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新组合旌优3877的适应性试验

2018-04-25谭芷晴周华侯郁辉王榕宁李新昌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

谭芷晴 周华 侯郁辉 王榕宁 李新昌

摘 要 利用优质、抗病和配合力强的不育系旌3A与高抗、优质和强恢复性的恢复系中种恢2877组配培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旌优3877。参加华南的两广区域品比试验,通过综合性状的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旌优3877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和高抗病等优良性状,适合华南早籼稻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水稻;旌优3877;适应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03

水稻是世界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粮食作物,原产地在亚洲,早在7 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就有水稻的种植记录。现在我国水稻主产区位于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三大地区[1]。作为全世界近20亿人的主食,水稻在世界粮食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粮食需求压力增大,这就要求水稻的生产种植必须向高产、优质和抗病方向发展。

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就是遗传学的杂种优势理论[2],在杂交水稻领域,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科学家有着十分巨大的贡献。相比于传统水稻,杂交水稻能够让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从而达到高产、优质和抗病的育种目标。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以及推广在世界糧食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缓解了粮食缺乏地区的生存压力。经过众多水稻研究工作者的努力及探索,杂交水稻的育种和推广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种植方式逐渐发生改变,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农业迅速发展,杂交水稻的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3]。国家对于杂交水稻的发展与突破寄予厚望也给予支持,鼓励杂交水稻的研究发展结合传统与高新技术,选配出更加高产、优质和高抗相结合的杂交水稻品种。

本次研究使用旌3A和中种恢2877组配而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旌优3877与籼型杂交水稻对照品种天优华占在华南多点试验进行综合性状调查对比分析,了解该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优缺点及其推广利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旌3A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育成的恢复系中种恢2877。旌3A和中种恢2877组配选育而成旌优3877新组合,以天优华占作为对照品种。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立18个试验点,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4个省和自治区。各试验点均按《南方稻区早籼籼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规定的试验设计、栽培管理与观察记载等要求进行试验。

试验种子由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统一编号后分发至各试验点随机进行试验,设天优华占为对照品种。试验采用1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各试验点均根据当地大田生产习惯确定播种期、移栽期及行株距、每穴苗数等方式进行栽培。所有品种同期播种、移栽,行株距、每穴苗数相同。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本试验全程进行查苗和考种等观察记载,田间记载试验基本情况、稳定性、生育期和抗性等基本表现。

由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鉴定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采用苗期人工接菌鉴定和病区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稻瘟病评价指标为叶瘟(级)、穗瘟发病率及级别、穗瘟损失率及级别、综合抗性指数。在试验结束后统一提供样品给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检测分析参试品种的稻米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特征特性

2.1.1 产量结果分析

旌优3877每667 m2平均产量为548.56 kg,对照品种天优华占(CK)每667 m2平均产量535.52 kg。旌优3877产量比对照品种天优华占增产3.69%,增产点为66.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旌优3877日产量4.66 kg·d-1,对照品种天优华占(CK)日产量4.51 kg·d-1,比对照日产量增产3.32%(见表1)。

2.1.2 外观形态与特征特性

根、茎、叶形态和结构协调,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叶色浅绿,茎秆粗壮,抗倒力强,叶片中等长度挺直,与茎秆夹角小,受光态势好,上三叶长、叶直挺厚、宽度中等和叶微卷。剑叶长度中等且厚而挺直。叶鞘和稃尖呈浅紫色、柱头呈紫红色。全田生长整齐一致群体整齐度高,穗大粒多着粒密度中等,稻谷谷粒浅黄色。落粒性较难。前期早生快发,成熟期耐热性强熟色好。经过分析比较表明旌优3877的整体形态特征优于对照品种。

旌优3877的全生育期126.1 d,对照组天优华占的全生育期121.3 d,旌优3877比对照品种迟熟4.8 d,旌优3877与对照品种生育期相似属于同生育期类型品种。旌优3877株高108.7 cm,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株高

99.1 cm,旌优3877每667 m2有效穗18.2万,穂长23.1 cm,每穗总粒数138粒,实粒数123粒,结实率为89.1%,千粒重25.6 g。对照品种天优华占每667 m2有效穗17.9万,穂长22.8 cm,每穗总粒数142粒,实粒数128粒,结实率为91.1%,千粒重25.2 g。旌优3877的有效穗、穗长和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品种。两品种的千粒重分别为25.0 g和24.0 g,杂株率分别为0.3%和0.3%,旌优3877的千粒重和杂株率优于品种天优华占(见表1)。

2.1.3 旌优3877各试验点综合性状表现

旌优3877在广东设有广州、五华、清远、新会、信宜、湛江6个试验点,每667 m2平均产量514.48 kg,比对照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505.7 kg增产1.74%,湛江点产量突出,广州和五华轻微减产,其余试验点均增产;平均全生育期126.5 d,比对照品种长5.3 d;株高106.7 cm,比对照高8.2 cm;试验点中均未发现倒伏;抗病性方面,在信宜点叶瘟和穗颈瘟轻微发生,新会点白叶枯病轻微发生,纹枯病发病轻微,总体抗病性表现良好,与对照品种处于同一级别。综合评级总体高于对照品种的综合评级(见表2、表3)。

