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厦航的最后一个春运

2018-04-25撰文张玮玲黄书杰袁世忠蔡俊生吴镇杰摄影江观明

厦门航空 2018年4期
关键词:手头春运旅客

撰文_张玮玲 黄书杰 袁世忠 蔡俊生 吴镇杰 摄影_江观明

3月12日,为期40天的春运终于落下帷幕。40天里,厦航共计保障航班20129班,运输旅客338.3万人次,货邮运输2.46万吨,完成飞行小时6.38万小时,实现收入35.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在各一线岗位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厦航老职工,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厦航,既见证厦航几十年的发展和变化,也温暖着无数人的归途。今年,是他们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他们依然风雨无阻坚守在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乘务员于新梅:青春虽不在,心与蓝天同在

飞行二十五载,两万四千多个飞行小时,写满了于新梅对蓝天真挚的热爱。

今年大年三十,于新梅执行厦门到乌鲁木齐的航班任务。恶劣的大雪天气使得航班备降吐鲁番。落地后,一对年轻人在机舱中来回踱步,显得格外焦虑。原来,此行是小伙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陪103岁的祖奶奶过年。“如果不能回去,老人家一定很失望。”小伙子十分焦急。为了安抚旅客,让家中老人放心,在于新梅的提议下,机上183位旅客一起通过手机视频,为老人家送上祝福,跟小伙子一家人一起“过年”。看着老人家在视频的另一头笑开了花,于新梅由心感到满足。

说到退休,除了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多读读书,她还想当个礼仪老师,把厦航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青春虽已不在,但是我的心依旧在蓝天翱翔。”

货运装卸员於国怀:在岗一天,尽职一天

於国怀是厦航货运部的一名装卸员,今年是於国怀经历的第23个春运,也是最后一个春运。自1995年进入厦航以来,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同志,他眼中的春运,承载着人们的思乡情,也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回家路。

春运的第一天,老於早早就来到厦航行李分拣区域,一边一件件核对装好板的行李件数,一边看着手头打印的资料,再做好记号:“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尽职一天,我们要严肃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

这几年,老於的健康状况不太好。“年纪大了,但我还可以做其他事,一样可以为厦航贡献。”老於不仅嘴上这么说着,行动上也这么做着。他每天把工作场所整理得干干净净,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厦航给了我们很多,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还有精神上的财富。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让公司放心,让旅客放心。”

配餐包装工黄新新:给春运让步是一种习惯

从1995年进入厦航以来,这是黄新新在岗位上度过的第23个春运。明年1月,黄新新即将从包装岗位上退休,开启下一段人生旅程。

餐具清洗、回收、水果打包、餐具包装……厦航配餐包装车间几乎所有的一线岗位,黄新新都工作过。黄新新感慨着厦航的发展速度,也对自己身为厦航的一份子而感到荣幸。作为车间里的“老前辈”,她也将自己的所有技能,传带给一辈又一辈新人。“虽然这份工作不会直接和旅客接触,但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旅客提供最好的餐食体验,对我来说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

黄新新将所有的热情和青春投身于日复一日的岗位中,用23年的坚守诠释着对厦航的感恩。23年来,她从未在春运期间请过一天假,她说,“给春运让步是一种习惯,希望自己能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旅客带来最好的餐食体验。”

乘机员刘菊:从一而终做好手头的事

刘菊是厦门航空地面服务保障部的一名乘机员,1994年进入厦航工作,今年是她进入厦航的第24个年头。

二十四载的工作岁月,让刘菊感慨颇多。她勤勤恳恳,一头扎在了厦航身上:“虽然服务行业挺难的,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尤其后来有了感情,就更舍不得了。希望自己能从一而终做好手头的事吧。”

刘菊的丈夫李孝平是厦航的一名资深机长教员,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20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我一个人不回家,却可以送那么多人回家,多值!”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扶持,成为了彼此最坚强的支撑。

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室为刘菊举办退休欢送仪式,刘菊带过的徒弟也从五湖四海寄来祝福贺卡。翻阅着处室特别制作的相册,看着伙伴们精心布置的会场,还有身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刘菊想着曾经并肩奋战在服务保障第一线的日子,对即将来临的离别越发不舍,“一线服务工作不容易,每个困难的时刻都离不开同事间的相互鼓舞,真舍不得他们。”

猜你喜欢

手头春运旅客
非常旅客意见簿
候车大厅的旅客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我是人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疯狂编辑部之春运风波
铁路春运“抢票”季
电熨斗烤肉派对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