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水稻产业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8-04-25程金朋张时军王世敏
程金朋 张时军 王世敏
摘 要 通过列举2013—2017年昭通市水稻在种植面积、产量、品种及种植收益等方面的数据,具体分析了昭通市目前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结合省、市在贯彻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施政策,水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昭通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水稻;产业现状;对策;昭通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18
1 昭通市水稻生产情况
1.1 近五年水稻生产情况
为详细了解昭通市的水稻生产现状,对昭通市各县区的水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分析发现,2013年以来昭通市水稻生產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这主要跟昭通市城市发展对坝区耕地占用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水改旱和稻田闲置现象不断增多具有一定关系。
1.2 水稻品种种植结构
昭通市以昭鲁坝区为中心的常规粳稻区,通过调研和统计,2013年以来完成了两次的主推品种更新和换代,2014年、2015年主导品种以凤稻系列为主,包括凤稻17号、合选1号、云粳31号等品种。2016年以后,云粳31因其抗性和稳产性较好,逐渐取代凤稻系列。2017年以后,由于云粳31号在米质上的不足,昭粳12号、会粳10号、滇优34等品种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整个常规粳稻区正处于品种更替期,但云粳31号种植面积仍然较广,种植面积约0.23万hm2,是常规稻种植区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1.3 水稻种植效益情况
水稻作为常规粮食作物,从调研汇总获得的2013—2017年效益数据来看(表2、表3),水稻种植收益的基本位置大体不变,在主要粮经作物中依然排名第5,但水稻种植收益仍然明显差于蚕桑、烤烟等经济作物,在每667 m2产值、利润上虽然实现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低于经济作物。在产值上升的同时,随着这几年现代农业机械与高科技的栽培模式引入,水稻种植每667 m2的成本出现上升,但每亩净利润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也是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农民选择种植水稻,自己的均纯收入有所上涨。
2 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稻田基础设施差
虽然昭通市近年来逐年加大了中低产田地的改造力度,但由于地处乌蒙山区腹地,昭通市属全国有名的贫困市,市、县两级财力不足,所有的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全部需要依靠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面对全市中低产田地面积大的现实,基础设施改善进程缓慢,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这也给水稻生产中的机械化普及以及水稻单产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 稻田分散,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
昭通市大部分水稻种植区位于山区,地形复杂,田块儿面积小且分散,不适应大型机械化作业。碎片化、极不规则状的稻田分布和落后的稻田基础设施致使现有的耕作方式原始,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制约着昭通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3 对策
3.1 加大各项科技措施推广和惠农政策落实力度
要着力突出科技措施推广,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重点抓好高产优质杂交良种推广、水稻规范化条栽、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以改促退、以改促调,做到能排能灌、能水能旱,变一季为多熟;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结合,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开发利用,通过耕地整治和改造,做到良种良制良法配套,耕地用养结合,保证耕地持久发挥效益。另外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农业农村惠农支农政策,及时把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到农户手上,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3.2 加大各类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稻区基础设施
各级党委政府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生产的大政方针政策,确保全市口粮绝对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水稻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加快稻区排灌基础设施、机耕道、耕作道等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水稻生产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另外,要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稻田保护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和法律约束机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严厉制止一切非法占用稻田的行为,有效保护本就为数不多的水稻面积。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