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场区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2018-04-26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线站场交点

商 科 军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站场区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较多,咽喉区轨道线型变化较多,道岔区一般采用长轨埋入式道岔或道岔板形式结构,咽喉区渡线及到发线一般采用Ⅰ型双块式结构,正线采用轨道板结构,无砟轨道类型复杂,任何一个细节缺失,均可导致施工测量错误。本文主要介绍站场区无砟轨道施工测量要点,为类似工程施工测量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合蚌客专北城站,站内设置8股道,共20组长轨埋入式高速道岔(含8组42号道岔及12组18号道岔),2条渡线。正线采用Ⅱ型轨道板结构,道岔采用长轨埋入式道岔结构,渡线及到发线采用Ⅰ型双块式结构,站场区线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渡线及到发线线路参数计算

设计院给出了站场区的渡线及到发线曲线参数,给出的曲线参数为交点的里程及相对于左线的偏距,具体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线路参数

因渡线及到发线底座板放样及轨枕定位精调均需按照施工坐标系进行,所以应把此线路参数转换为施工坐标系参数,以JD1为例进行说明。

2.1 交点坐标推算

在站场中,一般正线为直线,且轨面高程相同,在北城站中,正线为直线,8股道内轨面高程相同。

设计参数中,X代表站场内曲线交点相对于正线左线的里程,Y代表相对于正线左线的偏距(交点位于左线的左侧,偏距为正;交点位于左线的右侧,偏距为负),根据左线线路参数及交点相对于左线的里程和偏距,可求出交点的坐标,JD1对应左线里程为106 637.570,根据此里程,可求出JD1对应左线坐标为X=3 550 370.725 3,Y=499 502.126 3,对应左线的切线方位角为171°31′52.13″,可求出JD1坐标为:X=3 550 370.725 3+22.738×cos(171°31′52.13″-90°)=3 550 374.074 0,Y=499 502.126 3+22.738×sin(171°31′52.13″-90°)=499 524.616 4。

2.2 ZH(ZY)点起始方位角计算

道岔辙叉角的计算公式为:α=arctan(1/N),α为辙叉角;N为道岔号数。

如图1所示,JD1对应曲线ZH点起始方位角与1号道岔曲股尾部相同,1号道岔为42号,故1号道岔辙叉角为:arctan(1/42)=1°21′50.14″,道岔直股方位角为171°31′52.13″,因1号道岔曲股为右开,可求出JD1对应曲线ZH点起始方位角为171°31′52.13″+1°21′50.14″=172°53′42.27″。

2.3 交点参数汇总及复核

求出JD1的坐标及对应曲线的起始方位角之后,还应对此曲线里程进行编号,里程以“D1K”作为前缀名,因JD1和JD2对应曲线以直线连接,所以JD2里程直接按JD1里程顺接,其前缀名亦为“D1K”。其他交点对应曲线按此方法进行编号,如JD3及JD4对应曲线以“D2K”作为里程前缀名。

里程前缀名确定后,按交点坐标及曲线起终点切向方位角编制曲线表进行曲线计算,计算完毕后,按间距1 m进行全部曲线坐标计算,计算完毕后,在CAD中按坐标绘制线路图进行复核,防止出现错误。

3 高速道岔测量定位

高速道岔分为国产高速道岔和进口高速道岔,一般为42号和18号,国产道岔在直股段一般没有轨距加宽,进口高速道岔在直股段一般存在轨距加宽。

3.1 轨检小车线路参数输入

北城站道岔共分为两种,分别为42号和18号,均为国产道岔,无轨距加宽。普通道岔在曲股段一般不设超高,北城站42号道岔在曲股侧(曲股侧设置了圆+缓线型)设置了20 mm超高,18号道岔曲股侧未设置超高。42号道岔在曲股段由尖轨、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组成,不同于普通道岔,精调前应注意曲股段线型的输入。18号及42号道岔线型图如图2,图3所示。

3.2 道岔底座板测量

在施工底座板前,应首先复核转辙机台座与接触网基础是否冲突,若冲突应及时向设计方反馈。道岔图纸一般为通用图,转辙机台座一般位于电缆槽一侧,即转辙机台座可在直股侧,也可在曲股侧,在计算放样坐标时应分辨清楚,防止坐标计算错误。

