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雪场经营管理专业设置分析
2018-04-25唐秋玲
唐秋玲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一、我国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十三五期间,我国冰雪产业发展面临“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的战略机遇期。首先,世界进入21世纪发展阶段后,休闲体育发展成为潮流,这为推广冰上和雪上运动提供了良机。随着80、90后逐渐成长为体育消费主要群体,冰雪产业逐渐形成稳固消费者群体。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成功申办,更是加快了我国冰雪运营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促进该产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现有约550座滑雪场。2014-2015雪季,滑雪人次达到1200万。其中冰雪产业最为集聚的黑龙江省,2015年全省已有滑雪场140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其次,我国北方具有广袤天然白雪覆盖的国土,适宜在冬季开发滑雪胜地。随着人造雪、室内滑雪场建设等技术和条件的不断成熟,冰雪运动群众化已然成为趋势。目前国内的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型室内滑雪场建成运营。第三,国家对冰雪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政策推动效应日益显著。习总书记在2017年两会期间与黑龙江代表团座谈时,曾讲到“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张家口、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纷纷出台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包括加大雪场设施建设投入、免费向群众开放冰场、打造与冰雪关联的旅游节或特色景观、开展冰雪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等等。
二、雪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定位分析
冰雪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职业化和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冰雪产业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验证。在我国,由于雪上项目相对于冰上项目被称为“短板”,因此,未来几年国家势必侧重与滑雪运动相关的场地、技术、施备、服务投入,相应地,雪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亦成为比较稀缺的一类人才。
所谓雪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泛指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冰雪产业发展趋势、冰雪景区和滑雪场的开发、经营和管理等知识与方法,具备经营管理标准化雪场的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在滑雪场服务部、技术部、场地部等部门中从事滑雪服务、滑雪器材管理、赛事组织、雪场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包括雪场管理人员、服务主管、技术主管、场地主管,以及滑雪场服务部、技术部、场地部工作人员、滑雪教练等岗位的人才。
广大高职类院校应审时度势,在原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上,制定雪场经营管理方向招生与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条件成熟时,建成独立的雪场经营管理专业,以适应我国冰雪产业长远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设置雪场经营管理专业的优劣势分析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决定了其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理应顺应用人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其专业设置。分析表明高职院校依托其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积累的经验,增设雪场经营管理专业方向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要克服一定不足。
(一)优势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十分鲜明,校内实习实训体系完备,且对就业市场较敏感,能够及时把握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建有大型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合作深度、广度都远好于其他普通高校。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面向雪场经营管理实践,培养其所需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多具有一定数量优势专业群,双师型师资数量多、占比大,这为在原专业基础上设置新专业提供了很多便利。许多老师经过短暂顶岗实习、挂职锻炼或业务培训,即能充分驾驭新专业的课程体系。
从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来看,多以掌握对应就业岗位技能为主,因此,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会很快适应实践性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教学效果转化为岗位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劣势分析
从高职院校建设雪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劣势来看,主要表现为欠缺经验、起步阶段师资匮乏,缺乏全球化滑雪市场视野、以及产学研合作基础松散等方面。
对任何一个新设专业方向而言,经验不足、师资缺口大均为普遍意义上需要克服的难题,但只要背靠庞大就业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均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高职院校真正面临的不足是缺乏对全球化滑雪市场视野的了解,使专业建设易出现“简单”或“低端运行”,难以焕发新专业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此外,产学研合作问题也常常困扰新专业建设问题。例如滑雪场的数量、分布、实习容纳能力,能否达到雪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均需要学校与滑雪场有机协调。再如,学校在滑雪经营管理方面的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雪场经济效益,均需要形成一定的“通道”机制。
四、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高职院校设置雪场经营管理专业所面临的机遇,以及发展中优势和劣势分析,应秉承“内外并举,协同发展”的思路,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社会服务方面下足功夫,并做好政策、资金保障及院校竞争关系协调等工作。
(一)“内外并举,协同发展”的思路
所谓“内外并举”,即兼顾学校内、外部综合能力和条件办教育,所谓“协同发展”,乃“内外并举”下各项专业建设工作协调开展,特别是要处理好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切实构建起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二)“工学交替,冬夏两上”的人才培养模式
雪场经营管理专业发展须构建冬季上雪场,夏季上课堂的“工学交替,冬夏两上”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内外培养、培训滑雪场经营管理人才。唯有如此,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延绵不断动力。在该模式下,学生在六个学期内需要完成的学习和实践如表1所示。
(三)“成果导向+行动学习”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应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将滑雪场服务部、技术部、场地部等工作岗位的国际标准及技术规范融入到对应的学习领域之中,兼顾技能培养与素质养成并重的需要,打造课程体系的“成果导向+行动学习”课程特色,其课程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模块构成图
教材开发的起步阶段主要借鉴国外教材,并恰当融入本地雪场经营管理实务知识。随着教学实践发展,再分门别类去修订和完善。教材开发的重点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至少应涵盖滑雪场经营与管理、滑雪场客户服务与管理、滑雪器材保养与维护、滑雪运动技术等等。在开发教材同时,应同步完善教学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视频、动画、图片、仿真训练等课程资源库,并适时成立校园滑雪社团,通过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职业素养,发展综合能力。
表1 学生学习和实践计划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着力打造“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卓越”专兼职师资队伍。要采取引进、委培、聘请等方式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要通过出国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前沿理论、精通专业知识、把握发展方向、具有团队领导能力的专业带头人。要通过引进、下企业、委培、出国深造等方式,打造一支具备滑雪场管理理念、掌握行业标准、熟悉相关教材、国际水准的专职教师队伍。要通过聘请、邀请等方式,打造一支了解职教规律、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例如定期邀请冰雪行业知名专家、雪场高管赴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并适当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雪场经营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学校应立足长远发展需要,与当地各大滑场度假区、场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雪场实习和实训。让学生有机会熟悉滑雪场具体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体验滑雪场经营管理、场地工程维护、滑雪服务以及产业开发等工作。学校内部也要建立大型滑雪场模拟沙盘实训室,安装滑雪场智能动态沙盘,仿真滑雪场景,含魔毯、缆车等动态场景,以打造校内实训精品课程。
(六)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服务社会是专业发展能够获得社会认同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建立冰雪产业人才IT系统,收集、整理和发布冰雪大数据,定期发布冰雪产业景气指数、滑雪场客流量、游客喜好倾向、游客满意度等权威数据,诊断与改进经营管理漏点与不足。要紧跟社会需要,面向各大滑场度假胜地、滑雪场馆提供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咨询,承接滑雪场规划设计、滑雪场四季扩展、室内外冰雪景区规划设计、冰雪项目策划、冰雪景观开发,建设冰雪体验中心等项目前期筹划,中期运营咨询等项目。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打造学校办学知名度。并力争获得为在岗人员提供滑雪场经营管理培训及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资格。
参考文献:
[1] 李健夫,杨树人.关于冰雪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综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5(1):14-17.
[2] 季 红.冰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
[3] 阚军常,张建中,李松梅.论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2(1):74-75.
[4] 葛丹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 汪应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9(2):45-50.
[6] 狄明明.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