华,收获了把笔触伸向一线职工的行动自觉。

为最美娘家人的对工会事业的忠诚、对职工群众的亲情关爱、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所感动,他们收获了对工会工作的深刻理解,收获了对工会干部的全新认识,收获了执着报道工会工作的“真金白银”,书写工人运动最壮丽篇章的工作激情。

为劳动模范和最美职工的高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人为乐的品质所感动,他们收获了时代精神的深层诠释,收获了自身思想精神境界的提高,收获了媒体责任和自身责任的勇敢担当。

在“走基层写三工”的火热实践中,辽宁职工报在收获一篇篇精品佳作的同时,培养和收获了一支善于深入基层、具有时代情怀、充满群众感情、勇于探索奋进的新闻采编队伍,这是“走基层写三工”活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辽宁职工报收获的最大成果。

党的十九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辽宁职工报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在这条路上,“走基层写三工”永无止境,辽宁职工报正在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娘家人接地气工会干部
密云区总工会 为抗疫一线职工送去“娘家人”的关爱
丰台区各级工会为防疫一线送上“娘家人”慰问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徐云丽、林莉,娘家人点赞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