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感与时间折扣的关系:未来定向的中介作用
2018-04-25陆爱桃张心怡黄子容
郑 爽 陆爱桃 张心怡 黄子容 薛 琦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广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1 前言
折扣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用来衡量个体在跨期决策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比如,现在得到20元还是一年后得到100元?即使一年后所得钱数是现在的5倍,个体还是更愿意选择现在得到20元而不是一年后得到 100 元(DeSteno,Li,Dickens,& Lerner,2014)。当选择的任务涉及时间和金钱两个维度时,其中一个维度(时间或者金钱)所具备的吸引力降低,也就是说,事物的客观价值没有发生改变,但在个体心中的主观价值却降低了,这就是折扣。当折扣涉及时间维度时,就称为时间折扣(temporal discounting; Kirby,Petry, & Bickel,1999)。 有研究发现,如果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更大的奖励,个体倾向于选择即时奖赏(张娜,2013)。目前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究时间折扣的内部机制,一是任务选择,如奖赏的相对价值和等待时间的长短(Read et al.,2005),二是时间折扣的发生机制及对其他因素如投资、健康、社会政策等的影响(Hardisty& Weber,2009)。
最近有研究发现,个体权力感能影响时间折扣(Priyanka,Joshi,& Nathanael,2013)。 权力(power)是指对信息、金钱等重要资源的掌控性(Dubois,Rucker,& Galinsky,2010),以及影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能力(Dijke& Poppe,2004)。权力也可表现为高权力者(如老板)对低权力者(如下属)的掌握、干涉与控制的一种能力。权力与行为决策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在评估潜在决策风险时,高权力者更乐观并且具有冒险精神(Anderson& Galinsky,2006),因为高权力者拥有优越的环境(如金钱资源),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低权力者则受环境的限制,并受高权力者的支配(Emerson,1962;Fiske,1993;Keltner,Gruenfeld,& Anderson,2003)。 也就是说,高权力者往往有更多的智力和心理资源 (Valdesolo&DeSteno,2014)。 最近,Priyanka 等(2013)发现权力会使个体产生延迟满足感,做对未来有益的决定,愿意等待以获得长期利益。根据解释水平理论,个体运用高解释水平来表征远心理距离的事物,运用低解释水平来表征近心理距离的事物。在时间折扣任务中,金钱具有高解释水平属性,是远心理距离表征,而时间具有低解释水平属性,是近心理距离表征。个体倾向采用低解释水平表征,关注时间属性,因此放弃金额多的延迟奖赏而偏爱金额少的即时奖赏(Trope & Liberman,2003)。
根据期望理论(Kahneman & Tversky,1979),个体认为放弃即时满足是一种损失,为避免损失,个体不愿意等待延迟奖赏。在决策中,高权力感个体关注获得利益和奖赏,而低权力感个体关注避免损失。另外,高权力感个体对未来的掌控性强,感知到的未来自我与当前自我的距离更近(Kanten,2011),而引起时间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个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感(Frederick,Loewenstein,& O’donoghue,2002),如果个体对未来感到不可控,不确定未来是否能够获得奖赏时,个体就倾向于选择即时满足而放弃延迟满足。可见,由于相比于现在的自己,个体对未来自己有更弱的联结和不确定性 (Priyanka et al.,2013),而且给未来自己做决定就像是给他人做决定(Pronin,Olivola,& Kennedy,2008),因而,人们更倾向于即时满足,出现时间折扣。而与未来自己的联系可能在权力和时间折扣中起到中介作用(Priyanka et al.,2013)。
Bartels和Rips(2010)通过让被试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减少与未来自己的联系,发现个体倾向于接受短期利益。 Nurmi,Poole 和 Kalakoski(1994)也发现个体的短视行为与未来定向有关。未来定向(future orientation)是个体看待未来的态度,涉及个体的预期、计划和对未来生活的评价。它表现为对未来时间感知的能力,包括预先计划(plan ahead)和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两个维度。个体的选择受其自身经历及未来某种因素的影响,当个体倾向于面向未来时,其对短期利益的抵抗力强并对长期目标的实现给予更多关注。Wittmann和Paulus(2008)认为,当个体高估其所拥有的时间时,会选择即时而较少的奖赏,反之就会选择长远而较多的奖赏。也就是说,个体的时间感知能力会影响其在时间折扣任务中的选择。更关注未来的个体,能为了长远利益牺牲或放弃短期利益,这是延迟满足能力的一种表现,反映了个体较强的时间洞察力 (宋其争,2004)。因此,未来定向性强的个体对未来有积极的关注和清晰的认识,能全面地评估未来目标的价值,而未来定向性弱的个体更关注眼前,倾向于选择即时奖赏。高权力者有更广阔的时间视野,知觉到的未来更近(Kanten,2011)。拥有权力会让个体产生控制感和变得乐观,使个体减少主观的不确定性,所以个体会感觉自己与未来的联系更紧密 (Anderson&Galinsky,2006)。
