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之味
2018-04-25撰文刘述涛图片提供全景网
撰文_刘述涛 图片提供_全景网
从诗经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到《本草图经》中“处处有之,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叶背白”,再到苏东坡词中:“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沿着文人墨客的足迹,一路走来,都会读到“艾”的影子。还有写艾最多的诗人陆游,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种生长在荒郊野外、肆意舒展身姿的艾草。
在我的家乡江西,艾草随处可见,它们就生长在土路边上、菜园里的青菜叶下、山坡野地里的大树底下。年一过,春风一刮,采摘艾草的季节也就到了。老家一直秉承着新年过后“吃新”的活动,永远让人心生向往。何况在春风里采摘艾草,是一家人春游踏青以及同久违了的阳光亲密接触的好机会。还有那久未见面的朋友,来一场摘艾叶,做米果之约,那比任何借口都来得光明正大。
初春,乡间田野上,女人背着小孩,老人牵着孙女,还有那一对又一对的恋人在春风里炫耀他们无比甜蜜的爱情。他们手牵着手,躬着腰在野地里寻找这种充满香气和甜味的青草。当他们的手伸同向一株草的时候,他们全都笑了。然后,将一片叶子递到对方的鼻子下面,霎时间,艾草特有的香味在他们的周边漫延。他们感觉到母亲就在旁边,正在同他们说,采摘艾草,可千万不能连根拔了,根没了,第二年的春天,艾草也就没了。也许正是这样只采摘叶片、叶茎,不伤及艾根的做法,才使得家乡的艾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种叫作『艾』的青草,是野菜,也是草药,它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春天里采摘艾草,却不是为了药用,而是为了尝新。
当一竹篮一竹篮带着初春气息的艾草被采回家中,家里的女人会仔细地将艾草用最清亮的山泉水洗过一遍又一遍,再将艾叶细细地切碎之后,抛进滚开的水中,任由熊熊大火将艾的香味煮出来。
在锅里煮上艾叶的时候,男人已经上山回来了,他们将刚挖出来的春笋提在女人的面前,女人将笋剥皮,洗净,切成丝,同刚刚切好的藠头、辣椒、香菇、木耳和在一起下锅,锅里炒得越来越香的腊肉将与这些馅料均匀地融和在了一起,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香气。
摄影_陈健
尤其是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故乡,去追逐一束光、一个梦、一段恋情的时候,艾叶米果的味道,就成为了父母的味道、童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故土的味道。
这时,另一大锅里的艾叶已经煮好,女人们将艾叶捞起,挤干净水。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糯米粉和粳米粉和在一起。米果要硬,就粳米多一点,米果要软,就糯米多一点。其实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早在女人的心里装着。
和粉、揉面、搓团、擀皮、包馅,一手一脚都是女人的作业,男人笨手笨脚的也插不上手。有些孩子想插手,玩闹之间做成了没有馅的青团。青团是物质无比匮乏时代的产物。现如今的人吃得越来越好,吃得越来越精,青团的味道单一自然不是首选。唯有艾叶米果之中那么多的馅料组成生活中的五味,才是人们真正的需要。
尤其是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故乡,去追逐一束光、一个梦、一段恋情的时候,艾叶米果的味道,就成为了父母的味道、童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故土的味道。每一年有着这样的味道相伴,那一颗在这个世上匆忙向前奔波、疲惫了几回的心,忽然间就有了力量,在这风雨飘摇的人间继续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