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

2018-04-25邵凌凌

当代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螺旋式工学结合

邵凌凌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业也迎来了变革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滞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研究,对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

根据国家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50亿人次,入境游人数1.39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2017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业也迎来了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也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職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其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能适应岗位职业的变化。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和所培养的人才定位认识不准,导致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照搬本科课程体系或对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压缩。这样以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就被抹杀了。

(二)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历史短,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沿袭了本科院校的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然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盲目采用本科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使得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性特色不够明显,理论多于实践,导致学生对动手能力弱,对行业认知度低,专业人才无法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国家和政府的强力推动和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校企合作的质量上看,仍有许多问题,如对校企合作的认知程度低、合作质量低、缺乏协调服务平台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指在一个三维空间构建职业素质平台课、专业特色模块课、职业拓展发展课。通过职业素质平台课的“教”、专业特色模块课的“学”和职业拓展发展课的“做”的循环反复、螺旋上升,来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教”、“学”过程与酒店工作阶梯发展过程相对接,随着工作层级递升时对知识技能的需要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对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另一方面在各教学模块之间构建螺旋上升关系,使核心职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不断递进与深入。“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应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螺旋式课程体系开发,既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共生性。使职业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实现“同步”,并且通过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在工作中寻找答案等过程的交替进行,完成对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不断深入理解。螺旋式课程体系的建设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呈螺旋上升状态,有利于实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应用型、开放性酒店人才。

(二)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的深度发展。

“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在与酒店实践工作过程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的开发上,重点在各教学项目之间衔接关系和递进角色的设计上。将课程设置按照大螺旋套小螺旋的课程设置思路,充分体现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师资配置、教学手段、实践比例、顶岗实习、技能考核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促进工学结合的深度发展,建立螺旋式课程体系的崭新模式。

(三)有利于加快高职酒店专业的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构建“螺旋式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将为酒店专业的的建设输送新的血液,使之更快、更健康地向前发展。同时,也将有力促进学生未来工作的技能培养和个人职业能力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行业就业率,降低学生行业就业流失率。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则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做好对相关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些职业能力分解到相应的工作任务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螺旋式工学结合”是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高职教育学科本位思想,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贯穿于每门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的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三)注重整合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打破学科壁垒,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并以此为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工作情境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着眼酒店职业能力培养的“必需”与“够用”,不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酒店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避免交叉重复,从而形成“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四)基于职业迁移能力为导向

高职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它为社会提供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学生的三年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循环和往复使学生能获得在工作发生变化时的应对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螺旋式課程体系的构建,加快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导型、由课堂式向实践式转变,真正培育出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具体说来就是“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

(一)职业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又叫职业素质平台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职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形象设计、服务礼仪、语言沟通类课程、思修等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

(二)职业技能课

职业技能课,又叫专业特色模块课,是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主要包括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信息化管理等课程。

(三)职业拓展课

职业拓展课,又叫职业拓展特色课,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职业拓展课主要包括咖啡与茶艺、调酒、酒水知识、插花等课程。

综上所述,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核心。“螺旋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对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周雪军,鲁钢.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3]刘向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4]任卓,陈立宁.谈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双证书制度指导下课程体系建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

[5]陈晨.对接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

猜你喜欢

螺旋式工学结合
螺旋式课程背景下“螺旋式”作业有效设计初探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螺旋式推进
中英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