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帕提亚与丝绸之路

2018-04-24王新中

关键词:游牧民族西亚犹太

李 玲,王新中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一、帕提亚与丝绸之路概述

帕提亚是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帝国,它对连接地中海附近的罗马和中国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公元前3世纪,帕提亚在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年里建立起来,并且是仅靠塞琉古建立起来的帝国,帕提亚的创立者阿萨息斯,是帕尔尼部落的首领,帕尔尼部落属于中亚半游牧民族达赫联盟的部落。公元前3世纪中叶,阿萨息斯设法控制了伊朗东北部的塞琉西亚的城镇,在公元前247年,他又迅速的向东扩展,控制了塞琉古。在米特里达梯一世统治时期(前171-138年),帕提亚扩展到了米底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一步缩小了塞琉古的领土,帕提亚的军队设法征服伊朗高原、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前1世中期,阿萨息斯的统治从幼发拉底河东岸延伸到了印度的西北部,其中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伊朗、介于波斯和印度洋之间的领土以及里海南部和高加索山北部等广大地区,因此,罗马人向东扩张和向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帕提亚的挑战。

帕提亚的城镇中,底格里斯河附近的塞琉西亚是古代世界上最富有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帕提亚东部的行省、中亚以及罗马地中海附近的长途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帕提亚通往中国的路线上,向北驶向了伊朗北部高原的帕提亚古都,继续向东,到达了帕提亚边界之外的亚洲大草原,而从塞琉西亚向北到达了哈马丹、雷伊及梅尔夫,到达梅尔夫地区,丝绸之路离开了安息王朝的领域,分成两个分支,分别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部和南部穿过沙漠,又在阿尔泰山脉附近汇合,进入中国境内。所以说,帕提亚位于罗马和中国两大帝国的丝绸之路上,它的地理位置能控制大片长途贸易。

二、亚洲游牧民族对帕提亚的历史影响

(一)游牧民族因素 游牧部落在帕提亚人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罗马与帕提亚之间的对抗中,他们是里海东部游牧部落的分支,在很大因素上影响着安息王朝的演变。游牧部落对帕提亚的袭击或威胁,造成帕提亚北部边境的不稳定。游牧民族是帕提亚统治者的雇佣军,帮助他维护王朝的统治,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日益壮大的贵族进行着对抗,这使得许多帕提亚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首领意识到了游牧民族的政治作用,都设法与游牧民族结盟。一旦这些地方领主得到游牧部落的支持,他们就能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帮助,这对帕提亚的君主和统治集团产生了很大的挑战,与游牧部落结盟,形成了地方贵族与君主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谈判权。因此,游牧民族、王室和地方之间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在帕提亚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斯特拉波引用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的说法,亚洲大陆被划分两大地区,其一是高加索山脉和尔伯兹山脉地区,另一个是从安纳托利亚向东延伸到印度北部地区,这与里海形成了一个自然边界,将南亚地区的人和希腊人称为“塞西亚人”,从而把中亚许多游牧部落分隔开来。[1](P107-109)希腊历史学家说过,他们是所有人中最年轻和好战的人,前3世纪中叶,帕提亚的创立者阿萨息斯率领帕提亚人从这些地区向南迁移。在这期间,许多塞琉西亚人跟随了阿萨息斯。

(二)帕提亚国王与“达赫-赫卡尼亚”游牧民族因素 马雷克是最早引用“达赫-赫卡尼亚”这个称呼,这个部落生活在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四世统治时期。梯里达底为了说服罗马皇帝奥古斯丁对他提供军事援助,提出把整个帕提亚王国划分给罗马,使之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国。于是,在罗马皇帝奥古斯丁的支持下,帕提亚将军梯里达底奋起反抗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四世,并成功的迫使他在前31年离开了帕提亚,梯里底达的胜利,使安息王朝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当代罗马历史学家蓬佩尤斯的说法,被废黜的国王弗拉特斯四世在流亡时,寻求游牧塞西亚人的军事支持,与东北边境的地方贵族进行了谈判并获得了“东方贵族”首领的支持,在他的指挥下,迅速的夺回了王国的控制权。[2](P832)