直股一侧底座板按10 m间距进行放样,曲股一侧底座板按1 m间距进行放样。底座板施工完毕,应对支承层的标高、宽度、平整度进行复测。

3.3 道岔区基标测量

以CPⅢ为基准进行建站,根据站场无砟道岔设计图进行道岔区控制基桩测量,并进行道岔基桩放样。道岔基桩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精确放样道岔岔前、岔心、直股岔后、曲股岔后四大线路中心控制基桩。

2)道岔基桩的埋设应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基桩标识清晰齐全。

3)加密基桩每隔5 m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直股不少于5个,曲股不少于2个。

3.4 道岔粗调

道岔粗调利用道岔控制基标、电子道尺及方尺进行调整。

3.4.1道岔高程调整

1)安装竖向支撑螺杆,在螺杆底部放置铁垫片。

2)根据道岔底座顶面高程,调整竖向支撑螺杆,实现钢轨上下位置的调整,调整完毕,利用电子水准仪抽测道岔轨面高程,轨面高程控制在±5 mm以内。

3.4.2道岔轨向调整

道岔轨向调整通过地锚螺栓来完成方向调整。

1)每隔3根岔枕,在岔枕直股一端钻孔安设地锚,辙叉部位加密为每隔1根岔枕设置一个地锚,横向调整采用M16螺杆并与桁架钢筋焊接牢固。

2)根据道岔控制基标,利用方尺加掉垂球确定横向粗调量,通过侧向支撑连接杆的螺母位置,实现钢轨左右位置的调整,横向调整控制精度控制在±5 mm以内。

3)道岔支距、间隔调整。

轨距及支距调整。调整时应以直基本轨工作边为基准,调整时先轨向、后高低,导曲线部分采用支距法进行控制曲上股方向和水平,曲下股通过曲上股进行控制和调整。

4)密贴调整。

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间隙和限位器密贴。

3.5 道岔精调

1)采用轨检小车及其他检测工具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形位指标,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确定精调数值。随精测小车移动,根据检测反馈数值逐点对道岔水平、方向进行微调定位。调整支撑螺杆丝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调整侧向支撑丝杆,对道岔方向超限点作局部精调,直股工作边直线度符合规定指标、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无硬弯。

2)调整轨距、支距。使尖轨检测点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3)调整尖轨、可动心轨密贴和顶铁间隙。保证密贴段密贴良好、间隙值不超限。

精调完毕后,利用精调小车对道岔整体采集数据,确认数据无误后,灌注混凝土。

4 渡线及到发线测量

4.1 到发线曲线段超高确定

到发线与道岔曲股以圆曲线连接,圆曲线超高为20 mm,由于无缓和曲线,在圆曲线两侧以1/1 000进行超高过渡,即在圆曲线外大小里程侧的直线各20 m范围内进行超高过渡,1 m里程长度顺超高1 mm。

4.2 渡线及到发线测量定位

1)根据线路参数、渡线及到发线支承层结构,按10 m间距放样支承层坐标。支承层施工完毕,应复核其顶面高程。

2)渡线及到发线轨枕设计间距为0.625 m~0.65 m,为确保轨枕间距符合要求,并节约轨枕用量,按0.64 m间距放样轨枕控制基桩。

3)根据支承层顶面高程,调整竖向支撑螺杆,实现钢轨上下位置的调整,调整完毕,利用电子水准仪抽测道岔轨面高程,轨面高程控制在±5 mm以内。

4)根据控制基标,利用方尺加掉垂球确定横向粗调量,横向调整控制精度控制在±5 mm以内。

5)采用轨检小车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形位指标,通过调整竖向支撑螺杆和侧向支撑连接杆,实时调整轨道高程、方向偏差,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5 结语

站场区无砟轨道结构多变,主要注意以下方面:1)道岔转辙机台座与接触网基础是否侵限;2)到发线圆曲线超高在直线段进行过渡;3)42号道岔曲股设计设置了超高;4)正确推算出站场区线路各交点线型参数;5)渡线及到发线轨枕间距按0.64 m进行设置。满足以上条件后,即可按常规无砟轨道测量方法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 练松良.轨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TB 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

猜你喜欢

发线站场交点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神池南二场到发线CD段C80万吨组合作业方式的对比分析
高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优化方案探讨
阅读理解
重载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铁路站场EBS工程量分解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探究性学习
特殊站场引导信号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