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04-24隋洪婷张洪玲朴红心延边大学吉林延吉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33000
隋洪婷,张洪玲,朴红心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33000)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吉林省延吉市肝癌报告率为全国第2位[1]。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尚未对本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终末期肝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故本研究依托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课题项目对延边地区影响乙肝相关肝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制定降低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①年龄在≥18岁;②性别不限;③HBeAg阳性者或HBV-DNA阳性者;④育龄妇女妊娠试验阴性;⑤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醇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其他慢性肝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其他病毒感染(HAV、HEV、HIV、EBV、CMV)等。选择2013年~2015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共212例,根据2010年《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乙肝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乙肝肝癌组。乙肝肝炎组88例,其中男55例(62.5%),女33例(37.5%),朝鲜族32例(36.4%),汉族 56例(63.6%),平均年龄(41.40±10.19)岁;乙肝肝硬化组71例,其中男36例(67.9%),女21例(29.6%),朝鲜族 28例(39.4%),汉族 43例(60.6%),平均年龄(46.87±9.46)岁;乙肝肝癌组53例,其中男 36例(67.9%),女 17例(32.1%),朝鲜族 30例(56.6%),汉族23例(43.4%),平均年龄(55.96±10.10)岁。各组之间在性别和民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①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民族;②体格检查:身高、体重、BMI;③肝病危险因素:确诊时间;④病史:肝病相关用药史、糖尿病、饮酒史、吸烟史、咖啡;⑤家族史:肝炎家族史、肝癌家族史;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病四项、肝功能、甲胎蛋白(AFP)、HBV-DNA。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宿主因素:肝癌组患者的诊断年龄明显高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主进意义(P=0.00,P<0.01);肝癌组中具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多于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07,P<0.01);肝癌组中具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多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χ2=15.339、8.073,P=0.00、0.004,P<0.01);肝炎组患者PLT计数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ALT值在肝癌组和肝硬化组低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P=0.033,P<0.05);肝癌组患者的 AFP明显高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1,P<0.01、P<0.05);肝癌组患者的BMI值小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P<0.05)。见表1。
2.2 病毒因素:肝炎组患者的病毒载量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P<0.05、P<0.01);肝癌组HBeAg阳性患者所占比例低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9,P=0.02,P<0.05);肝癌组中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少于肝硬化组和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383,P=0.016、0.007,P<0.05、P<0.01)。见表2。
表1 宿主因素比较
表2 病毒因素比较(x±s)
2.3 环境因素:肝癌组有饮酒史患者多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6、4.876,P=0.001、0.027,P<0.001、P<0.05);肝癌组吸烟的患者多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2,P=0.004,P<0.01);肝癌组饮用咖啡者明显少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9.011,P=0.01、0.003,P<0.05、P<0.01)。见表3。
表3 环境因素比较[例(%)]
3 讨论
影响乙型肝炎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危险因素有多方面,在宿主因素比较中,高蕊的研究结果显示,HBV相关肝癌患者的诊断年龄在50~5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60~69岁,本研究结果中肝癌的诊断年龄在46~66岁年龄段,与上述研究故处于中老年时期的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2]。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多于肝炎组,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但肝癌组患者BMI值低于肝炎组患者,可能随着疾病的进展,肝癌患出现恶病质状态有关[3-5]。施纯朝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对启东地区肝癌家族聚集现象的分析发现41.59%肝癌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本研究结果中,有肝癌家族史患者的肝癌发病率较高[6]。PLT血清水平受肝脏功能及脾功能亢进的影响,HBV长期慢性感染时肝脏功能受损,当进展为肝硬化时导致脾功能亢进,造成血小板减少[7-8]。故肝癌及肝硬化患者PLT计数小于肝炎患者,而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这表明PLT水平能够反映肝脏损伤,但是在肝脏损伤到一定程度后,PLT对判断病情程度无意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就会将AL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水平显著升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肝病的进展,ALT水平逐渐减低,可能与肝脏疾病进展,肝细胞逐渐坏死、减少有关。AFP是肝癌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其AFP的合成与癌细胞的数量有关,故本研究中肝癌组患者AFP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与相关报道一致[9]。
在病毒因素比较中,陈务卿等研究发现,肝癌组患者HBeAg阳性表达率低于肝炎组,肝癌患者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肝炎组,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10]。既往研究表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HBV复制,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和加速HBeAg转阴,从而减轻对肝细胞的损伤,降低肝癌的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人数明显少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在环境因素比较中,相关研究发现吸烟及饮酒对于肝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刘银梅等关于吸烟与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表明吸烟可增加肝癌发生的危险[12]。肝脏在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后,酒精可以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诱发和促进肝细胞损伤的进行,从而诱发肝癌[13]。而饮用咖啡,可以明显降低肝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延边地区乙型肝炎发生相关终末期肝病与慢性乙肝患者的年龄,感染时间、肝癌家族史、血小板计数、ALT、AFP、长期饮酒、吸烟有关,同时伴有糖尿病和未规范系统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发生肝癌的另一种危险因素,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地区乙型肝炎发生相关终末期肝病危险因素与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异,故为制定合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赫 捷,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7.
[2] 高 蕊,刘中景,陈 菲,等.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4):370.
[3] 李 想.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19):2911.
[4] 李梦培,李 静.2型糖尿病与乙肝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6,37(4):44.
[5] Li Q,Xing H,Liu D,et al.Negative impact of low body mass index o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15,13(1):1.
[6] 刘 懿,肖 军,莫显伟,等.广西贵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细胞性肝癌家族史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住院年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3,5(1):50.
[7] 吴红丽,孙岳枫.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07.
[8] 叶润清,吴晓蔓,邓小燕.HBV感染者血小板行为特征与肝脏病变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4,(23):3790.
[9] 门莎莎,董振南,贾兴旺,等.AFP、TBA、GGT和 AL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2):68.
[10] Zhang Y Q,Guo J S.Antiviral therapies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2015,21(13):3860.
[11] 刘银梅,沈月平,刘 娜,等.吸烟与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0):3801.
[12] 黎 莉,杨卫文,魏 涛,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国老年学,2016,36(7):1653.
[13] Wendy S V,Wilkens L R,Lu S C,et al.Association of Coffee Intake with Reduced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and Death from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the US Multiethnic Cohort[J].Gastroenterology,2015,14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