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南岗区2006~2015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2018-04-26单晓丽杨丽秋何慧于波任娇娇栾青王威娜王驰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岗区年龄组食管癌

单晓丽,杨丽秋,何慧,于波,任娇娇,栾青,王威娜,王驰

150040哈尔滨, 哈尔滨市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病科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亚洲,特别是中国人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12年全球主要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新发病例约为388.8万,死亡约为110.9万;其中中国新发和死亡病例各占34.52%和38.33%,肝癌发病、死亡的半数在中国,食管癌和胃癌发病和死亡40%以上在中国[1]。据估计,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29.16万,主要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为208.95万例,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48.69%;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分别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3、4和5位[2]。近十几年国内外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变化趋势为:肝癌发病率没有显著变化,食管癌和胃癌不同程度下降,而结直肠癌呈上升趋势[3-8]。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流行规律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结直肠癌逐年增加[9-10]。为了解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流行情况,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本研究以2006~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为基础,对该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疾病控制中心肿瘤登记点2006~2015年登记资料,覆盖10 202 779人年。全部新发和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编码。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安分局提供南岗区年初和年终人口数据,年平均年龄组人口数取年初年龄组人口数和年终年龄组人口数的平均数。年平均人口102万,2015年年终总人口较2006年下降了1.00%,其中男性下降4.64%,女性增加了1.75%。人口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06年65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11%,2015年增加到12.22%。

1.2 质量控制

报告卡由专职人员审核、编码,并录入数据库。由负责人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进行核实,确属重复者予以删除。依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11],并参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登记协会《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九卷对登记数据质量的有关要求对原始登记资料进行审核[12-13]。

1.3 统计分析

用SAS软件建立数据库,发病、死亡数据按1年期间隔、性别和5岁年龄组段分组。通过计算病理诊断比例(MV%)、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死亡/发病比(M/I)等主要指标,评价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构成比、0~74岁累计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年龄组人口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3.1.0软件分析肿瘤发病(死亡)时间趋势,用对数线性模型对发病(死亡)率进行拟合,计算APC及95%CI[14]。平均诊断年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线性趋势检验,以P<0.05为显著界限。应用BAMP 1.3.0.1软件的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2006~2015年数据进行拟合,预测2016~2020年该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15]。

2 结 果

2.1 资料可靠性

2006~2015年南岗区报告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例9 254例,死亡7 546例,恶性肿瘤发病病理诊断比例(MV)为68.78%,其中男女分别为68.27%和69.81%。DCO为4.04%(374/9 254),M/I为0.82。

2.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2006~2015年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确诊病例9 254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5.02%;死亡7 546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41.95%。发病率为91.02/10万,男女分别为122.66/10万、60.23/10万;世标率为60.66/10万,其中男女分别为87.00/10万和37.61/10万(表1)。

表1 2006~201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男性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居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的第2、3、4、5、和7位,而女性结直肠癌为第3位,肝癌和胃癌分居第6和7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肝癌和胃癌均居于男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3位,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5.84/10万、34.51/10万、29.18/10万和26.07/10万、12.01/10万、11.39/10万(表2)。

表2 2006~201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1/10万)和构成(%)

2006~2015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74.22/10万,世标率为48.43/10万;其中男性分别为101.53/10万和70.66/10万,女性分别为47.64/10万和29.02/10万。男性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食管癌分别居于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的第2至第6位,而女性则为结直肠癌和肝癌居于第2和第3位,胃癌和胰腺癌居于第5和第6位。男性中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前3位,而女性则为结直肠癌、肝癌和胃癌(表3)。

表3 2006~201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和构成(%)

2.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

男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维持在50.00/10万以下; 45岁以上年龄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迅速上升,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发病率高峰。而女性50岁年龄组之前发病率较低,维持在30.00/10万以下;从50岁年龄组开始发病率迅速上升,80岁年龄组达发病率高峰,85岁及以上年龄组略有下降。

男性各年龄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分别从45岁年龄组和55岁年龄组死亡率开始快速上升,男性呈持续上升型,而女性80岁年龄组达死亡率高峰,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略有下降(表4,图1A)。

男性食管癌年龄组发病、死亡率趋势基本一致,40岁前发病(死亡)率较低且缓慢上升。40岁后上升速度加快,60~64岁出现第一个高峰,之后发病(死亡)率呈“W”型上升。女性发病(死亡)率均呈缓慢上升型,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发病(死亡)率高峰(图1B)。

45岁前男性胃癌年龄组发病率较低且上升速度缓慢,45岁后年龄组发病率上升速度加快,75岁年龄组达发病率高峰,之后发病率缓慢下降。男性年龄组死亡率55岁前较低,之后死亡率快速增加。女性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属缓慢上升型,80~84岁组达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图1C)。

