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低段数量关系建构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8-04-25董静友

读天下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策略研究建构

摘 要: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都是一样的,都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这一教授知识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的。其中,数量关系的建构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其有效策略应从低年级开始实施。教学中,数学学科对于小学段的学生来说,是新颖而又难懂的,在小学学段中数量关系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教学机智,立足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数量关系。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教学智慧,巧妙地运用实验、生活实践、问题、故事来创设情境,构建数量关系,教授知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数量关系;建构;教学;策略研究

一、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构建生活数量关系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关键期,强调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数量知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我们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小学时期,学生无意注意明显,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正在直观形象阶段,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转移并且自制力相当弱。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化枯燥为形象生动,游戏、故事、问题各种情境要充分运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通过外力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举例说明,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个数乘以分数这一课中,课堂内容较为抽象枯燥,教师在教授的時候,要具体运用多媒体教具和颜色鲜艳有趣的卡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在做好本节课教学准备工作后,教师布置一个任务:请我们班力气大的同学拿着老师准备好的水桶去拎一桶水来打扫教室。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大桶可以装3升水,小桶是大桶的2/3,那小桶可以装多少水?”边引导学生一起动手,边进行教学。接着,教师继续提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教师既能从学生的经历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顺应学生发展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发展规律来教学,将游戏和快乐放置在教学之中,帮助学生能够顺应自身思维规律和生活实际,构建数量关系“3*2/3”,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二、 促进良好学习合作交流,推动学生主动构建数量关系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时之间的兴趣和爱好,它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和习惯。教师在有区别的对学生进行构建数量关系和数量模型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好每一个小组学习数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观念、交流讨论,并且进行专门的课下帮扶辅导活动,一个学生对应一个学生,既能帮助学生共同学习,又能增加集体荣誉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不同,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做好不同学生的教学准备工作。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分数乘分数”一课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积极主动交流的氛围,以便同学们能够主动建构数量关系,交流经验和想法。在学习了整数乘以分数的基本知识后,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一下,三千克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千克?学生们讨论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一起来补充答案,并且得出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的时候要适当鼓励平常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来回答,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热烈的学习数学的班级之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明白数量关系建构的意义和来源以及方法,最后在头脑中能够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 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量意义,推动学生构建数量模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都知道,万变不离其宗的深刻道理。数学的学习内容有很多,但是大都是某一定律和定式的有限延伸,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内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数量意义,核心才是关键,不然做再多的题目都是在做无用功,最终推动学生构建数量模型。举例说明,数量关系—乘法法则一课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深刻理解乘法背后的意义,然后再一步步深入教学路程、速度和时间,为以后这类教学提供数量模型,9个 2相加和2个 9相加,用乘法都是9*2或者2*9,这时候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为什么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会产生迷惑和不懂,会做上一道题目,有可能不会做下一道题目,忘记了基本的运算法则。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题型训练是必要的,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迷惑和不解,通过不同题型和相同题型之间的对比,生活中的各个例子来一步步深入,促进学生在讲解和练习训练中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意义,最终掌握本质和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解题规律。

学生是课堂知识的接受者,是发展的主体。探讨如何有效建立教学策略,以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助力。推动构建数量关系这一方面的教学策略其实有很多,如何构建师生教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相当的丰富和扎实。这其实是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特点、注重题海战术而忽视学生主观感受的教育现状提出的一条发展的方向。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想学数学。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有区别的教学,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有价值的梦想和人生。如何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促进小学生构建数量关系和数量模型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潘忠德,唐琴珠.准确定位目标 恰当有效引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5,(20).

[2]周琦.数量关系: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蹊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5,(32).

作者简介:

董静友,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策略研究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