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04-23潘勤
潘 勤
(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因其具有安全、高效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在肿瘤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相关研究显示[2],在PICC置入过程中加强护理工作,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成效,本文对本院78例肿瘤患者实施调研,并收获了如下方面的调研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8~77.2岁,平均年龄(55.8±3.7)岁。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4.2~76.9岁,平均年龄(55.1±3.8)岁。病症类型:宫颈癌15例,肠癌10例,胃癌28例,乳腺癌15例,食道癌10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置管方式与护理对策
对照组实施常规一类置管方式;研究组进行PICC置管术。
1.2.1 PICC置管方法:由于贵要静脉管径粗直且静脉瓣较少,所以是PICC置管术的首选静脉(无法选用贵要静脉时考虑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部经脉)。静脉选择好之后,把患者自身的手臂朝外拉伸到90°,依据明确过后的穿刺部位实施PICC置管,直到拓展至腋下位置,最后达到右胸第3肋的空隙,同时测算穿刺部位至第3肋空隙的插管相应长度。手术期间要保持无菌操作,以防出现感染。
1.2.2 护理方法:①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告知PICC技术的目的、安全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讲述成功的治疗案例来调节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工作。②术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地配合协助操作者完成PICC穿刺工作,并进行消毒、固定PICC管工作。③术后观察患者穿刺点部位是否出现疼痛、感染以及静脉炎等情况,如有,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④拔管护理,达到化疗效果后将置管拔出,期间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拔管动作要轻,以防对患者造成伤害,拔除后进行止血操作,并进行24~48 h无菌敷料覆盖。⑤并发症护理。为了防止发生感染,护理过程中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还要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若穿刺点有出血现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导管冲洗,防止残留物引起导管堵塞。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导管拔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比两组置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置管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6.9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在传统肿瘤化疗期间要对患者实施多次的静脉穿刺,提升了静脉炎一类并发症发生率,加重患者的病情[3]。而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和创伤小等优势,能够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本文对我院的78例肿瘤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减短导管置入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肿瘤护理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的疗效显著,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梅丽萍.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55-256.
[2] 秦 芳,霍玉青.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54):241-242.
[3] 齐丽雯.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