希腊人和帕提亚人都招募游牧民族为雇佣军,与游牧民族结盟的成败是发动战争的关键因素。在经济上,弗拉特斯四世支付雇佣军费用,获得游牧雇佣军的帮助;在政治上,他获得了东部地方贵族的支持,与塞西亚游牧民族结成同盟,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弗拉特斯夺回了王位,仅靠雇佣军难以统治庞大的帕提亚,所以他必须与东部游牧族保持良好的关系。弗拉特斯四世去世之后,由于缺钱招募雇佣军,只能靠地方贵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这使得安息王朝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地方贵族,形成了地方贵族控制王权的局面。

在1世纪初期,“达赫-赫卡尼亚”部落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它是赫卡尼亚部落马达赫人、塞西亚人之间的联盟,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阿塔巴鲁斯二世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亚美尼亚地区,帕提亚军队对罗马进攻的失败,从而削弱了阿塔巴鲁斯二世的实力,最后,被罗马支持的其他贵族起义推翻了他的统治。1世纪中叶,在帕提亚内乱中,戈塔尔泽斯二世向达赫寻求帮助,受到了贵族的强烈反对,这是他与瓦尔达尼斯争夺王位的继承权所导致王国的分裂,戈塔尔泽斯二世控制了东部赫卡尼亚和卡曼尼亚行省,这一划分给东西方列强之间的对抗形成了地缘政治界线,达到了“达赫-赫卡尼亚”部落干预王室继承权的目的。[3](P241-251)

当王室收复东部领土时,帕提亚再一次统一。戈塔尔泽斯二世去世之后,赫卡尼亚人反抗强权政府沃诺吉斯一世统治时,“达赫-赫卡尼亚”在58年从政治舞台上消失。由于受到与罗马西部边境竞争的威胁,国王被迫向赫卡尼亚人让步,而这些人也设法从帕提亚中获得一些自治权。1世纪后半期,沃诺吉斯一世设法减少东北部地区对王室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影响。最终,“达赫-赫卡尼亚”对王室的政治影响也逐渐消失,游牧群体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影响帕提亚人了。

在整个帕提亚历史上,东北边境的贵族在罗马与帕提亚之间外部斗争以及帕提亚宫廷内部纷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地方领主和游牧民族很可能在长途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沿线的一大部分是由这些当地贵族家庭控制的,沿线贸易和帕提亚帝国都依赖于当地领主和游牧民之间的关系。帕提亚时期,地方领主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不断变化已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犹太商人社团及城邦对帕提亚的影响

(一)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帕提亚人和犹太商人社团 前1世纪,帕提亚被几个主要贵族派系之间的竞争所折磨,这些贵族派系对权力的扩大以及对帕提亚统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阿塔巴鲁斯二世登上王位,最关心的是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巩固他的王位以及保护帕提亚王室免受贵族的威胁,他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将东亚以及印度与地中海沿岸的海陆联运,利用陆路和海路都会通过帕提亚几个主要的城镇的有利条件征收赋税,增加帕提亚的财政收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国王与当地的臣民建立起新的关系,控制长途贸易。换句话说,国王试图确立一个可信的盟友,让他们参与商业活动并且帮助他征收赋税。

为了获得巴比伦国犹太商人的支持,阿塔巴鲁斯二世与犹太叛乱分子联盟,而犹太商人也从帕提亚国王那里获得了贸易的合法性。换句话说,与犹太叛乱分子的结盟,为帕提亚人提供了与巴比伦犹太商人进行贸易的机会。阿塔巴鲁斯二世的政策后来被沃诺吉西斯一世所效仿,他不仅帮助犹太商人维护他们在长途贸易的利益,而且还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犹太人政治和宗教。通过给予帕提亚犹太人的特别自治权,帕提亚从中控制了巴勒斯坦和罗马的长途贸易。