旌优3877在广西设有崇左、贵港、合浦、贺州、来宾、藤县、玉林7个试验点,每667 m2平均产量584.13 kg,比对照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585.23 kg减产 0.19%,藤县和玉林点丰产性较好,贵港、贺州和来宾点减产,其余试验点均增产;平均全生育期123.6 d,比对照品种长

3.9 d;株高111.3 cm,比对照高10.1 cm;试验点中均未发现倒伏;抗病性方面,在贺州点叶瘟和白叶枯病轻微发生,纹枯病发病轻微,总体抗病性表现良好,与对照品种处于同一级别。综合评级总体高于对照品种的综合评级(见表2、表3)。

旌优3877在福建设有安溪和漳州2个试验点,每667 m2

平均产量627.10 kg,比对照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576.0 kg增产8.87%,两个点增减产差异明显,漳州丰产性好而安溪丰产性差;平均全生育期128.5 d,比对照品种长2 d;株高106.1 cm,比对照高4.7 cm;两试点均无发现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和倒伏,纹枯病发病轻微,抗性表现良好,与对照处于同一级别;综合评级分别为C级和A级,高于对照品种的综合评级(见表2、表3)。

旌优3877在海南设有海口、三亚和屯昌3个试验点,每667 m2平均产量481.39 kg,比对照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452.22 kg增产6.45%,3个试验点丰产性好;平均全生育期123.0 d,比对照品种长8 d;株高108.6 cm,比对照高14.5 cm;屯昌点叶瘟发生严重,未发生穗颈瘟,白叶枯病轻度发生,纹枯病中等程度发病,抗性表现良好均优于对照品种。综合评级分别为A级、B级和A级,高于对照品种的综合评级(见表2、表3)。

2.2 抗性

经抗病性试验,旌优3877在广东试验点叶瘟抗性等级为1级,穗瘟发病率5.0%、等级为1级,穗瘟损失率0.4%、等级为1级;在广西试验点叶瘟抗性等级为3级,穗瘟发病率29.0%、等级为7级,穗瘟损失率3.4%、等级为1级。在广西抗病性试验中旌优3877所有抗性指标均优于对照天优华占,远优于感病对照。在广东抗病性试验中穗瘟损失率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属于同一等级,均优于感病对照(见表4)。

在稻瘟病抗性综合评定中,旌优3877在广东试验点稻瘟病综合指数1.0级,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稻瘟病综合指数2.0级,远优于感病对照稻瘟病综合指数8.3级;旌优3877在广西试验点稻瘟病综合指数3.0级,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远优于感病对照稻瘟病综合指数8.5级。旌优3877对稻瘟病的抗性平均综合指数达到2.0级达到抗级水平,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3.5级和感病对照8.4级,旌优387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均为1级,对照品种天优华占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优于感病对照9级。综上所述,旌优3877具有良好的抗稻瘟病特性。

2.3 米质

選择广东信宜试验点和广西贵港试验点生长育成的旌优3877和天优华占(CK)进行米质分析检测,检测分析结果见表5。按照国家米质标准进行评定,旌优3877和对照品种天优华占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和部标优质米标准。旌优3877的部分品质指标如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优于对照品质;其他指标如糙米率、整精米率为、米粒长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略次于对照品种。旌优3877米质的商品综合指标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

3 结果与讨论

在试验中,旌优3877每667 m2产量为548.56 kg、日产量4.66 kg·d-1,对照品种天优华占667 m2产量535.52 kg、

日产量4.51 kg·d-1。旌优3877比对照品种天优华占增产3.69%,增产达显著水平。旌优3877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共18个试验点抗病性表现良好,种植期间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纹枯病发病轻微,部分试验点无发病现象。在稻瘟病抗性综合评定中,旌优3877在广东和广西试验点稻瘟病综合指数以及穗瘟损失率最高级均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远优于感病对照。具有良好的抗稻瘟病特性。在抗倒伏性上,旌优3877虽然整体植株高于对照品种,但同样表现出优良的抗倒伏性能。

旌优3877米质特性良好,虽未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但在米质商品性综合指标优良,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天优华占。结合旌优3877在各试验点的良好表现,高抗病性、抗倒伏性和良好的农艺经济性状等,全生育期比对照品种迟熟4.8 d,属于典型的华南早籼杂交水稻品种,值得在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地区试验种植,在沿海大风地区不宜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宿桂红,傅新红.中国粮食主产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439-445.

[2] 兰进好,张宝石,周鸿飞.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1):114-119.

[3] 陈立云,雷东阳,唐文帮,等.中国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J].杂交水稻,2015(5):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
广西桂北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551在吉安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
不同杂交水稻播始历期与结实期对播期的反应差异研究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齐优1068高产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