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04-23陈娟娟
陈娟娟
(济宁市兖矿总医院唐村分院,山东 济宁 273522)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隐匿性、缺血性心肌病、猝死等。在当前医疗水平下,冠心病属于无法彻底治愈的长期慢性疾病,需要进行持续的护理干预。社区护理干预是冠心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针对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年龄≤80岁;病程>1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既往有精神病史、沟通障碍、老年痴呆、冠心病疾病发作、严重神经功能疾病等患者。其中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1.45±5.98)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至少一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积极的社区护理,具体包括:(1)健康教育: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程度,以专家讲座、发放健康手册、面对面咨询、电话随访、家庭方式等形式,强化健康意识,转变生活方式,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危险因素;(2)饮食护理:建立起科学的营养结构,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油炸、高血脂、高胆固醇、高热量食品摄入,少食蛋黄、动物内脏等,控制体重;对于有水肿症状患者,应控制盐分摄入;多食粗粮、新鲜蔬果等;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3)心理护理:根据心律失常发作特点,应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知识讲解,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提高治疗依从性;(4)相关疾病控制:冠心病常见的合并疾病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护理中应注意合并基本的控制;例如,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形成粥样纤维斑块,影响患者自我修复能力,应注意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增加了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应注意调整血糖,控制血脂;(5)用药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遵照医嘱用药,禁止患者随意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嘱咐患者出现异常反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记录并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且受营养过剩等因素影响,血脂过剩、肥胖人群比例增加,冠心病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研究发现[1],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血脂异常、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同时,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心脏和血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调查显示[2],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对冠心病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健康教育是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减少医学术语的使用,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信息。
在本次研究中,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冠心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只有患者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才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护措施,进行病情的自我监测,控制好危险因素。实践发现,健康讲座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应在了解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真正解决患者的困惑。
研究认为[3],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为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应引导患者树立健康意识,给予患者充分的社会支持,采用病例示范、病友交流、目标设定等方式,增强患者的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引导患者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设定短期康复目标,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应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为核心,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1] 于 波.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269+261.
[2] 丁美华,苏 齐.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养老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7):3374-3376.
[3] 王 霞.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8):172-173.