表4 2006~201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1/10万)

结直肠癌男女均在20岁年龄组出现新诊断病例,45岁前发病率均较低,之后发病率上升速度快速增加。女性80~84岁年龄组达发病率高峰,之后快速下降,男性年龄组发病率快速上升到70~74岁年龄组后速度减慢,75~79岁年龄组发病率略有下降,80岁组后再度缓慢上升。男性55岁年龄组前年龄组死亡率较低,55岁年龄组后上升速度加快,70岁年龄组后死亡率成直线上升型。女性65岁前死亡率较低且上升度缓慢,65岁后上升速度加快,80~84岁年龄组达死亡率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图1D)。

女性肝癌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缓慢上升型,发病率80~84岁年龄组达高峰,之后略有下降;而死亡率则呈持续上升型。男性35岁前发病率较低且上升速度缓慢,35岁年龄组后发病率上升速度加快,55岁年龄组开始发病率上升速度减慢,70岁年龄组后上升速度再度加快,直至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发病率高峰。男性年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与发病率一致(图1E)。

女性胰腺癌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基本一致,55岁前保持较低水平,55岁后上升速度加快,80岁达高峰。男性年龄组发病率45岁前较低,之后发病率缓慢上升,60岁后发病率上升速度加快,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发病率高峰。男性死亡率64岁前与发病率基本一致,65岁后死亡率保持直线上升趋势,直至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死亡率高峰(图1F)。

图1 南岗区2006~2015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A: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计;B:食管癌;C:胃癌;D:结直肠癌:E:肝癌;F:胰腺癌

10年间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3.98±12.41)岁,男女平均诊断时年龄分别为(63.11±12.32)岁和(65.73±11.42)岁,女性诊断时平均年龄显著大于男性(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趋势检验表明,10年间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平均诊断年龄没有显著变化(P>0.05),胃癌平均诊断年龄呈逐年显著增加趋势(P<0.05)(表5)。

表5 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诊断年龄变化趋势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死亡年龄为(66.65±12.72)岁,其中男女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65.60±12.81)岁和(68.84±12.25)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显著大于男性(P<0.01)。胃癌和肝癌平均死亡年龄又随时间增加而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死亡年龄变化不明显(表6)。

表6 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死亡年龄变化趋势

2.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时间变化趋势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06年的87.95/10万上升到2015年的100.44/10万,APC为2.1%(P<0.01),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APC=5.4%,95%CI:3.3~7.6%);食管癌呈下降趋势,胃癌、肝癌和胰腺癌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APC=2.7%,95%CI:1.7%~3.7%),女性上升趋势不明显(APC=1.2%,95%CI:-0.2%~2.5%)。男性胃癌(APC=1.8%,95%CI:0.1~3.6%)和结直肠癌(APC=6.3%,95%CI:4.2~8.5%)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不明显;女性除结直肠癌发病率(APC=4.3%,95%CI:1.2~7.5%)呈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他部位没有显著变化。经segi’s标准人口构成调整后,世标率由2006年的69.73/10万下降到2015年的56.79/10万,ASR呈显著下降趋势(APC=-2.1,95%CI:-3.0~-1.3)。除结直肠癌呈显著上升趋势外(APC=2.6%,95%CI:0.3~5.0%),其他部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男女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5%(-2.4%~-0.5%)和-3.1%(-4.3%~-2.0%)。男性食管癌和胃癌、女性胃癌和肝癌呈显著下降趋势,男女结直肠癌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部位没有显著变化(表7,图2)。

表7 2006~201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1/10万)变化趋势

(续下表)

(接上表)

年份粗率世标率男女男女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20138.3627.5145.2440.767.340.9811.5629.2010.396.074.9417.0329.1926.384.580.456.0416.245.923.7120149.5633.3545.1531.9310.170.978.5530.8912.045.246.0320.2727.3919.395.920.504.7217.126.062.6520158.9430.4749.7632.509.950.7713.3229.539.079.264.9018.0130.5419.215.790.317.1115.874.644.51APC-1.11.8*6.3*1.31.4-3.31.34.3*-2.11.4-6.1*-1.9*2.1*-2.5-2.7-8.9-5.6*3.1*-6.6*-3.9

*:P<0.05。

图2 南岗区2006~2015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趋势A: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计;B:食管癌;C:胃癌;D:结直肠癌;E:肝癌;F:胰腺癌

