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2018-04-25刘伟徐民

关键词:经营绩效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刘伟 徐民

[摘 要]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三方面对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这与中国正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谋而合;从股权属性看,国家持股比例、境内非国有法人股、境外法人股和流通股均与经营绩效呈弱正相关关系;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提升,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越大,经营绩效越差。因此,应从多元化法人投资主体,完善股权集中、制衡度,改善制度环境三个方面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1-0043-06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现代公司制度。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可以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选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国资国企改革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重点,并将逐步向纵深推进。作为推动改革进程的重要力量,中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完成自身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激发其市场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始于2004年的上一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然而,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仍存在一股独大、治理结构单一等弊端,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以提升其市场化程度和经营绩效。中国商业银行的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和发展能力不仅影响着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而且对中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当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脱媒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的蓬勃兴起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银行业传统的营利模式面临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股权结构适度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

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与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经理人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代理权竞争机制以及公司的并购等方面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中国上市公司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和股份制改革的浪潮,因此在股权结构方面与其他国家相较有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单一,“一股独大”现象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活力,不利于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近年来,虽然部分上市商业银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指引下,积极采取股改措施,以期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绩效,然而,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样本选择方面,使用最新的上市商业银行年报数据,增强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二是在变量选择方面,采用因子分析法,按照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和发展性四大指标构建经营绩效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更为全面的衡量,并以此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股权属性与经营绩效

股权属性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分歧。许小年认为,国有股与企业经营绩效负相关,法人股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个人股与其不相关[1];于东智认为,国有股、法人股与企业经营绩效均呈现弱正相关[2];陈小悦和徐晓东认为,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无必然联系[3]。

从理论上讲,股权属性对银行经营绩效会产生正反两面的影响。国有股控股的上市商业银行能够得到国家更多的福利以及优惠政策,政府财政收入也可以成为银行可贷资金,提高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但由于管理者大都是直接任命且被替换的可能性较小,管理者会因缺乏激励而不积极进行银行管理,从而使得银行经营绩效难以提高。相对来说,法人股更注重银行发展的长期性与营利性,能够积极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尤其是境外法人股可能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但是如果法人股比例过高,就可能存在内部关联交易,使得银行系统风险增加。流通股可以增加基金的流动性,增强外部约束;但股份的过分频繁交易则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国有持股比例(GYG)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2:境内非国有法人股(FGYG)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3:境外法人持股比例(JWG)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4:流通股(LTG)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

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也存在分歧。Perderson和Thomsen、许小年和王燕、张红军认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4-6];Berle和Means认为两者呈现负相关[7];Demsetz和Lehn认为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8];孙永祥和黄祖辉认为两者呈倒U型关系[9]。

(三)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

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中,杨德勇和曹永霞的实证研究表明两者正相关[10];丁俊峰的研究表明两者不显著相关[11];Thomsen和Pedersen、朱瑾和朱恩涛认为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12-13]。

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通过银行治理机制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当商业银行的股权高度集中时,银行大股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监管作用,从而提高银行效率;但若大股东股权比重太大,相应地在经营管理中的话语权也会大大增加,就可能会产生操控银行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银行经营效率下降,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股权制衡,进而形成一股独大,大股东完全掌控銀行命脉的状态。反之,当股权过度分散时,股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就会缺乏对银行管理者的监督动力,使得银行低效率经营。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应该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6: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7: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8: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Z1)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9:第一大股东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和之比(Z5)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共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光大银行与农业银行为2010年上市,故总计选取124个样本。

2.变量选取

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以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财务营利性指标来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但由于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单纯的营利性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经营绩效。故在综合考虑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发展情况和自身特点后,本文从营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与成长性四个方面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选取了一系列相关指标。通过SPSS21.0软件的相关性检验后选择了相关性较强的9个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分(见表2)。

第一,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年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导入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与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见表3)。表3结果显示,KMO=0.57,大于适用界值0.5,Sig.=0.000,小于适用界值0.05,因而适合运用因子分析。

第二,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确定公共因子的个数(见表4)。由表4可知,前5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79.81%,表明前5个因子可以集中反映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第五,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见表5)。由系数矩阵将5个公因子表示为9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因子得分函数为:

F5=-0.072X1-0.009X2-0.007X3-0.215X4-0.211X5

-0.094X6-0.137X7+0.922X8+0.159X9

将2008—2015年的各个变量标准化之后的数据代入因子得分函数,可以得出各银行的5个公因子得分,最后将每个因子选择后的方差贡献率占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P(见表6 )。