政治-经济模式中,犹太历史学家弗拉菲乌约瑟夫提到国王与两个犹太反叛兄弟结盟,让这两兄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犹太国家,管理当地的事务,进而也保护犹太商人社团的利益。[4]从古代开始,在富饶和人口稠密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城镇中,一些是犹太商人社团,而这些人在巴比伦的国际贸易中有很大的控制权,例如奈哈迪亚是犹太商人社团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社团。

根据约瑟夫所说,奈哈迪亚的犹太商人社团定期进行贸易,穿过罗马-帕提亚边界到达耶路撒冷,通过贸易商队,他们获取经济收入,并与生活在罗马的犹太人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关系。[5](P276-293)帕提亚国王考虑到两兄弟在巴比伦国的政治影响力,试图和丝绸之路最西端的犹太商人建立联系,而这些商人是从帕提亚边界进入到罗马帝国。所以说,帕提亚统治者需要犹太商人社团的贸易维持本国经济,反过来,犹太商人社团也需要帕提亚的保护。

(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帕提亚和希腊城邦 阿塔巴鲁斯二世通过与希腊城邦合作,扩大其贸易范围,从而巩固帕提亚。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塞琉西亚是当时美索不达米亚最大和最富有的城镇,它属于帕提亚中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附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塞琉西亚国王在希腊贵族的支持下控制该城,从而使希腊公民也享有该城公民应有的权利。换句话说,阿塔巴鲁斯二世想通过当地希腊人控制该城镇,并掌握该城镇的决策权。

阿塔巴鲁斯二世统治了舒沙之后,以同样的方式,统治了另一个希腊城邦,并与希腊城邦的最高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能够控制当地,以及控制希腊人与西方进行贸易的路线。[6](P173-177)但是,希腊殖民地并非都是由帕提亚人控制,其中塞琉西亚人就反叛了帕提亚,35年,塞琉西亚获得了短暂7年的独立。[7](P209-211)51年,沃诺吉西斯一世继承了阿塔巴鲁斯二世的王位,惩罚了叛乱者对帕提亚最高权威的挑战,这对于沃诺吉西斯一世而言,不仅仅是对政治的控制,更多的是对塞琉西亚的贸易财富的控制。

希腊商人垄断了波斯湾的贸易,并且沟通了海湾沿岸的各个城镇,如希腊人垄断波斯湾沿岸的梅塞纳城镇。但沃诺吉西斯一世又发现了一些新城镇,即泰西封和塞琉西亚,而这些城镇非常特殊,它对外开放并没有受到希腊城邦的干预,在这些发现的新城镇中,帕提亚国王鼓励非希腊商人和希腊人参与城市的贸易,并遵循帕提亚制定的贸易政策。在沃诺吉西斯一世统治时期,贸易商人和城镇统治阶层的合作非常密切,并且都效忠于国王,塞琉西亚也逐渐取代了梅塞纳,成为波斯湾主要的贸易中心,帕提亚统治着希腊城邦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犹太社团,也从中获得了长途贸易的利益,而这种长途贸易是由希腊人和犹太人所经营。

四、丝绸贸易的路线及交往

(一)丝绸之路的政治路线 沃诺吉西斯城镇崛起之前,底格里斯河附近是贸易的主要活动中心,也是最靠近安息王朝的贸易中心,而塞琉西亚的人口流动比较大,商品在帕提亚行省、中亚和罗马叙利亚之间流通,后来又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从塞琉西亚向北到达了埃克巴坦那、雷伊和伊朗北部高原,再向北进入了现在的德黑兰,这条路线穿过了里海,又穿过了里海的南岸。[8]这也是阿契美尼德王国的主要路线,是亚历山大军队首次使用的征服路线,随后被塞琉西亚人控制。在帕提亚时期,一个希腊地理学家伊西多尔在他的作品《帕提亚译程志》中描写了帕提亚波斯与罗马对抗时期的东西方交通,不幸的是,关于1世纪初帕提亚的大部分资料丢失,只有一小部分保留,然而,在《帕提亚译程志》的最后总结部分,介绍了从地中海到中亚西部的资料,其中包括穿越罗马和帕提亚的丝绸之路的路线。