进一步对结直肠癌发病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结肠癌发病率平均年增加速度(APC=15.8%,95%CI:10.5%~21.3%)高于直肠癌(APC=1.1%,95%CI:-2.1%~4.4%)。近端结肠癌发病增加速度(APC=17.3%,95%CI:12.7%~22.1%)高于远端(APC=14.7%,95%CI:6.9%~23.0%),男性近端和远端结肠癌发病率增加速度(APC=17.6%,95%CI:9.6%~26.1%和APC=19.9%,95%CI:8.9%~32.0%)均高于女性(APC=17.4%,95%CI:9.0%~26.4%;APC=8.0%,95%CI:1.2%~15.3%);尽管男女直肠癌发病率没有显著变化,但男性呈增加趋势(APC=2.5%,95%CI:-0.4%~5.5%),而女性则呈下降趋势(APC=-1.1%,95%CI:-5.8%~3.8%)。结直肠癌发病比值为0.38,2011~2015年男女结直肠癌发病比值呈逐年增加趋势(男性0.23~0.54;女性0.31~0.8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由2006年的60.16/10万上升到2015年的76.10/10万,APC为2.6%(P<0.05),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006~201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APC=5.0%,95%CI:1.5%~8.6%),2012~2015年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APC=-3.1%,95%CI:-11.8%~6.4%)。除结直肠癌(APC=-5.0%,95%CI:1.6%~8.5%)和胰腺癌(APC=4.2%,95%CI:3.2%~5.2%)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余部位均无显著上升趋势。男性(APC=2.5%,95%CI:0.5%~4.6%)和女性(APC=3.1%,95%CI:0.4%~5.9%)死亡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男性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死亡率增加趋势显著(APC=5.1,P<0.0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世标率由2006年的48.38/10万下降到2015年的40.76/10万,APC为-2.0%(P<0.05);其中食管癌(APC=-4.8%,95%CI:-7.0%~-2.6%)和肝癌(APC=-3.4%,95%CI:-5.7%~-1.0%)死亡世标率下降显著。男女死亡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APC男=-2.0%,95%CI:-4.0%~0.1%;APC女=-1.5%,95%CI:-4.3%~1.3%),但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胃癌、结直肠癌和女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男性食管癌、胃癌和女性胃癌、肝癌世标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余部位死亡率和死亡世标率均无显著变化(表8,图2)

表8 2006~201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变化趋势

*:P<0.05。

2.5 2016~2020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预测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2006~2015年数据进行拟合,预测2016~2020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水平。2020年男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分别达到216.18/10万和78.60/10万,男女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发病率分别为13.38/10万、39.11/10万、56.60/10万、45.89/10万、11.82/10万和1.34/10万、9.92/10万、33.64/10万、11.86/10万、8.88/10万(表9)。2020年男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将达到124.54/10万和55.76/10万,男性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为10.66/10万、30.49/10万、56.48/10万、44.76/10万和17.57/10万,女性为1.30/10万、13.54/10万、17.23/10万、17.90/10万和10.30/10万(表10)。

表9 2016~2020年哈尔滨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预测

(续下表)

(接上表)

部位粗率世标率男女男女20162017201820192020201620172018201920202016201720182019202020162017201820192020肝癌43.3944.0644.6244.7945.8912.9112.7912.5112.2211.8629.7030.1630.5630.6631.428.638.548.348.177.93胰腺癌12.3612.1512.0212.0111.828.838.818.878.828.888.268.138.058.067.965.895.885.905.885.91消化系统155.50163.41176.57193.41216.1862.6364.1167.7472.8678.60104.75110.15119.08130.55146.1141.7242.7245.0748.4552.24

表10 2016~2020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预测

3 讨 论

本研究对哈尔滨市南岗区2006~2015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发病率、死亡率趋势进行估计。2006~2015年南岗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35.02%,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41.95%,是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WASR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余部位恶性肿瘤WASR呈显著下降趋势;食管癌、肝癌死亡WASR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他部位无显著变化。2020年时男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分别达到216.18/10万和78.60/10万,死亡率将分别达到124.54/10万和55.76/10万。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的第8位,死亡位于恶性肿瘤死因的第6位[16]。男女食管癌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是女性数倍甚至数十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与地理因素影响有一定关系,亚洲东部和非洲的东部和南部是全球食管癌高发区域,而欧洲和北美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南岗区是食管癌发病率较低的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食管癌发病WASR是女性的7.61倍,死亡是女性的8.70倍。10年间食管癌发病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一结果与全国和其他地区食管癌的发病及死亡趋势是一致的[3,17],主要原因可能为食管癌的病因防治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开展趋于成熟,其发病及死亡率也相应下降。