可见,个体的权力感、未来定向与时间折扣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且,未来定向很可能在权力影响时间折扣的内部机制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本研究主要考察未来定向是否在权力和时间折扣中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权力感越高的个体,其未来定向性越强,时间折扣程度越小,更愿意接受延迟满足。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1:权力会对未来定向产生影响作用。
假设2:未来定向会对时间折扣产生影响作用。
假设3:权力会对时间折扣产生影响作用。
假设4:未来定向会在权力和时间折扣中起到中介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43名广州某大学学生参与本实验(男生19名,女生24名),年龄在17~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58±1.56 岁。 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测量工具
2.2.1 权力感测量
采用 Anderson,John 和 Keltner(2012)编制的权力感量表(sense of power scale)对被试的权力感进行测量,共3个题目,如:“在完成试题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被控制。”每个题对应7个选项,从1至7分别对应“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示被试的权力感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2.2.2 时间折扣
时间折扣通过一个典型的折扣范式——滴定程序(the choice titration procedure)来测量,采用纸笔测量方法完成(Bartels& Rips,2010)。即时奖赏为190 元、180元、170元、160 元、150 元、140 元、130元、120 元、110 元、100 元、90 元、80 元、70 元、60元、50元、40元、30元、20元、10元。延迟奖赏为 200元,延迟时间共有3个水平,分别是5天、45天、90天。
任务情景如下:“假设在某商场的开业典礼上,为了庆祝开业而进行了抽奖活动,你幸运地中了奖,奖品是他们提供的购物券。但商场给出了A、B两种领奖方式供您选择,请您选择一个您喜欢的领奖方式(A或B)。每一个情景都需作出选择。”
以延迟奖赏为45天后领取200元为例,被试首次选B(延迟奖赏)时A选项(即时奖赏)的金额与上一个情景中A选项金额的平均数作为“45天后的200元”的主观值。比如,假设被试从第2题开始选择B选项,那么,“45天后的200元”的主观值就为第2题当前选项的金额(180元)和第1题当前选项的金额(190元)的平均数,即185元。如果被试在所有的选择中都选择A选项,那么主观值为5元,即(0+10)/2,如果被试在所有的选择中都选择B选项,那么主观值为 195 元,即(190+200)/2。 为了防止当前选项滴定的顺序(增加或递减)和延迟奖赏值的大小呈现顺序对结果的影响,实验进行了顺序平衡。
被试作答时的一般逻辑是,当A选项(即时奖赏)金额足够大时,被试先选择A选项,当A选项金额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被试开始选择B选项(延迟奖赏),直至第19题。被试如果从第一题开始就一直选A(或B)选项也属有效数据。获得被试在某一任务特征下的主观值后,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出被试的贴现因子(discount factor,δ;Bartels & Rips,2010)。
其中t1为即时奖赏的时间点,t2为延迟奖赏的时间点,本研究中时间以天为单位,所以δ为日贴现因子。需要说明的是,δ与日折扣程度呈负相关,δ越大,日折扣程度越小,代表个体更愿意接受延迟满足。
2.2.3 未来定向测量
采用Harter(1982)编制的未来定向量表(future orientation scale)测量被试的未来定向性,共8个题目,包括预先计划(如有人喜欢按照计划来做事,但有人做事前不会事先做好计划)和时间洞察力(如有人对未来的事情很少作考虑,但有人对未来的事情常再三思考)两个维度。每个题目包括两句话,如果被试符合前半句话,就在题目的左侧选择非常符合或稍微符合,如果被试符合后半句话,就在题目的右侧选择稍微符合或者非常符合。所有题项都是按由左至右依次为1~4分来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被试的未来定向程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76和 0.72。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3。
2.3 程序
首先,被试需要完成一份领导能力问卷,并告知被试根据该问卷的得分,其将会被指定扮演其中一种角色:老板(高权力者)或员工(低权力者)。事实上,老板与员工的角色在被试到达之前就已被随机指定 (Anderson & Berdahl,2002;Chen,Langner,&Mendoza-Denton,2009;Alice & Serena,2014)。 其中,高权力组22人,低权力组21人。
在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后,主试告知被试将与另一个房间内的参与者,在5分钟内共同完成一份试题,包括常识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数量关系题、判断推理题。对于老板角色,有权力指派任务给员工,包括做题的顺序,哪些题自己完成、哪些题员工完成,提交最终答案的标准,并在任务结束后可以自行分配奖励。对于员工角色,员工没有任何选择权力,只能听从老板的安排。