3.模型构建

为检验假设,本文构建如下研究模型:

模型一

模型二

其中,为常数项,Ci()为待估计变量参数,为随机误差项。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7给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除了两个控制变量外,其他相关变量的差异较大,这表明随着时间变化,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不同银行的变化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图2描述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经营绩效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2008年的下降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而近年来的不断下滑趋势说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治理还需完善,不尽合理的股权结构很有可能是造成经营绩效下滑的重要因素;国有股比例总体先上升后下降,境内非国有法人股和流通股上升明显而境外法人股变化较小,这说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在进行一定的股权结构改革;股权集中度整体呈现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重要决策制定的效率,但同时会使一些小的分散股东丧失话语权;股权制衡度近年来有所下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SPSS21.0输出的相关性结果分析可得,经营绩效和国有股、境内非国有法人股、境外法人股、流通股比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8、0.098、0.374、0.063,其中国有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境外法人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经营绩效和第一大股东持股、前五大股东持股、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87、0.405,且三者均与经营绩效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第一大股东与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和经营绩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15、0.116,则两者与经营绩效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假设H1、H3、H5、H6、H7成立,而H2、H4、H8、H9不成立。

(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回归分析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比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的吻合程度,采用判断系数R2值检测法,判断系数是对估计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度量,其中R2的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1表示拟合程度越好。通过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法,若Sig.<0.05,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显著线性相关。

由表8可得,加入控制变量后的R2值更大,说明拟合程度更好,同时通过t检验,Sig.=0.01<0.05,说明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显著线性相关,故采用模型二更为合理。

由表9可得模型二的回归方程为:

分析以上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在股权属性与经营绩效方面,国有股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增加0.263个百分点;非国有法人股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增加0.343个百分点;境外法人股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增加0.327个百分点;流通股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增加0.065个百分点。在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减少0.046个百分点;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增加0.642个百分点;前十大股东持股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减少1.066个百分点。在股权制衡度與经营绩效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减少2.064个百分点;第一大股东持股与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营绩效增加0.087个百分点。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中国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首先,国有股、境内非国有法人股、境外法人股、流通股均与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呈现弱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改革对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了有利影响,适度的国有股比例可以稳定银行业的发展;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更加有利于银行长期稳健发展,拓宽银行融资渠道;外资股份的加入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创新理念。且近年来,中国资本与证券市场逐步完善,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持有流通股的股东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监督和约束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最后,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与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比值与经营绩效弱的正相关。这是由于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会产生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由2008—2015年报数据可以看出,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大部分都有关联企业,这难免会产生关联交易,银行在没有进行充分资格审查的情况下贷款给大股东的关联企业,会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率增加,从而损害银行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通过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发现,国家股占前十大股东持股总数的40%左右,其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导致了银行内部治理的残缺,降低了经营绩效。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国家应该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样化法人投资主体。推動股权多元化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股、境内非国有法人股、境外法人股、流通股的有利作用,尽量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冲击,有序推进员工持股计划,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优化股权集中度,完善股权制衡度。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经济体都倡导相对集中的股权模式,这样能够使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代理权机制充分发挥有利作用。中国银行体系发展不够完善,应适度调整股权集中度,防止股权制衡过大造成内部人控制局面的。再次,改善制度环境,提高经营效率。在政府治理方面,要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尽可能减少政府行为对市场机制造成的不利影响,尤其政府对贷款的干预要适当。最后,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和经营转型。如互联网金融,其发展推动了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变革,需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国家化、综合化的经营格局。

[参考文献]

许小年.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J].改革,2010(5):27-33.

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5):54-62.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11(11):3-11.

Pedersen T, Thomsen S. Business system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1999, 29(2):43-59.

许小年,王燕.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M]//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22(4):34-44.

Berle A A,Means G C.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 Macmillan, 1933.

Demsetz H, Lehn K.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5, 93(6):1155-1177.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2009(12):23-30

杨德勇,曹永霞.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5a):87-97.

丁俊峰.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基于创新指标的实证[J].当代财经,2009(8):62-68.

Thomsen S, Pedersen T. Industry and ownership structure-an incentive mechanism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economics;,1998(4):385-402.

朱瑾,朱恩涛.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85-87.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经营绩效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析
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作用关系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