根据伊西多尔所说,穿过高加索山脉经过里海之后,就到达了帕提亚的领土。在这过程中,穿过了无人居住的地区以及稀疏的几个村庄后,进入了赫卡尼亚平原,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赫卡尼亚的村庄,再穿过达黑部落和波斯普拉王国的12个村庄后,就到达了安息王朝的最早发源地,接着再穿过伊朗东北部的古帕提亚,到达了古帕提亚都城尼萨,也就是现在的土库曼斯坦,继续向东到达了玛尔吉亚那沙漠中部的梅尔夫,梅尔夫是53年帕提亚与罗马在克拉苏战役中,被罗马占领的城镇。[9](P114-115)据普林尼所说,罗马在卡雷遭受灾难性的打击之后,转移到了帕提亚东部的边界地带,中国人称梅尔夫为“扶南”,它位于帕提亚的最东端,在梅尔夫以外是中亚辽阔的大草原,由梅尔夫继续向东走,最终到达了塔里木盆地和中国的领土。

连接帕提亚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希腊城邦的路线比连接安息王朝东部和西部的重要贸易路线还要多,它还促成了帕提亚内部各个民族的共存:希腊人、犹太人、美索不达米亚商人以及帕提亚东北部的民族,而这些人也都被伊朗有影响力的贵族家族所统治,并和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中国派遣使者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最东端也就是罗马,如果没有帕提亚人的阻隔,中国与罗马也建立了联系。97年,甘英出使西域之后,对帕提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途中,甘英经过了费尔干纳、粟特和大夏到达了帕提亚,在那之前,当地人是没有见过中国人,在甘英的描述中,帕提亚在沟通东西方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和罗马之间不可逾越的政治障碍。

91-191年期间,中国名将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驻守中国西部地区时,帕提亚就进入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大约在91年,班超派遣以甘英为代表的外交使团去大秦建立外交关系,此次目的是获得他们的物品,使团到达了最西端的国家(大多数学者称之为查拉塞尼),位于波斯湾的北岸,属于希腊城邦(如今在伊朗的南部),是当时帕提亚的附属国及从印度洋到达波斯港湾的重要城镇。[10](P64-66)对于帕提亚统治者而言,两国的接触对帕提亚的商人来说是不利,这将损害他们的利益,即作为有利可图的中间商人的角色,帕提亚也将失去大量的税款,从而减少帝国财政的收入,所以不能沟通罗马和中国的往来。查拉塞尼之前是个对外开放的港湾,但在甘英到达罗马边境时,被帕提亚军队控制,在帕提亚占领美索不达米亚的期间,中国政府使团和商人给中国皇帝提供了出使西域的信息。

帕提亚国王帕科鲁二世最关心的是帝国经济的复苏,急于重建与中国的联系,但中国使团到达他的领土时,遭到了他们的阻隔,使之与中国的关系恶化。《后汉书》记载:

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今波斯湾),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得二岁,故入海人皆赉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11](卷88《西域传》,P177-178)

中国缺乏通往罗马海上路线的地理知识,再加上当地的水手们夸大横渡波斯湾所用的时间以及不如实的告知,只要顺着幼发拉底河到达与罗马叙利亚接壤的边境,就可以到达罗马。

于是,甘英放弃了到达罗马,决定返回中国,并且向中国皇帝呈报了当时的情况,由于难以与罗马建立起联系,中国皇帝决定继续与帕提亚续签协议,并在87年,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帕提亚与中国关系保持良好的状态,根据史籍记载,帕提亚派遣通汉的事件如表1,101年帕提亚国王帕科鲁二世向中国皇帝赠送了很多礼物,其中包括查拉塞尼地区的狮子和鸟类。在《后汉书》中提到了关于帕提亚人在长途贸易中发挥的作用的相关信息。显然,帕提亚统治者对深入中亚贸易有明确的计划,他们作为罗马与中国贸易中间人,而这种长途贸易的调解和征税为帕提亚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表1 帕提亚通汉的文献记载

