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尼勒克县牛布鲁菌病及新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8-04-25段永只吾力江杜兰兰李才善巴音查汗
段永只, 张 杨, 吾力江, 杜兰兰, 李才善, 巴音查汗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引发流产、不孕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简称布病。 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不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布鲁菌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病畜可长期或终生携带布鲁菌,对其他动物和人类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胁。 病原菌在水和土壤中存活72 ~112 d,在乳内存活3 ~15 d,在冷暗胎儿中存活6 个月,故该病可随患畜的流产物、乳汁、尿液排出体外,通过被污染的草场、圈舍、饲料等引起动物感染。 感染途径以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为主,也可通过眼结膜、生殖道和损伤皮肤感染。
新孢子虫病是由寄生于多种动物有核细胞内的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的原虫病。 该病即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怀孕母畜感染出现流产、弱产、产死胎等;新生儿则多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新孢子虫可以感染多种的哺乳动物,该病呈全球性分布,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3]。
近年来,畜牧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牲畜的流动和交易日益频繁,该病制约了畜牧业发展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本次试验选择新疆尼勒克县作为调查点,于2016 年2 月至2017 年5 月在尼勒克县范围5 个区域进行了牛布病及新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逐步防控布鲁病和新孢子虫病提供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1 样品来源
2016 年2 月至2017 年5 月对尼勒克县范围5个区域采集不同性别牛血样1 966 份,分离血清,同时记录牛只的编号、年龄。 -20 ℃冷冻保存,待检。
2 试剂与器材
布鲁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703,规格:5 mL/瓶);羊抗牛血清玻璃板;A4 纸其上划分成4 cm2的方格;吸管或移液器;牙签。
新孢子虫病rELISA 试验:兔抗马IgG(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羊抗牛血清(BETHYL公司);兔抗羊血清、NcSRS2 重组抗原、TgSAG2 抗原(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标准阳性、临床阴性血清(美国IDEXX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 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3.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将血清和抗原在室温放置30 ~60 min;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被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被检血清0.03 mL;在被检血清旁滴加虎红平板凝集抗原0.03 mL;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充分混合,在白炽灯下5 分钟内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应设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对照。
判定结果:受检血清在4 min 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 +),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
3.2 新孢子虫病的rELISA 检测方法 严格参照文献[4]建立的rELISA 方法进行检测。
新孢子虫地方虫株NcSRS2 重组抗原,按7 μg/mL剂量加到包被液中(50 mmol/lcarbonate bicarbonate buffer,pH 值9.6),混匀后加到96 孔平底微量板(Nunc,Denmark)的孔里,每孔100 μL,并且在4 ℃条件下培养过夜。 用含有0.05% Tween20 的PBS冲洗3 次后,残留粘附物的部位用含0.5%脱脂乳的封阻液进行封阻,每孔200 μL,并在37 ℃条件下培养1 h。 微量板用冲洗液冲洗3 次,在封阻液中按1∶100 的滴度稀释被检血清后,每个样品平行加到微量板的2 个孔中,每孔100 μL,并在37 ℃条件下培养1 h。 用冲洗液冲洗3 次后,在封阻液中按1∶4 000的滴度稀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了的羊抗牛的IgG 抗体,稀释后每孔加50 μL,并在37 ℃条件下培养1 h。 用冲洗液冲洗6 次后,每孔加100 μL 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室温孵育25 min 后终止反应,在620 nm 波长下读板并记录OD 值。
判定标准:参照试剂盒的标准,阴、阳性临界值定义为阴性血清平均OD 值¯X + 3SD。 即当OD450/OD630值≥+ 4SD 时判为阳性;当OD450/OD630值<¯X+2SD 时判为阴性;当¯X +2SD≤OD450/OD630值<¯X+4SD 时判为可疑阳性,重新做检测,若检测结果仍为疑似阳性的则判定为阳性。
4 试验结果
对1 966 份牛血样全部进行了检测。 其中布病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样51 份,阳性率为2.59%。其中新孢子虫病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样26 份,阳性率为1.32%。 经调查,检测样品中,有97 头牛有过流产现象,其中,51 头感染布病,26 头感染新孢子虫病,无交叉感染。 见表1、表2 及表3。
表1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检测试验
表2 新孢子虫rELISA 检测
表3 流产牛中感染两种疾病的感染率调查结果
5 讨论
牛布鲁菌病和新孢子虫病是导致牛流产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该地区流产牛的病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及畜产品生产。 新疆尼勒克县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属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偏远山区县,据统计,该县2015 年牛存栏量为22 万头,当地牛只饲养方式主要为草场散养及圈养,且每年有外来引进牛只。 为调查该地区牛布病及新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以尼勒克县5 个地区采取血样1 966 份,经检测,布鲁菌病感染率为2.59%;新孢子虫病感染率为1.32%。 经调查,检测样品中,有97 头牛有过流产现象,其中,51 头感染布病,26 头感染新孢子虫病,无交叉感染;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正是导致流产的主要原因。
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1)畜主缺乏对布病及新孢子虫病的认识及防护意识薄弱;(2)饲养量不断增多,免疫(未做到一针一畜)、病畜及流产物处理等易感染发病;(3)冬、夏季草场跨区域较多、牲畜频繁转场及调运;(4)工作经费及人员等相关问题,检测筛查并不完全,对检出阳性布病牛只需扑杀牲畜也没有做到完全净化;(5)异地引畜逐年增加,对引进牛只的检查不完善,通过牛只自然交配,加快了布鲁菌病及新孢子虫病的传播速度。
布病及新孢子虫病的防治以免疫和检疫为主,应采取“检、隔、免、杀、消”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4]。 猪二号菌苗对于牛的布鲁菌病用法为饮服、喂服和注射,对牛的免疫期为1 年;而对于牛新孢子虫病的感染特效药、疫苗仍在研究阶段。 对此两种病的预防应做到以下几点:(1) 通过网格化逐步筛查对检测为阳性牛进行淘汰或隔离饲养,政府可通过病牛换健康牛鼓励畜主参与,对自愿淘汰或在规定低屠宰的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偿,降低畜主经济损失[5];(2) 对受污染的场地、草滩、用具、饲草等彻底消毒,防治疫病蔓延;(3)布鲁菌病阳性牛只屠宰淘汰。 肉品及其他附属产品彻底煮熟后再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受污染的环境及用具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处理时要做好防护措施;(4)对无法扑杀的病畜,落实病畜隔离,应固定场地、用具,指定专人喂养,加强饲养管理,进行药物治疗,促进其康复自愈;连续两次检疫转阴后可以解除隔离。 另外,可督促畜主及时上报空胎、流产、产死胎、弱胎的牲畜,以防发生新病源在畜群间蔓延。也可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册等手段宣传布病及新孢子虫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养殖农户对该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相关工作单位应加强对养殖户及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达到提高防控疾病的能力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