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用于老年下肢骨折麻醉的价值观察

2018-04-24初丽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布比蛛网膜下腔

初丽丽

潍坊市中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1041

下肢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临床对其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在手术时采用麻醉方式对患者的循环功能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1]。因此,要优化麻醉方案。该次就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9月。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 23 例,年龄为 62~75 岁,平均年龄为(67.38±1.42)岁;观察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0例和20例。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纪为76岁,平均年龄为(68.44±1.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术前30 min静脉注射1 mg/kg曲马多,患者推进手术室以后对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理进行严密的监测,做好吸氧的护理工作,控制氧流量为2 L/min。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补充液体,在麻醉的过程中患者均要保持平卧位。

对照组要采用硬膜外麻醉,腰2-3硬膜外进行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4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根据患者和手术的需要来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入。

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在3-4硬膜外进行穿刺,完成以后保证脑脊液回流比较畅通,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5 mL。之后退出腰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帮助患者保持侧卧位,时间约为8 min,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麻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下肢骨折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改良Bromage分数(0分表示可以正常活动;1分表示能够进行简单的踝关节和屈膝,但是不能够抬腿;2分表示踝关节可以移动,但是不能够屈膝;3分表示下肢不能够正常活动);记录两组患者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显效:手术过程没有出现疼痛,手术完成顺利;有效:能够接受手术的疼痛,手术完成比较顺利;无效: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法忍受疼痛。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骨折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下肢骨折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骨折麻醉效果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没有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麻醉用量、起效时间、改良Bromage分数情况

观察组麻醉用量、起效时间、改良Bromage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麻醉用量、起效时间、改良Bromage分数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麻醉用量、起效时间、改良Bromage分数对比(±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s)麻醉药物用量(mg)改良Bromage分数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46.52±10.38 345.21±22.76 84.4308 0.0000 5.48±1.58 34.28±13.56 14.9173 0.0000 1.11±0.38 2.88±0.88 13.0571 0.0000

3 讨论

老年群体中由于身体各机能退化比较严重,因此下肢骨折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而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其手术的耐受程度比较低,因此手术中的麻醉要起效快,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影响比较小[2]。在传统手术中,主要以连续硬膜外麻醉为主要麻醉方式,其操作比较简单,费用低廉,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但是由于起效缓慢,部分患者术后依然有疼痛感,因此综合效果不佳[3]。

在常规硬膜外麻醉中,蛛网膜下腔滞药量比较大,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出现低血压和呼吸抑制,增加手术的风险[4]。与此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肺部功能的衰退,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避免全麻,对术后的恢复产生影响。

卡比布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起效快,在使用中能够更好的控制剂量。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麻醉用量和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应用常规麻醉的对照组,改良Bromage分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综上所述,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用于老年下肢骨折麻醉的价值较高,起效快、用量少、有助于患者恢复,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平,丁国友.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7(3):538-539.

[2]王茜,李斌,罗一.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6):2381-2383.

[3]张宏丽.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穿刺退腰麻穿刺针时预防硬膜外穿刺针穿破硬脊膜的临床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6(38):83-83.

[4]贺争光,夏中元,赵博,等.不同浓度与剂量的布比卡因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15(11):858-859,860.

[5]陈浩,马涛,陈彬,等.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5):447-450.

猜你喜欢

布比蛛网膜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碳酸布比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