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齊發,中美風雨欲來?
2018-04-25
3月,當中國大陸的2018年兩會剛剛拉開大幕之時,全球鎂光燈聚焦都在看中國如何藉助此次會議影響其未來20年的發展,此時不甘寂寞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3月9日正式簽署關稅法令公告,表示將以國家安全理由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其中加拿大和墨西哥得以豁免,此舉雖然針對多個國家,歐盟、澳洲、亞洲其他國家地區也因此受害,但從中美貿易量上來看,行動甫出就是劍指中國,要點燃中美貿易戰的引信。果不其然,主張經濟民族主義的特朗普隨後宣布要對來自中國的大約600億美元的商品強制徵收關稅,主要目的“在於懲罰和制止中國繼續以不公平的貿易、其中包括侵害美國公司知識產權來損害美國的利益”。中方也隨後表示將對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進行征稅,對抗體量雖然不對稱,但是中方維護自身利益與國際多邊貿易規則的決心向外界表達無疑。
事實上,這一波升級的貿易戰對於中國大陸的影響顯著,多個行業受到明顯衝擊,包含鐵路、航空、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交通業;電子通訊技術、機械設備、紡織貿易、金屬製品等產業都會廣受波及,尤其是對那些以出口為主的省份的衝擊是首當其衝的。狂人總統特朗普以中美之間強大的貿易差為理由,想必接下來的行動仍然會持續,畢竟目前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2017年在4,300億美元左右,大陸對美國的進口約1,600億美元,貿易差距之大令到特朗普更加眼紅,充滿鬥性,對於這個商人政客而言,一向只負責炒短線,而不看長期,以戰逼北京談判的意味濃烈,中國政府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之後也強硬姿態回復“中國不要貿易戰,但也不害怕貿易戰;美國如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中國將做出針鋒相對的反擊。”未來以戰迎戰,還是以戰逼和必然是中美兩強之間的持續博弈,事實上,從中美雙方的表態來看,重回談判桌已經是可能,但結果不一定能輕易達成,短時期的貿易戰仍有可能持續,對於全球的經濟震蕩也可能持續產生影響。
貿易戰的上演已經可以引發滔天巨浪了,《台灣旅行法》的簽署可謂是中美地動山搖的前奏曲,繼美國眾議院、參議院通過此項建議性法案之後,外界都在好奇作為總統的特朗普是否會簽署這一法案,畢竟這一法案鼓勵美國與臺灣高層官員互訪,打破了自1979年以來的外交慣例和多方平衡。果然,3月16日,特朗普無異議簽署同意令,無疑試圖改變近四十年來的中國大陸、美國、台灣三邊的關係,對於從70年代開始中美陸續達成的三個聯合公報和一再確認的“一中原則”是赤裸裸的挑釁,儘管事後白宮發言人仍然強調美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未變,但是特朗普希望藉助台灣問題,持續挑戰中國大陸,甚至逼迫中國政府在其他國際問題與國際事務上讓步的企圖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