为了进一步加强权力操纵,一旦被试被指定了某角色,主试将引导他们分别就座,被指定为老板者坐权力大的椅子(一把加了坐垫的大坐椅),而被指定为员工者坐权力小的椅子 (一把普通较矮的写字椅)。共同任务结束后,老板角色回忆并写下一个曾操纵其他人、权力比其他人高的情景,员工角色则写下一个被人操纵权力、权力感较低的情景。接着,他们需要填一份权力感量表。最后,被试完成时间折扣任务和未来定向量表。
3 结果
3.1 对高低权力组权力操纵的核实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权力组(M=6.22)对权力的感知要比低权力组 (M=3.39)显著高,t=10.25,p<0.001,即本实验对权力的操纵是有效的。
3.2 权力感、未来定向和时间折扣的相关分析
对权力感、未来定向、时间折扣(贴现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关结果见表1。结果发现:(1)权力感与未来定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个体权力感越高,个体的未来定向性越强;(2)未来定向与贴现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个体的未来定向性越强,贴现因子的得分越高,时间折扣程度越小;(3)权力感与贴现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个体的权力感越高,贴现因子的得分越高,时间折扣程度越小。
基于以上相关分析的结果,由于权力感和未来定向以及时间折扣(贴现因子)之间均存在相关,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也预示着未来定向可能在权力感和时间折扣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继续进行了以未来定向作为中介变量,权力感作为自变量,时间折扣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
3.3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为了考察个体的未来定向在个体的权力感和时间折扣(贴现因子)之间的中介作用,根据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和刘红云(2004)提出的中介变量的检验程序,依次进行三步的回归分析检验:第一步,进行自变量(权力感)对因变量(时间折扣—贴现因子)的回归分析;第二步,进行自变量(权力感)对中介变量(未来定向)的回归分析;第三步,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为自变量(权力感),第二层为中介变量(未来定向),因变量为时间折扣(贴现因子)。如果未来定向进入回归方程后,对因变量变化的解释程度增加量(△R2)达到显著水平(△F),则未来定向是权力感和时间折扣(贴现因子)的中介变量。此外,在第三步中,如果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从在第一步中的显著变为不显著,则说明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如果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则说明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以权力感为自变量,未来定向为中介变量,时间折扣(贴现因子)作为因变量,从表2看,在第一步中,权力感能显著预测时间折扣 (贴现因子)(t=2.02,p<0.05)。 在第二步中,权力感能显著预测未来定向(t=2.99,p<0.01)。在第三步中,控制了权力感的影响作用后,未来定向对时间折扣(贴现因子)变异的解释量(△R2)达到显著水平(△F=9.75,p<0.01),此时权力感不能显著预时间折扣 (贴现因子)(t=0.70,p>0.05)。 这样的结果显示,未来定向在权力感与时间折扣(贴现因子)之间起着完全中介效应(见图1)。也就是说,权力感通过未来定向间接影响时间折扣,具体表示为,个体的权力感越高,未来定向就越强,贴现因子得分越高,个体时间折扣程度越小,个体更愿意接受延迟满足。对未来定向的中介效应大小分析发现,未来定向在权力感与时间折扣(贴现因子)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6.37%。
表2 未来定向在权力与时间折扣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图1 未来定向在权力感和时间折扣(贴现因子)之间的完全中介路径图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权力感能通过未来定向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时间折扣,具体表示为,权力感越高的个体,其未来定向越强,贴现因子得分越高,时间折扣程度越小,越愿意接受延迟满足。大量研究表明,权力对个体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是依赖于一系列的中介因素来实现的(龚艺华,2006)。相较于拥有低权力感的个体,高权力感个体表现出更高的认知调节能力、认知灵活性与选择性注意能力,且能对信息与情景的相关性做出正确的鉴别 (相关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无关者则被忽略闲置)。因此,在灵活性、敏捷性、优先性、态度及行为与情景的协调性等方面,高权力者的表现均优于低权力者。引发时间折扣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Frederick et al.,2002),而高权力者对未来的掌握感更强,其现在的自我与未来的自我的联系更紧密(Kanten,2011)。因此,个体的权力感越高,时间折扣程度越小,越愿意接受延迟满足是合理的,并且权力感对时间折扣的间接影响是通过未来定向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4.1 未来定向在权力感与时间折扣间的中介效应
