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贫困现状调查

2018-04-23袁子英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贫困公共文化民族地区

袁子英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贫困的具体原因、现状以及进行公共文化信息扶贫对目前打赢精准扶贫攻坚脱贫战的意义进行研究,为下一步进行文化护贫打基础。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贫困;调研

引言:桑植是一个多民族的革命老区,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少数民族成份占全县的92%以上,各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欠发达,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但单一的经济扶贫治标不治本。如何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精神,如何从精准扶贫过程中把握好文化的传承与扬弃,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一、芙蓉桥白族乡文化贫困的现状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失学率较高

经过走访调研芙蓉桥白族乡高阳村,以2017年统计为例,初中学生的入学情况成直线下滑趋势,初一的入学率达98%左右,初二入学就读率在90%左右,初三入学就读率降为80%左右,上高中、职中的学生不到10%。绝大部分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去外地打工,这些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学习生活基本靠自理。

(二)不文明的风俗习惯较为严重

陋习一:不讲卫生环境污染严重。垃圾随手就扔,走在小溪、河流边,成堆的白色塑料垃圾到处都是,以前清澈的河水现在臭气熏天,污浊不堪,小鱼小虾没了踪影;陋习二:打牌赌博成风,农民田地荒芜。许多乡村公路两边的小超市、民居家里,到处都是进行打麻将、打“三打哈”、扎金花、斗牛等赌博的老百姓,更有部分贫困户前手拿走扶贫队的春节慰问金、物资,后脚就拿去牌桌上赌掉了,有的农民工一个春节输掉辛辛苦苦一年打工挣来的几万元钱,赌博使富裕户返贫,贫困户更贫;陋习三:好逸恶劳,不以贫穷为耻,反以贫穷为荣。现在不是以劳动光荣,而是以穷为荣,大家都争贫困,贫困了国家扶助,有人送钱送物扶贫,可以吃低保。如此恶性循环实在可怕。

(三)财政支持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据张家界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全市文化艺术事业机构很少,艺术表演团体,全市仅2个,分布在永定区和慈利县,艺术表演场所在慈利县,公共图书馆四个,分别在县区城区,文化馆5个,永定区2个,其他区县一个,文化站共计103个,桑植县39个,博物馆3个,分布在永定区和慈利县,纪念馆4个,桑植县占了3个。

资金投入是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只有资金充足,才能更好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更加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地培养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专项资金,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偏差,该资金并没有落实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严重,活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文化遗产申报、各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培养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的原因

(一)内生动力不足,农民思想僵化,读书无用论

父母教育觀念落后致使学生失学。1999 年开始,我国为解决经济和就业的问题,实施了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教育改革政策。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长,也加大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压力。农村大学生由于缺乏经济和社会关系资源的支持,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弱势,进而产生失业危机。这影响了农村地区家长对孩子未来就业的信心。在访谈过程中, A村一位学生家长说:“原本家里经济条件就不好,指望着孩子在大学毕业后有出息来养老。但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的孩子都找不到工作,与其浪费时间和金钱,倒不如直接让孩子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挣钱。”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在农村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孩子尽快学会挣钱最重要。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进而忽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甚至有些学生高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

(二)不良习俗根深蒂固

一些不良习俗还根深蒂固,加之通讯信息的便捷,农民思想异常活跃,外部不良风气也乘虚而入,农村民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文化娱乐生活方面,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农民的文化活动方式集中度更高,对电视的依赖程度高于城市居民,但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民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农民文化生活整体上存在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等问题。其次,社会环境方面,农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日趋多样化,人的思想更加复杂,一些农民过于看重经济利益,违反市场秩序,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盲目攀比之风盛行;部分农民缺乏环境保护和卫生健康意识,农村卫生和环境状况较差,一些生活陋习根深蒂固。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成为农村社会的黑暗面,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活,阻碍农村的发展,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极大障碍。最后,在家风建设方面,传承家风家规的意识普遍淡薄,家庭观念的传承方式存在问题。家庭教育上一些家庭对读书动机和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的家庭为子女提供接受教育机会的能力有限。

(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人才与传承领头人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在优秀文化人才上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如独特的民俗、民族歌舞、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刻认识,且具有很强的现代市场意识的文化专业人才,对该民族的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带动当地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目前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其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生活民族语言、习俗、生活方式、服饰等逐渐的被外来文化同化或消融,民族服饰、手工艺、民族乐器、民族建筑艺术等承载着历史文化考证价值物品正在流失。当地年轻人受现代文化的影响,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认知和认同感逐渐淡化。

参考文献:

[1]陈光.文化产业创新下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01).

[2]王长华.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5(05).

猜你喜欢

贫困公共文化民族地区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