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分析

2018-04-24

关键词:导管血液化疗

奚 艳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2)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病数量逐年增多,静脉化疗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化疗药物会严重刺激外周血管,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炎等,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PICC置管的应用为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反复穿刺外周静脉,可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的不良刺激,但置管过程中若不及时处理并发症,将会对PICC置管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及时予以科学护理[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6.4±1.9)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1.8±0.4)年。其中白血病4例,淋巴瘤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恶性阻止细胞病2例,骨髓增生性疾病7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2例。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7.1±1.8)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9±0.3)年。其中白血病5例,淋巴瘤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恶性阻止细胞病3例,骨髓增生性疾病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治疗方法如下:嘱患者将上臂展开,于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和静脉穿刺操作后,将导管置入并推送至所需长度,待完成操作后撤出支撑导丝和插管鞘。采用生理盐水对管腔进行冲洗,予以脉冲封管,固定并进行30 min压迫。与X线辅助下在上腔静脉相应位置推送导管,作输液或化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基础宣教指导,配合医嘱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

1.2.1 置管前护理要点

当患者知晓自己患有血液恶性肿瘤后,恐惧不安、烦躁压抑、甚至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也会接踵而至,而这不仅会加重病情发展,还会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身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宣教指导和心理干预,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将PICC置管的具体目的、操作流程及优势等详细告诉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提高其配合意识和治疗依从性。

1.2.2 置管中护理要点

操作期间对患者表情和呼吸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与患者进行交流,以达到转移其注意力的目的,改善其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穿刺过程中必须保证动作轻柔、准确,送管时必须对针鞘角度进行密切观察,确保顺利实施。

1.2.3 置管后护理要点

完成置管后,间隔24 h需要进行1次换药,间隔7 d对敷贴和接头进行1次更换,对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异常进行观察,发现穿刺处有硬结或肿块出现时,要采用浓度为40%~50%的硫酸镁对异常部位进行热敷,以免发生静脉炎。

1.2.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发现患者出现感染征兆时,要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情况严重的患者需要将导管拔除,并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发现导管堵塞时需采用尿激酶予以溶栓治疗,确保管道畅通无阻;穿刺后2~3 d内需进行严密观察,发现患者出现肢体红、热、肿、痛现象时,要高度警惕是否为静脉炎,可将喜辽妥等涂抹在患处,尽量不要将导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对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血栓、导管堵塞、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观察,组间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n(%)]

3 讨 论

血液恶性肿瘤具体是指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化疗是临床针对血液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而PICC置管技术因为安全可靠、科学有效、操作方便、无明显创伤、并发症发生概率低等优点,已经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为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提高其治疗舒适度,需要在进行置管操作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指导。护理干预是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的优化与整改,其减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思想和理念,通过对患者积极开展优质科学、系统规范的护理指导,可帮助其提高对自身疾病和保健知识的认知与了解,使其可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操作,进而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加快病情康复速度[3-4]。相关文献报道[5],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使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促进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证明,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1] 于利利.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J].心理医生,2016,22(7):156-157.

[2] 高 颖.227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294,2298.

[3] 马 琼.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76-78.

[4] 胡凌云.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5,26(19):100-101.

[5] 罗晓祝.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5):228.

猜你喜欢

导管血液化疗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多彩血液大揭秘
跟踪导练(二)(3)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