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研究

2018-04-24曲荣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嗳气反酸萎缩性

曲荣荣

蓬莱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山东蓬莱 2656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胀气及下腹隐痛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该文旨在探讨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7年5月—2017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15例,男9例,女 6例,年龄 35~72岁,平均(55.21±4.85)岁,病程 1~7 年,平均(3.27±2.03)年;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7~74岁,平均(55.63±4.26)岁,病程 1~6 年,平均(3.19±2.0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 (Z20040003,0.36 g/片)口服,3次/d,4片/次,于三餐后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使用健脾化瘀汤治疗,该汤药制作过程为:将黄芪、党参、炒白术、薏苡仁、延胡索各15 g,制远志、茯苓 12 g,砂仁各 10 g,丹参、厚朴、山楂、甘草各 10 g,陈皮9 g,三七粉3 g放入煎药砂锅,加清水煎服,2次/d,1剂/次。胃脘痛者加川楝子12 g,嗳气者加旋覆花15 g、沉香6 g;饱胀痞闷者加玫瑰花10 g、佛手15 g;睡眠差者加酸枣仁20 g,胃反酸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各20 g;舌质暗红带瘀斑者加五灵脂12 g、蒲黄10 g。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情况,包括胃痛、乏力、嗳气、胃胀反酸4个方面;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情况,分值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差。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胃痛、乏力、嗳气、胃胀反酸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胃痛 乏力观察组(n=15)对照组(n=1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37±0.21(0.71±0.24)a 2.38±0.22 1.12±0.20 2.51±0.19(0.89±0.21)a 2.47±0.22 1.27±0.21 2.67±0.20(0.90±0.21)a 2.70±0.21 1.27±0.22嗳气 胃胀反酸2.51±0.20(0.78±0.20)a 2.50±0.19 1.16±0.21

2.2 两组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病理结果 胃镜下表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5)对照组(n=15)2.94±0.21 2.95±0.22(0.89±0.19)a 1.19±0.21 2.92±0.23 2.89±0.24(0.90±0.22)a 1.28±0.2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上升、日常饮食习惯改变,慢性胃炎发病率正值上升趋势,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治疗胃炎需先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但在清除时胃黏膜易受到损害,易引发炎症[2]。因此,治疗慢性胃炎多以药物为主,有效的药物不仅让患者及时恢复健康,还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胃痛、乏力、嗳气、胃胀反酸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缓解临床症状。分析原因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属胃脘痛、痞满、积滞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脏脾脏的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病性,本虚是指脾胃虚弱,标实指血淤、气滞等,血淤是疾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故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行气为主。胃复春片是一种中药片剂,成分主要有枳壳等。枳壳可理气化瘀、消积除痞;棱角可消除炎性反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可改善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但其药效温和且作用时间较短,药效不佳。而健脾化瘀汤中的黄芪有托毒生肌、益气健脾之效,甘草、炒白术、党参可使脾胃清阳、益气健脾,厚朴、陈皮可理气消痞,薏苡仁、茯苓可健脾、祛胃湿,山楂、三七粉、丹参有活血祛瘀之效,砂仁可化湿行气,诸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健脾行气之功效[3]。三七可促进黏膜增生及改良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芪可降低胃粘膜糜烂程度及炎症积分,健脾化瘀汤具有标本兼治、理气除淤、健脾养胃功的效。受时间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健脾化瘀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健脾化瘀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应用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翔.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7例[J].河南中医,2016,36(3):487-488.

[2]贾晓归.健脾行气化瘀汤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6):1043-1046.

[3]王晓凤,藏莉琴.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4(4):269-271.

猜你喜欢

嗳气反酸萎缩性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