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有機與食安
2018-04-25
步入3月,萬物復甦的季節,從身邊的綠意蔥蔥到餐桌的綠色蔬果都開始得到大家的關注,近年來全球都在重視食品安全,更由此衍生出源頭上對於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的探討與發展,“有機”已經成為時下餐飲界與日常餐桌上最為追捧的對象,究竟有機農業、有機食品對於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又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本期我們邀請兩岸四地的學者專家、農業從業人員、商界、醫學界專家等齊聚,從不同面向解讀有機食品與餐桌安全的議題。
在第一板塊“有機農耕”中,臺灣小瓢蟲農場負責人也是台灣第一代有機農業推廣人巫建旺老師以台灣數十年農業耕作的方式的變化來談台灣近年來推動有機農業、友善農耕的不易,這其中對於土地的愛護尤其重要,因為關愛土地自然會得到土地的饋贈,同時巫老師也提出“現代農夫”的概念,鼓勵農人擔負起對於生態與社會的重責,最終能夠實現農夫、消費者與生態環境的三者平衡。
走入第二板塊“認證推廣”,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以十五年來推動香港農漁業進行有機認證的經驗來談香港土地因素、法律因素等對於農民、有機農業發展造成的困境,在多年教育與理念推動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一同推動香港農業發展的再轉型,也讓香港有機農產品市場走向規範化與法制化。邁進第三板塊“綠色土地”,廣東省優秀女企業家也是珠海綠美園農業實踐基地創辦人的梁童女士從關心食品安全的角度推動綠色農業與綠色食品,在創辦綠美園十年的時間裡,除了鼓勵市民親近土地之外,給予民眾更多農業知識與社會互動,讓家庭能夠在集體勞作中增進情感,和諧社會,同時更期待民眾理性選擇有機等食品,逐漸放棄對食物外形亮眼的追求等迷思,從而真正達到飲食安心的境地。
來到第四版塊“走進餐桌”,澳門萬方食品有限公司瞿偉剛董事在社會責任的思考中因緣際會進入有機農業行列,通過不斷地摸索,在內地設立基地,提供有機食品供應澳門市場,更在近年來加大對澳門民眾有關有機食品認知的宣傳,但有感於澳門市場狹小,他們一方面面向大灣區市場的同時更呼籲澳門能夠與內地進一步合作,建立自己的有機認證標準,從而未來更好地推動澳門有機食品產業發展。
進入最後的第五板塊,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院的何朝暉主任以多年的醫學觀察與臨床經驗,分析當下社會令人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從地溝油、毒大米、毒奶粉、蘇丹紅,我們的餐桌飲食已經發出了嚴重的警訊,而這對於身體尤其是消化道系統的傷害巨大,導致到目前都市年輕人普遍性的消化類疾病,相關惡性腫瘤更有不斷低齡化的趨勢,在此情況下,何教授更是結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人的民眾給予了合理的飲食生活建議。
中國人,素來講究“民以食為天”,食物安全的崩塌對於個人乃至社會都是致命的,安心之路似乎還有漫長的一段需要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