个体时间折扣的程度不仅与金额大小和时间长短有关,更可能受到个体未来定向的影响。换句话说,跨期决策是存在风险的,如果个体在“立即获得100元”和“90天后获得200元”之间做出选择,个体认为立即获得100元是确定的收益,而90天后获得200元是不确定的收益,即在等待期内可能发生其他事情使其90天后不能获得200元(Frederick,2002)。而高权力感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具冒险精神,未来定向性强于低权力感个体。一方面,高权力感的个体往往对未来进行预先、周密的计划,认为自己有能力克服不确定因素,他们也会以更加复杂、缜密的方式进行决策。他们会仔细地考虑未来目标和反应选择之间的均衡,而不仅仅从一个维度上区分好和坏,因而其时间折扣倾向就会降低,即选择延迟满足而放弃即时满足。另一方面,高权力感的个体往往有更强的时间洞察力,时间洞察力通过加强个体的目标设置和动机水平,帮助他们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高权力感的个体对未来抱有更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其认为未来目标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以实现,进而学会自我延迟奖赏,最终实现目标(Simons,Vansteenkiste,Lens,& Lacante,2004)。 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未来定向性更强的个体也会有更高的学业成绩(Zimbardo & Boyd,2015),维持学业上的成功需要个体有长期的目标,与未来定向性较弱的个体相比,未来定向性更强的个体能够洞察其当前行为对未来目标结果的影响 (Nuttin&Lens,1985),因此,未来定向性更强的个体不会贪图当前的享乐,关注的是更远的未来。蒋虹和吕厚超(2017)也发现时间洞察力作为内部动机能够激励青少年更加坚定自己的行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从而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所以,本研究中未来定向在权力感和时间折扣中起着积极的完全中介作用是合理的。高权力感个体对未来有预先、周密的计划和较强的时间洞察力,加强了自身的未来定向,因此有更低的时间折扣程度,更愿意接受延迟满足。
解释水平理论也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探讨了个体对未来事件的反应会随着距离现在的时间长度变化而变化的机制。个体运用更加抽象的表征或更高的解释水平对远的未来事件进行表征。高水平解释是概括性的、去情境化的、本质性的;低水平解释是具体的、情境性的、附带性的(李丹,尹华站,李祚山,2010)。根据该理论,由于权力可能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产生距离感,因而高权力感个体倾向于使用高解释水平表征 (Smith& Trope,2006),这种表征不仅使得高权力感个体的抽象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还扩展了其精神视野、增强了未来定向的能力(Trope& Liberman,2010)。个体的未来定向性是一种抽象的表征形式,权力感可以促进这种抽象信息处理的能力,而这使得个体对未来目标有更清晰、冷静的决策(Smith et al.,2006)。此外,具有高解释水平表征的个体比低解释水平表征的个体感知到的时间更短(Kanten,2011)。同等的时间距离对于不同的未来定向个体的心理长短是不同的,未来定向强的个体会忽略未来事件的表面的、偶然的或背景性的特征,更关注核心的特征以及与高水平特征相关的价值,所以对未来事件形成高水平解释;而未来定向弱的个体更关注低解释水平的特征,所以对未来事件形成低水平解释 (Fujita,Eyal,Chaiken, Trope, & Liberman, 2008; Meyer,Weininger, & HÖch, 2006)。 也就是说,相比于低权力感的个体,高权力感的个体具有高解释水平表征,在时间折扣任务中更能够对延迟奖赏形成高水平解释,进而更愿等待。
4.2 研究价值与展望
关于时间折扣的内部机制,学者们主要采用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本研究以权力操纵为理论基础,探讨了权力感如何通过未来定向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时间折扣倾向,这不仅扩展了时间折扣发生机制的研究,也为解释时间折扣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本研究被试量较少,研究结论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被试量,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
5 结论
未来定向在权力感与时间折扣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权力感越高的被试,其未来定向越强,贴现因子得分越高,时间折扣程度越小,越愿意接受延迟满足。
龚艺华.(2006).国内外有关权力对社会认知的行为及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10(42),156-158.
蒋虹,吕厚超.(2017).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坚韧性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33(3),321-327.
李丹,尹华站,李祚山.(2010).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研究述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7(4),88-93.
宋其争.(2004).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36(5),614-620.