根据WHO估计,2012年中国胃癌世界标化发病率和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2.7/10万和17.9/10万,分别居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2位和第3位。南岗区胃癌发病和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和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死因,但近十几年来在发达国家其死亡率快速下降。我国许多地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例如上海1973~2007年期间胃癌发病率男性以平均每年1.87%、女性以平均每年1.70%的速度下降[18]。南岗区胃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男女平均每年以1.9%和5.6%的速度下降。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下降以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增加有关,健康状况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此外,胃慢性疾病发生率的降低和积极有效的治疗,也起到了有效地控制胃癌发生的作用。

2005~2016年南岗区肝癌平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5.46/10万,居于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位;死亡率为16.19/10万,居于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肝癌发病和死亡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肝癌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4.30/10万和7.46/10万,死亡率分别为25.15/10万和8.17/10万,发病率性比值分别为3.26和3.08。

10年间南岗区肝癌世界标化发病率和世界标化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下降速度(APC=-6.6%)快于男性(APC=-2.5%),而男性死亡率显著下降,女性下降趋势不显著,这与上海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9]。据估计[20],未来几年全球肝癌发病率可能保持在较稳定状态。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分析表明,近几年南岗区肝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仍呈缓慢上升趋势(2016和2020年男性发病率为29.70/10万和31.42/10万,女性为8.63/10万和7.93/10万)。中国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目前认为HBV引起肝癌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起作用。而在全球范围内,HCV被认为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但在中国没有研究支持该结论。在黑龙江、北京等地HCV的流行率仅为0.58%,中国肝癌病例中由HCV引起的比例在5.4%~33%之间[21-22]。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丙型肝炎得以有效治疗,肝癌的发病年龄可后推[23]。

结直肠癌是南岗区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结直肠癌占34.31%,死亡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21.92%,2006~2015年平均发病率高于2010年全国城市平均水平[24]。近几十年来,南岗区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长足发展,因此,诸如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可能比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或地区更为显著[25-27]。其发病率和世界标化发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率增加速度快于世界标化发病率,这与上海、大连和珠海的研究结果一致[18,28-29],不同于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4]。出现这种结果相互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最近十几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加之大多数结直肠癌发病缓慢,其发病趋势的确认还需长期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近十几年来,人口老龄化和发病年龄的延迟可能是粗发病率增加速度大于调整发病率的重要原因。

文献报道,不同民族、性别、年龄组和不同时间结直肠癌不同部位的发病率不同[30]。本研究结果表明,直肠癌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占全部结直肠癌的61.84%(男女分别为76.74%和71.93%)。这与上海的研究结果差距较大,其男女直肠癌占结直肠癌的比例分别为42.72%和36.04%[18]。与直肠癌是居住于美国的亚裔男性最常见的结论基本一致[30]。但是,直肠癌的APC是最低的(APC=1.1%,95%CI:-2.1%~4.4%),表明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的比重逐渐降低(从82.89%降到61.39%)。与此相反,结肠癌发病率将迅速上升,特别是男性远端结肠癌和女性近端结肠癌上升速度更为快速。我们预期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最终基本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

依据危险因素变化可能可以解释结直肠癌不同部位的发生率不同,酒精消耗频率和高消耗量与男性远端结肠癌有较强的相关性,与女性直肠癌相关;高体重指数(BMI≥25 kg/m2)与男性远端结肠癌和女性近端结肠癌危险性增加有关;肉类摄入频率与男性近端结肠癌、女性近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危险性增加相关[31]。黑龙江35~59岁男性BMI≥35由1992年的30.9%增加到1998年的50.1%,女性则由38.5%增加到47.6%[32]。尽管我国成年人饮酒比例有所下降(男性由1997年的61.9%下降到2006年的58.3%,女则由10.5%下降到8.1%),但日消耗量有所增加,男性由28.0g/日增加到33.1g/日,女性则由12.9g/日增加到13.1g/日[33]。1949年人均猪肉消耗为4g/日,2008年为54.8g/日,10年增加了10余倍[34]。这些暴露因素的增加是否与结肠癌发病率的增加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食管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预测2020年男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分别达到216.18/10万和78.60/10万,死亡率将分别达到124.54/10万和55.76/10万。所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应坚定不移实施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努力遏制其发病率的上升。

作者声明:本文第一作者对于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利益冲突:本文全部作者均认同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学术不端:本文在初审、返修及出版前均通过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经同行专家双盲外审,达到刊发要求。

[参考文献]

[1] 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5, 65(2):87-108.

[2] Chen W,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66(2):115-132.

[3] Li Z, Yang L, Du C,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in Beijing with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J].Oncotarget,2017,8(15):24593-24603.