五、结论

古代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加上帕提亚在中亚和丝绸之路上发挥的作用,为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有用的论据。帕提亚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丝绸之路沿线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帕提亚利用其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繁荣了几个世纪,直到224年,被萨珊王朝所灭,其复杂的政治结构的演变是随着不同地方统治者和东部边境游牧民族的出现而衰落,但是帕提亚人在帝国中和贸易路线上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公元前,帕提亚人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西部平原,帕提亚扩张的范围能够控制连接中国和罗马之间长途贸易的路线,对领域内的希腊人、犹太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强大伊朗帝国的保护之下,长途贸易继续在帕提亚内发展和繁荣。同时,帕提亚人通过调解和征税获得了贸易的财富,如对丝绸、香料、香水和其他奢侈品进行征税,并通过这种方式,帕提亚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注释:

①关于安息使者献大鸟及眩人的年代,各说不一。有元鼎五年即前112年(孙毓棠:《安息与乌弋山离》,《孙毓棠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95年,第411页)、元封元年即前110年(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1页)、元丰五六年即前106-105年(张星火良:《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三册,第73页)等诸说,今从余先生的说法。蒲立本似乎认为是 106BC,见 E.G.Pulleyblank,“AN-HSR”,Encyclopaedia Iranica。

②饶宗颐认为“此误以安息为大秦”,若此,正史以外又多了一条记载,今且备一说。饶宗颐:《由出土银器论中国与波斯、大秦早期之交通》,《华学》第5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页。

③这一条可能与上一条恐有出入。《和帝纪》所记来献发生在和帝即位初年,即章和二年(88年)的十月至年底期间,《西域传》所记载来献约在章帝章和元年(87年)。章帝改元章和是在是年的七月,前后相差约一年左右,试想安息国能连着两年分别进献狮子和符拔吗?可能性不大,因此可能是史载有误。另《后汉书·章帝纪》云:“是岁(即章和元年,87年),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符拔、狮子。”所以很可能《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条所载章和元年(87年)遣使来献者不是安息,而是月氏国。余太山先生亦持看法,载《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第92页。

④章和二年(88年)二月,章帝死,太子肇立。据《后汉书》可知,安息国遣使至华,应是在十月之后。

⑤根据年代推断,满屈即帕提亚国王(Pacorus II,约78-105年)。伯希和说这一名字是巴利文中的Mankura。伯希和:《那先比丘经中诸名考》,载普纪吕斯基等著,冯承钧译:《佛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13页;藤田丰八认为:“满屈之满,殆即蒲字之讹也。”藤田丰八:《条支国考》,载藤田丰八等著,杨炼译:《西北古地研究》,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03页。不过,近年来随着帕提亚钱币学研究的成熟,有人认为满屈应为帕提亚的属国波西斯国王Manuchihr I,理由是在他的币文上有m、n、ch、t、r等字母。

参考文献:

[1]Jozef Wolski.Le role et L'importance des mercenaires dans l'etat parthe[M].Iranica:Iranica Antiqua,vol.5,1969.

[2]William Tarn.Tiridates II and the young phraates[M].Paris:Le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32.

[3]Mary Boyce.The sedentary Arsacids[M].Iran:Iranica Antiqua,vol.29,1994.

[4]Richard Fowler.Kingship and Banditry:The Parthian Empire and Its Western Subjects[J].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8(05):147-162.

[5]Aharon Oppenheimer.Babylonia Judsica in the Talmudic Period[M].Wiesbaden:Dr.Ludwig Reichert Verlag.1983.

[6]Reinhold Merkelbach.Der Brief des Artabanos an die Stadt Susa,vol.34[M].London:J.M.Dent.2002.

[7]Flav.Ioseph.Ant.Iud.,XVIII,PP209-211.

[8]Gerold Walser,“Die Route des Isidorus von Charax durch Iran,”AMI N.F.vol.18(1985):145-156.

[9]Bunbury,E.H.A History of Ancient Geography among the Greeks and Romans from the Earliest Ages till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M].London:John Murray.1883.

[10]王三三.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D].南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4.

[1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西亚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版画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