张娜.(2013).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冲动性对延迟折扣的影响.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lice, M., & Serena,C. (2014).The power to control time: Power influence how much time (you think).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54(2),97-101.
Anderson, C., & Berdahl, J.L.(2002).The experience of power: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ower on approach and inhibition tendenci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3(6), 1362-1377.
Anderson, C., & Galinsky, A.D. (2006).Power, optimism, and risk-taking.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36(4), 511-536.
Anderson, C., John, O.P., & Keltner, D. (2012).The personal sense of power.Journal of Personality,80(2), 313-344.
Bartels, D.M., & Rips, L.J. (2010).Psychological connectedness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39(1), 49-69.
Chabris, C.F., Laibson, D., Morris, C.L., Schuldt, J.P., & Taubinsky, D. (2008).Individual laboratorymeasured discount rates predict field behavior.Journal of Risk&Uncertainty,37(2-3), 237-269.
Chen, S., Langner, C.A., & Mendoza-Denton, R.(2009).When dispositional and role power fit:Implications for self-expression and self-other congru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6(3), 710-727.
Desteno, D., Li, Y., Dickens, L., & Lerner, J.S.(2014).Gratitude: A tool for reducing economic impatience.Psychological Science,25(6), 1262-1267.
Dijke, M.Y., & Poppe, M. (2004).Social Comparison of Power: Interpersonal Versus Intergroup Effects.Group Dynamics: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8(1),13-26.
Dubois, D., Rucker, D.D., & Galinsky, A.D.(2010).The accentuation bias money literally looms larger(and sometimes samller) to the powerless.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1(3), 199-205.
Emerson, R.M.(1962).Power-dependence relation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7(1), 31-41.
Fiske, S.T. (1993).Controlling other people: The impact of power on stereotyping.American Psychologist,48(6), 621-628.
Frederick, S., Loewenstein, G, & O’donoghue,T.(2002).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A critical review.Journal ofEconmicLiterature,40(2), 351-401.
Fujita, K., Eyal, T., Chaiken, S., Trope, Y., & Liberman, N.(2008).Influencing attitudes toward near and distant objec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4(3), 562-572.
Hardisty, D.J., & Weber, E.U. (2009).Discounting future green: Money versus the environ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8(3), 329-340.
Harter, S. (1982).The perceived competence scale for children.Child Development,53(1), 87-97.
Kanten, A.B.(2011).The effect of construal level on prediction of task dur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7(6), 1037-1047.
Keltner, D., Gruenfeld, D.H., & Anderson, C.(2003).Power, approach, and inhibition.PsychologicalReview,110(2), 265-284.
Kirby, k.N., Petry, N.M., & Bickel, W.K.(1999).Heroin addicts have higher discount rates for delayed rewards than non-drug-using control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28(1), 78-87.
Meyer, T., Weininger, M., & Höcht, B. (2006).Spatial distance and mental construal of social events.Psychological Science,17(4), 278-282.
Nurmi, J.E., Poole, M.E., & Kalakoski, V.( 1994).Age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future-oriented goals,concerns,and related temporal extension in different sociocultural contexts.Journalof Youth and Adolesscence,23(4), 471-487.
Priyanka, D., Joshi., & Nathanael, J.F. (2013).Power and reduced temporal discounting.Psychological Science,24(4), 432-438.
Pronin, E., Olivola, C.Y., & Kennedy, K.A.(2008).Doing unto future selves as you would do unto others: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decision making.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4(2), 224-236.
Read, Daniel, Frederick, Shane, Orsel, Burcu, & Rahman, Juwaria. (2005).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from now: Thedate/delay effectin temporaldiscounting.Management Science,51(9), 1326-1335.
Simons, J., Vansteenkiste, M., Lens, W., & Lacante, M.(2004).Placing motivation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n a temporal perspectiv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6(2), 121-139.
Smith, P.K, & Trope, Y.(2006).You focus on the forest when you're in charge of the trees: Power priming and abstract information processing.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SocialPsychology,90(4), 578-596.
Trope, Y., & Liberman, N. (2003).Temporal construal.Psychological Review,110(3), 403-421.
Trope, Y., & Liberman, N.(2010).Construal-level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Psychological Review,117(2), 440-463.
Tversky, A. (1979).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a,47(2), 263-291.
Wittmann, M., & Paulus, M.P.(2008).Decision making,impulsivity and time percep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2(1), 7-12.
Zimbardo, P.G., & Boyd, J.N. (2015).Putting time in perspective: A valid, reliable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tric.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77(6), 12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