[4] Chen W, Zheng R, Zhang S,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3[DB/OL]. 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17-04-24.

[5] 张思维,郑荣寿,李霓,等. 中国肝癌发病的趋势分析和预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587-592.

[6] Atrkar-Roushan Z, Kazemnejad A, Mansour-Ghanaei F, et al. Trend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cidences in Guilan province: comparing rates over 15 years[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3,14(12):7587-7593.

[7] Yoon M, Kim N, Nam B, et al. Changing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contrast with Japan[DB/OL]. http://dx.doi.org/10.4178/epih/e2015038,2015-08-15.

[8] Seoane-Mato D, Aragonés N, Ferreras E, et al. Trends in oral cavity, pharyngeal, oesophagealand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rates in Spain,1952-2006: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DB/OL].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407/14/254,2014-04-11.

[9] 张亚旭,吴树岭,韩惠丽,等. 哈尔滨市南岗区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2):161-164.

[10] 孙喜文,吴树岭,林英姬,等. 哈尔滨市南岗区1992/2001年结直肠癌发病死亡趋势[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0):2302-2306.

[11]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48-50.

[12] Jensen OM, Parkin DM, MacLennan R, et al.Cancer registration:principles and methods[M].Lyon:IARC, 1991:101-107.

[13] Parkin DM, Chen VW, Ferlay J, et al. Compar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in cancer registration[M]. Lyon: IARC, 1994:35-49.

[14] Kim HJ, Fay MP, Feuer EJ, et al. Permutation tests for joinpoint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cancer rates[J]. Stat Med,2000,19(3):335-351.

[15] Schmid VJ, Held L. 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modeling and prediction-BAMP[J]. J Stat Softerware,2007,21(8):1-15.

[16] Fang Y, Fang D, Hu J. MicroRNA and its roles in esophageal cancer[J].Med Sci Monit,2012,18(3):22-30.

[17] He Y, Wu Y, Song G,et 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esophageal cancer has decreased during past 40 year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J].Chin J Cancer Res,2015,27(6):562-571.

[18] 吴春晓,鲍萍萍,黄哲宙,等. 上海市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现况和时间趋势分析[J].胃肠病学,2012,17(9):513-520.

[19] 郑莹,李德錄,沈玉珍,等.上海市原发性肝癌流行状况和趋势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9(4):292-294.

[20] Bray F, Jemal A, Grey N, et al.Global cancer transitions according to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2008-2030):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Lancet Oncol, 2012,13(8):790-801.

[21] Lu J, Zhou Y, Lin X,et al. General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of viral hepatitis A, B, C, and E in six regions of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2007[J]. PLoS One, 2009,4(12):e8467.

[22] Yuan JM, Govindarajan S, Henderson BE, et al.Low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infec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ases and population controls in Guangxi, a hyperendemic region for HCC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Br J Cancer, 1996,74(3):491- 493.

[23] Testino G, Borro P. Chemo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related cirrhosis[J]. World J Hepatol,2013,5(10):521-527.

[24] Zheng ZX, Zheng RS, Zhang SW, et al.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0[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15(19):8455-8460.

[25] Karahalios A, English DR, Simpson JA.Weight chang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Epidemiol, 2015,181(11):832-845.

[26] Cappellani A, Zanghì A, Di Vita M, et al.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diet and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DB/OL]. http://dx.doi.org/10.2741/4095,2013-01-01.

[27] Lee DH, Keum N, Giovannucci EL.Colorectal cancer epidemiology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J].Am J Public Health,2016,106(9):1599-1607.

[28] 张莉梅,邵世亮. 大连市区1991-2010年大肠癌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肿瘤,2013,22(9): 694-698.

[29] 郭炬旋,张晓,庄晓霞,等. 广州市珠海区2008-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现状及趋势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7,30(2):116-120.

[30] Murphy G, Devesa SS, Cross AJ, et al. Sex disparitie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by anatomic subsite, race and age[J]. Int J Cancer,2011,128(7):1668-1675.

[31] Shin A, Joo J, Bak J, et al. Site-specific risk factors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a Korean population[J]. PLoS One, 2011,6(8):e23196.

[32]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15.

[33] 马玉霞,张兵,王惠君,等. 1993-2006年中国九省(区)居民酒类消费状况及变化趋势[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4):323-329.

[34] 潘耀国. 中国肉类消费的全景图和大趋势-60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增长10倍[J].中国猪业,2009,4(10):23-25.

猜你喜欢

南岗区年龄组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火焰马
识途“老马”:追记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法治委员会报告团团长卢连基
“学雷锋应是一生的事儿”: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委员叶滨昌学雷锋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