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8-04-25荀倩倩王俏荔

北方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方程供给

荀倩倩,王俏荔

(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

一、引言

供给侧改革全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打破了以往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思路,是从供给一侧针对实际的需求开始改革。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着眼于经济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注重社会资源配置。教育也未能置身事外。[1]

笔者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资源供给配置效率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和经济偏好以及收益率之间的定量联系,把既定的产出、经济偏好以及收益率“转换”成理论上的“资源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评估我国各省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效率分析作出有益探索。

二、结构方程模型阐释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是建立在回归模型(RegressionModels)的基础上,针对潜变量(LatentVariables)的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模型设定;二是模型识别;三是指标估计;四是模型评价;五是模型修正。[2]

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样本选择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量的要求,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的特性,笔者选择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市组成的共248个样本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二)指标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2009-2016年的全国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对于部分指标的缺失数据,则经过换算以后得到。

(三)指标体系选取

笔者根据指标选择的若干相关原则以及依据,以阅读大量文献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特性,选取可行、准确、客观的指标。

(四)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检验

指标体系的可靠信和有效信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来判断此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得到cronbach’sAlpha值为0.943,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新强,可信度高。同时,通过验证因子分析的模型拟合情况来对指标体系的效度进行考评,结果表明路径系数大于0.7的占50%,并且最小系数大于0.5,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效度。

(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1.数据的无纲化处理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涉及范围广以及很多指标都是绝对水平,指标间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不能直接计算。因此,在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之前,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无纲化处理,即通过标准变化方法将各个指标值变换成[0-1]范围内值。[3]

2.构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构方程模型

根据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基于投入、产出、经济偏好、收益率的分类,构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图。结合248个样本的标准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17.0软件进行运算。结果显示:绝对拟合指数x2/df=1.89,模型拟合优度GFI=0.89,校正拟合优度指标AGFI=0.914,其他拟合指标CFI=0.924,NFI=0.917,NNI=0.921,RMSEA=0.05,结构方程模型的总体拟合指数均接近理想效果,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3.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各内衍潜变量对外衍潜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在结构模型中即为路径系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各潜变量的重要程度,即可将其作为因子权重的基础。对上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构方程模型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方法为:将每一个一个类别的权重系数相加,然后每个类别内指标的路径系数除以该类别路径系数总和,即可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最终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如表一。

表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结构方程模型输出结果

4.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本文所研究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是根据资源供给与资源需求来评价的。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等于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指数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指数之比。其中,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指数=产出指标标准值×产出指标权重+经济偏好指标标准值×经济偏好指标权重+收益率指标标准值×收益率指标权重;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指数=投入指标标准值×投入指标权重。[4]我国31个省市2009-2016年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如下表所示。

5.结果分析

综合分析各地区效率值发现,持续高效性地区中东部地区省市占55%,而西部地区省市只有重庆,这说明虽然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对高等教育资源需求量高,但由于国家对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足够充分,则东部大多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效率有较高的水平。时高时低型地区中东部地区省市占31%,中部地区省市占38%,西部地区占31%;这从侧面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并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并非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就一定高,有些东部地区省市尽管在财政投入上有优势,但若只注重投入而忽略合理配置资源,增强资源管理水平,其效率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持续低效型地区中西部地区省市占80%,没有东部地区省市。这是因为,但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加之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西部地区对教育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了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因此西部大部分省市均为持续低效性地区。

表二 各地区不同年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配置效率

四、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历经数次改革,但之前的改革都是针对需求侧的变化来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调整,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供给端的改革。笔者基于以上研究,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途径,通过改善高等教育供给的结构和质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

(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拓宽教育资源供给渠道

政府应该在提高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适当引入市场力量,寻求不同主体积极参与教育资源供给。首先,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财政收入不足导致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其次,教育经费的拨付缺乏公平性,从而拉大了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再次,政府出台更加开明、开放的政策,并切实拿出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执行力,要让民间投资者看到投资的利益和价值所在,增强民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二)树立差异化供给意识,因地制宜供给高等教育资源

政府在加大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时,应具有差异化供给意识。既保持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实现总体供给水平的提升是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问题。对于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地区,应该加强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增加高等教育要素投入。对于需求量小于供给量的地区,则在适当扩大教育供给的同时,提高教育投入要素的质量。

(三)树立创新意识,激发高等教育供给效率与活力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面对着两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二是高等教育资源浪费巨大。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创新,激发高等教育供给效率与活力,降低资源的无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马庆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8).

[2] 孙连荣.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原理及操作[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 张凤彪.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分析[J].体育科学,2015(2).

[4] 肖朝阳,赵定涛,王爱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产品供给配置效率研究——以科技类公共产品为例[J].软科学,2008(11).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方程供给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